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婷婷 諸紀華 鄭智慧(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兒童醫(yī)院,浙江 杭州 310000)
當前,臨床對于隱睪癥主要實施手術治療,手術方式之一是腹腔鏡下隱睪下降固定術,經手術干預后,可使睪丸下降至陰囊內,從而發(fā)揮一定治療效果。但是在臨床應用過程中發(fā)現,由于患兒年齡較小,加之手術后疼痛感,極易導致其出現哭鬧情況,不利于手術后機體恢復,同時也會降低手術治療效果[1]。臨床研究[2]指出,對實施腹腔鏡隱睪下降固定術治療的患兒進行護理干預,能夠提升治療效果。本文旨在分析對實施腹腔鏡隱睪下降固定術的患兒進行圖文溝通護理模式及家屬宣教的作用。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行腹腔鏡隱睪下降固定術的患兒82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及常規(guī)組,各41例。實驗組男13例,女28例;年齡(1.52±0.22)歲;單側隱睪31例,雙側隱睪10例。常規(guī)組男14例,女27例;年齡(1.59±0.28)歲;單側隱睪32例,雙側隱睪9例。納入標準:經臨床診斷均存在腹腔鏡隱睪下降固定手術適應癥[3];均在本院實施手術治療;患兒無視力障礙;患兒家長對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簽署相關文書;患兒家長均無視力障礙,同時具備一定閱讀理解能力。排除標準:存在先天性生長發(fā)育不良的患兒;存在呼吸衰竭、先天性心臟病等嚴重疾病者;存在腹腔鏡隱睪下降固定手術禁忌癥者[4];患兒家長不同意參加研究。本次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全部患兒入院后均完善相關檢查,并在腹腔鏡下實施隱睪下降固定手術治療。常規(guī)組患兒予以基礎護理及家屬宣教。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圖文溝通護理,措施有:(1)活動準備,組成護理小組,組長一職可由護士長擔任;全員進行培訓,并在考核成績達標后才可開展相應工作;組長安排小組成員開展圖文資料收集和制作,要求護理人員掌握患兒心理,及時做好應對患兒哭鬧的準備措施;小組成員將宣教內容制作成宣教手冊,手冊由文字和彩圖構成,手冊內容重點介紹實施手術治療的重要性,包含疾病圖片、飲食圖片及用藥圖片等。(2)構建良好溝通關系,小組成員需以熱情和藹的態(tài)度同患兒快速建立良好關系,增強患兒對護理人員自身的信任感,鼓勵并贊美患兒,針對其不良情緒予以安撫。(3)開展圖文溝通,分別在手術不同時期為患兒分發(fā)圖文資料,主要包含手術前準備及術后護理和情緒安撫等方面內容,對于無法自主進行閱讀的患兒,可由家長協助其完成閱讀。(4)圖文溝通內容,要求內容需通俗易懂、生動有趣以及色彩豐富,可配有兒童喜愛的卡通人物等,增強其興趣。若患兒發(fā)生哭鬧以及抵觸等負性情緒時,可及時使用圖文資料來吸引患兒注意力,同時對其負性情緒進行安撫。每天進行一個小時的圖文溝通護理干預。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每天哭鬧次數及單次哭鬧時間;比較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常見并發(fā)癥有感染、陰囊水腫以及陰囊血腫;使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對兩組患兒家長進行滿意度調查。
2.1兩組患兒每天哭鬧次數及單次哭鬧時間比較 常規(guī)組每天哭鬧次數(9.25±2.31)次,單次哭鬧時間(13.20±3.88)min;實驗組每天哭鬧次數(4.25±1.13)次,單次哭鬧時間(6.30±1.57)min。常規(guī)組患兒每天哭鬧次數高于實驗組,單次哭鬧時間長于實驗組(t=12.450、10.556,P<0.05)。
2.2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常規(guī)組出現感染3例、陰囊水腫5例、陰囊血腫4例,總出現率為29.27%;實驗組出現感染1例、陰囊水腫1例、陰囊血腫1例,總出現率為7.32%。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常規(guī)組(χ2=6.609,P<0.05)。
2.3兩組患兒家長滿意度比較 常規(guī)組滿意度高13例、滿意度一般15例、滿意度低13例,總滿意度68.30%;實驗組滿意度高20例、滿意度一般18例、滿意度低3例,總滿意度92.68%。常規(guī)組患兒家長總滿意度低于實驗組(χ2=7.765,P<0.05)。
隱睪下降固定手術是泌尿外科治療隱睪的常用手術方式,并且伴隨腹腔鏡技術在臨床的使用,將腹腔鏡應用在隱睪下降固定手術中,能夠顯著提升治療效果。但手術會對患兒機體造成一定損傷,加之手術后若護理不當,極易出現感染、陰囊水腫以及陰囊血腫等并發(fā)癥,增加患兒疼痛感,使其產生哭鬧情緒[5]。因此,臨床將采取合理護理措施作為研究重點。
患兒由于對疾病認知水平不高,對于術后疼痛感存在較強恐懼感,加之對家屬有較強的依賴性,因此在術后極易因疼痛感而出現哭鬧情況。本文結果顯示,在每天哭鬧次數方面,實驗組低于常規(guī)組;在單次哭鬧時間方面,實驗組短于常規(guī)組(P<0.05)。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P<0.05)。分析結果可知,實施圖文溝通護理模式,能夠依據患兒自身理解能夠和溝通水平為其制定符合患兒興趣的內容,通過使用圖文資料轉移患兒對疼痛的注意力,一定程度上減輕其疼痛感[6]。另外,圖片等內容豐富有趣,一方面可降低患兒理解難度,另一方面也可提升其興趣,進而改善其負性情緒。同時,護理人員還主動與患兒溝通,安慰并鼓勵患兒,增強其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感。當患兒表現良好時,護理人員及時予以鼓勵,可增強患兒自信心,使其更加積極地配合護理人員開展護理,進而降低并發(fā)癥出現率。本文結果還顯示,實驗組患兒家長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P<0.05)。分析結果可知,患兒哭鬧情況明顯減少,依從性明顯提升,進而提高治療效果。另外,通過實施家屬宣教,提升患兒家長對疾病的認知程度以及手術后相關護理措施的掌握程度。因患兒對家長依賴性以及信任感較高,由護理人員將部分簡單的護理技巧教授患兒家屬,一方面可提升患兒家長護理水平,另一方面也可提高患兒的依從性,改善其負性情緒,因此患兒家長滿意度較高。
綜上所述,腹腔鏡隱睪下降固定手術患兒實施圖文溝通護理以及家屬宣教,能夠減少其哭鬧情況,降低術后并發(fā)癥,提升家長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