吳英鋒
(山東省曲阜市石門山鎮(zhèn)中學,山東 曲阜 273115)
當前,農(nóng)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成為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缺少父母關愛的留守兒童,其內(nèi)心比較脆弱,情緒容易波動。因此,以愛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以愛來學習,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真正成長。
老師在課堂實踐教學中,要運用課程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拓展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提高教學成效。由于課堂教學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教師不能單純地用一種課堂教學模式來指導學生的學習,而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游戲等進行教育教學設計,使教學形式更加靈活多樣,提高學生的體驗能力和探究能力。由于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自己的學習現(xiàn)狀和思想狀態(tài)難以把握,因此教師需要改進原有的教學方法,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多鼓勵學生,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才能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信,激發(fā)學生良好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豐富多樣的語文信息中運用各種學習方法,在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樹立科學的學習觀念,從而對學生的學習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由于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針對農(nóng)村留守兒童開展教育教學,及時考察他們的個性特點。由于農(nóng)村留守兒童缺乏家長的關愛和正確引導,極易產(chǎn)生自閉心理,教師應尊重每個留守兒童的個性特點,通過積極引導和知識傳遞,使其樹立科學的學習、探究觀念和意識。教師還應尊重學生的差異性,通過指導學生,發(fā)展學生的學習個性,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學習觀念,在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思維。教師要熱愛每一位學生,要在課堂上與每一位學生進行積極的對話與交流,要通過在教學中滲透一定的情感意識和良好的教學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靈活地學習、探究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也要運用親切的教學表情、溫柔的教學聲音,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責任和愛,主動開放自己,與教師進行互動交流,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熱情和學習積極性。
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多為留守兒童創(chuàng)設一些課外活動項目,通過參與課外活動提高其學習興趣。教師要站在留守兒童的角度思考課外活動的設計,提高他們在課外活動中的參與度,不僅要讓他們學到文化知識,更要讓他們體會到成功學習的喜悅,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在留守兒童參與課外活動后,教師對其給予積極的評價,主要以鼓勵為主,如果在活動中留守兒童能夠獨立思考,獨立回答問題,老師會給予積極的表揚,使他們有一種成就感。教師以此為榜樣,幫助全班學生鞏固學習興趣,激發(fā)其他留守兒童的競爭意識,使所有留守兒童通過自己的努力學好學科知識。
在教學時,教師要善于并樂于放大留守兒童身上的閃光點,即使是非常小的閃光點,教師也要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在場合和環(huán)境中適時地對學生表示表揚。通過擴大學生們的閃光點,讓留守兒童們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點與長處,從而產(chǎn)生一種成功感,及時地肯定和表揚他們的點點滴滴的進步,同時也讓其他同學給予更多的關愛和鼓勵,讓他們感覺到有那么多的同學在關心他們,鼓勵他們,只有克服一些不良習慣,積極地投入學習,才能配得上老師和同學的那份真愛。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作為留守兒童,他們通常跟隨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彼此之間有著很大的代溝。一般來說,老頭子對他們的寵愛,無論是對的還是錯的,都已經(jīng)習慣了。對于老人,更要關心他們的生活,多與他們溝通。比如,一些留守兒童跟在外婆后面,外婆覺得只要自己的孫子能吃好就可以了,從來不管他學習,反而嬌慣了他。這樣會使孩子們對學習失去興趣,使他們厭倦學習。父母不能只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更應該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奶奶和奶奶都可以給孩子買一些書,讓孩子在課余時間多讀書,讓他們的心靈更加充實。父母要重視孩子,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得到和諧發(fā)展。通過了解學生,使學生的空虛之心得到關懷,使學生的心在愛的滋潤下更加健康地成長,有了愛的滋潤,學生才能主動地學習、探究,從而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結論:培養(yǎng)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學習興趣是提高他們的語言學習水平,強化他們的語言學習習慣的重要途徑。在培養(yǎng)留守兒童學習興趣的過程中,學校和教師應深入了解留守兒童的學習習慣、行為特點、生活需求等,在此基礎上,通過制定科學易行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對于留守兒童,學校、家庭、社會都要加強溝通與聯(lián)系,三方都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與照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