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慧
(合肥一六八中學,安徽 合肥 230601)
前言:高中階段的學生面臨著巨大的高考壓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大量時間都用于學習,高中體育課成為大部分高中學生提高體能素質(zhì)的唯一途徑。在高中體育教學中進行體能訓練,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并緩解學生長期學習所帶來的精神壓力和疲勞狀況。但從目前來看,很多高中的體育課程中不重視體能訓練,這對于學生身體發(fā)展顯然較為不利,為此,有必要對高中體育教學中的體能訓練方法做進一步的探討。
高中階段的學生課業(yè)負擔繁重,精神高度緊張,對于身體素質(zhì)影響較大。而體能訓練則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體育教學中的訓練,學生的身體將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加速血液循環(huán),增強心肺功能和身體靈活性,使得學生的身體各部分的機能都得到顯著提升。
通過體育教學中系統(tǒng)的體能訓練,學生能夠?qū)w能訓練的作用有明確的了解,并主動長期進行訓練,這不僅能夠改善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也能夠讓學生養(yǎng)成堅持運動的良好習慣,減輕學生壓力,確保學生以更好的精神狀態(tài)進行學習[1]。
學生之間的身體素質(zhì)和體育水平通常各不相同,因此,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學生之間的表現(xiàn)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對此,教師應當做到因材施教,采用分層教學和合作教學相結(jié)合的方式,讓基礎好的學生帶動基礎差的學生進行訓練,這不僅能夠提升基礎較差的學生的體能水平,也能夠在共同訓練中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使學生之間的友誼得到進一步升華。
在絕大多數(shù)高中,體育課數(shù)量很少,通常每周只有兩節(jié),而且還極有可能被其他課程占用,理論上,高中學生每周只能利用短短一節(jié)課的時間進行體能訓練,這種訓練頻次由于不是連續(xù)的,因此其實質(zhì)效果不明顯,會因為兩節(jié)課之間的各種因素抵消訓練結(jié)果,長此以往,高中生的體能會被持續(xù)減弱,對于高中生的體能增長而言,無疑是一個負面影響[2]。
體育教師是高中體育教學和體能訓練中的主要角色,通常由體育院?;驇煼对盒sw育專業(yè)的畢業(yè)生所擔任,雖然他們的專業(yè)知識較為豐富,但實際的教學經(jīng)驗仍稍顯缺乏,訓練方法很可能達不到預期效果,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體教學質(zhì)量。除此之外,由于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通常采用統(tǒng)一化的教學方式,而忽略了學生身體素質(zhì)和體育基礎等各方面的差異,使得一部分體育基礎較差的學生難以通過體育課來提升自己的水平。
要進行有效的體育教學和體能訓練,良好的體育訓練設施是必不可少的。目前來看,由于很多高中不重視體育課程,因此,對于體育器材設施方面的購買一直不重視,投入的資金也相對較少,導致學校內(nèi)的體育器材設施過于簡易,根本不能滿足體育教學和體能訓練的實際需要。
一方面,學校對于體育教學的觀念應當適當轉(zhuǎn)變,要以新教育理念來看待體育教學,適當提高體育教學在高中教學中的地位,并向?qū)W生和家長宣傳新課標改革以及其對高中生體育素質(zhì)方面的要求,讓學生和家長們明確體育素質(zhì)的發(fā)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明確高考和體育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同樣重要[3]。另一方面,學校要定期與學生和家長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們在體育方面的具體情況,根據(jù)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合理安排不同的體育教學和訓練方案。
體能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個長期鍛煉的過程才能達到最終的目標。為此,在體育教學開始之前,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課前教育,讓學生以正確的態(tài)度和吃苦耐勞的心態(tài)來看待和參與體育課程。同時,教師要對班級內(nèi)的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到詳細了解,根據(jù)學生具體情況的不同,合理安排體育訓練的目標和內(nèi)容,一般來說,對于體育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應當側(cè)重于基礎訓練,而對于體育基礎相對較好的學生,則要側(cè)重于專業(yè)訓練,為確保訓練效果的最大化,通常,基礎訓練和專業(yè)訓練之間應當交替進行。當然,體育課程的訓練內(nèi)容并非固定不變,而是需要根據(jù)運動對象和運動項目的不同進行靈活調(diào)整。通過這些措施,學生不僅能夠掌握運動技巧,而且在體能方面也必然得到突破,進而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zhì),為未來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
對于體育教師而言,應當始終以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來面向?qū)W生,上好每一堂課,以自身的形象為學生做好表率,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fā)。同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適當結(jié)合國內(nèi)體育領(lǐng)域的一些成功案例,引導學生站在國家發(fā)展和個人發(fā)展的不同角度,意識到自己進行體育訓練的重要意義,以提升學生參加體育訓練的積極性,從而不斷提升學生體能水平[4]。
在以往的高中體育教學中,由于教師通常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進行講解和訓練,因此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興趣不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打破舊觀念,對于教學課程中的內(nèi)容和方法進行適當?shù)膭?chuàng)新,將競賽游戲的方式融入到體育課堂教學中,營造寬松的氛圍,使學生更樂于進行體育鍛煉,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有效提升體能,其學習壓力也將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以排球項目的教學為例,為確保所有學生對于排球課程都具有一定的興趣,可采用訓練游戲的方式加以進行,首先,教師向?qū)W生展示排球顛球的標準動作,指導學生進行一定時間的練習,當學生練習一段時間后,則可開始競賽游戲,讓學生分組,以顛球的方式進行傳球,要求顛球動作標準且球在中途不能掉落,最后以顛球個數(shù)最多的小組為優(yōu)勝組,如有同學失誤而導致球掉落,則讓該同學進行俯臥撐。通過這種游戲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有興趣參與訓練,而且在訓練中也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合作效果,同時,通過增設俯臥撐的“懲罰制度”,學生會更重視相關(guān)的體育訓練,也使得課堂氛圍更加熱烈。
學生的體育訓練和體能提高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教師在體育課程教學中,要時刻注意學生的身體狀況,避免強度過高的鍛煉超過學生的身體承受能力而造成傷害,而是要通過循序漸進的體育訓練,來提升學生的體能素質(zhì),從而提高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降低對體育鍛煉的抵觸情緒。在訓練已經(jīng)取得一定效果后,再逐步加大強度和難度。
以體能訓練中常見的蛙跳、蹲站起和俯臥撐為例,為確保學生體育訓練效果的有效性,這幾項內(nèi)容應當分開進行,依次進行這幾項內(nèi)容的訓練,在短暫休息后,適當加大訓練次數(shù),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降低學生的抵觸情緒。當然,教師也要與學生強調(diào),時刻關(guān)注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果感到身體不適,切不可因逞能或害羞而不敢申請停止訓練,而是要立刻申請停止,以確保自身的安全。而在體能訓練結(jié)束之后,教師還要指導學生進行放松,通過按摩和活動腿部肌肉的方式,避免出現(xiàn)肌肉拉傷的情況。通過這種訓練方式,學生的體能必然得到提升。
在以往的體育課程教學中,由于缺乏必要的考核制度,因此,難免有一部分學生對待體育課程和體育訓練不夠認真,導致這部分學生的體育鍛煉往往是流于形式,敷衍了事,這對于學生的體能提升顯然極為不利。為此,設立必要的考核制度則是一個必然的途徑。通過科學合理的考核制度,能夠確保學生在體育課上認真進行訓練,讓學生有一定的緊張感,能夠更加集中精力進行體育鍛煉。與此同時,考核制度不僅僅是考察學生的體育訓練成果,也是對教師教學的一次考察。通過考核,教師也能夠發(fā)現(xiàn)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提升自身水平。
具體來看,教師在體育課程開始前,要提前告知學生所學的內(nèi)容需要進行當堂檢測,并且考核成績較差的學生可能會在下節(jié)課時有相應的懲罰措施,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的緊張感,讓學生認真進行體育鍛煉。當然,教師在考核結(jié)束后,也要分別指出每個學生在體育訓練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能夠注意這些問題,從而在以后的課程中,對于學生的問題進行針對性訓練,以提高學生的體能。
結(jié)束語: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體育教學在學生的學習中同樣起著重要作用,通過科學合理的體育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體能,讓學生以更好的身體素質(zhì)和精神狀態(tài)來迎接高中階段的文化課程學習。因此,學校和教師都要重視高中體育教學,根據(jù)學生體育基礎情況的不同,因材施教,以最適合的方式指導學生進行體育訓練,確保每個學生的體能都能夠得到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