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云霞,趙云珠
(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腎內(nèi)科,云南 昆明 650101)
壓力性損傷是長期臥床患者的常見并發(fā)癥之一。隨著人口老齡化和預期壽命的延長,老年終末期腎臟病患者顯著增加[1],壓力性損傷患者的發(fā)生率也隨之增加。目前臨床護理壓力性損傷的傳統(tǒng)方法在感染方面的防控效果不佳。長效抗菌材料是一種長效物理抗菌劑,其殺菌成分主要為有機硅季銨鹽,噴灑于皮膚、黏膜表面,固化后可形成正電荷膜,能強力吸附并殺死帶負電荷的細菌、真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本研究使用長效抗菌材料應用于壓力性損傷創(chuàng)面,取得了滿意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入選對象均是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某三級甲等醫(yī)院腎內(nèi)科慢性腎臟病并發(fā)壓力性損傷患者44例,(2~3)期壓力性損傷患者,壓力性損傷分期按國際2019壓力性損傷指南標準評出。男性30例,女性14例。年齡(19~97)歲。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為2期壓力性損傷患者7例,3期壓力性損傷患者6例,混合壓力性損傷9例。納入標準:① 年齡>18歲;② 確診慢性腎臟??;③ 壓力性損傷創(chuàng)面無感染征象。排除標準:① 資料不完整;② 近期服用抗生素治療;③ 創(chuàng)面有感染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實驗組采用無菌方法,首先生理鹽水清洗創(chuàng)面,然后碘伏消毒,待干后根據(jù)創(chuàng)面情況依次涂抹表皮生長因子或康復新溶液,最后噴灑長效抗菌材料。對照組采用無菌方法,首先生理鹽水清洗創(chuàng)面,然后碘伏消毒,待干后根據(jù)創(chuàng)面情況依次涂抹表皮生長因子或康復新溶液。
1.3 壓瘡愈合評分 采用壓瘡愈合計分表PUSH測評表,分別在3d、7d對傷口面積、24h滲液量、傷口組織類型計分匯總,評分標準如下。傷口面積(cm2):無傷口記0分,<0.3記1分,(0.3~0.6)記2分。(1.1~2.0)記4分,(2.1~3.0)記5分,(3.1~4.0)記6分,(4.1~8.0)記7分,(8.1~ 12.0)記8分,(12.0~24.0)記9分,>24.0記10分;24h滲液量:干燥無滲液記0分,<5ml為少量記1分,(5~10)ml為中量記2分,>10ml為大量記3分;傷口組織類型:閉合記0分,表淺并有上皮組織生長記1分,清潔并有肉芽生長記2分,有腐肉但無壞死組織記3分,有壞死組織記4分。
1.4 評估頻次 根據(jù)研究要求,院外壓力性損傷患者入院當天進行首次評分,3d后第二次評分,7d后進行愈合評分。
1.5 評分方法 傷口面積(長×寬):以患者身體的頭至腳為縱軸,與縱軸垂直為橫軸,以縱軸最長值表示傷口的長度,橫軸最長值表示寬度,計算長×寬以估計傷口的面積(單位:cm2)。滲液量:在揭開敷料未進行創(chuàng)面清洗或擦拭之前評估滲液量。創(chuàng)面組織類型:4分為壞死組織:黑色、棕色、棕黑色組織牢固附著在傷口床或傷口邊緣,與傷口周圍皮膚附著牢固或者松軟。3分為腐肉:黃色或白色組織以條索狀或者濃厚結塊黏附在傷口床,也可能是黏液蛋白。2分為肉芽組織:粉色或牛肉色組織,有光澤,濕潤得像顆粒狀表面。1分為上皮組織:淺表性潰瘍,有新鮮的粉色或有光澤組織生長在傷口邊緣,或如數(shù)個小島分散在潰瘍表面。0分為閉合或新生組織:傷口完全被上皮組織或重新生長的皮膚覆蓋。
實驗組和對照組44例,共56處創(chuàng)面分別按實驗要求完成換藥。于3d和7d使用壓瘡愈合評分進行多重比較,其中實驗組:2期壓力性損傷患者7例,3d顯效6例,達85%,7d愈合4例,達57%;3期壓力性損傷患者6例,3d顯效4例,達66%,7d愈合3例,達50%;混合壓力性損傷9例,3d顯效8例,達88%,7d愈合3例,達33%。對照組:2期壓力性損傷患者7例,3d顯效4例,達57%,7d愈合2例,達28%;3期壓力性損傷患者6例,3d顯效4例,達66%,7d愈合0例;混合壓力性損傷9例,3d顯效4例,達44%,7d愈合1例,達11%。
壓力性損傷的護理效果是衡量護理質(zhì)量的指標。護理質(zhì)量的提高一方面可減輕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另一方面也可縮短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痛苦和經(jīng)濟負擔。近年來,采用長效抗菌材料預防各類感染的臨床研究逐年增多,并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吉冬麗[2]將長效抗菌材料應用于PICC皮膚護理中,發(fā)現(xiàn)對預防PICC穿刺點局部感染及皮膚過敏均有良好的效果。蘇紅俠等[3]比較了長效抗菌材料與洗必泰對留置導尿管患者尿路感染(CAUTI)的預防效果,結果表明,長效抗菌材料的抗菌效果優(yōu)于洗必泰。長效抗菌材料作為一種長效的物理抗菌劑,能保持8h以上的抗菌功效。在藥物長期使用導致耐藥性、安全性和不良反應等方面均優(yōu)于其他制劑。同時由于其抗菌網(wǎng)膜系分子量納米材料兼具隱形敷料的特性,可以起到隔離創(chuàng)面、長效抗菌、預防感染、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的作用,且無藥物耐藥性和不良反應。臨床實驗結果顯示,新型長效抗菌材料用于壓力性損傷的臨床治療效果,無論是在2期壓力性損傷還是3期或混合性壓力性損傷的治療效果都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的方法,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