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光福中心小學 吳 俊
自我管理又稱為自我控制,是指利用個人內在力量改變行為的策略,普遍運用在減少不良行為與增加好的行為的教育舉措中。自我管理能力是一個人的自我教導及約束的力量,亦即行為的制約是透過內控的力量(自己),而非傳統(tǒng)的外控力量(教師、家長)。
小學生由于自控力較差,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也顯得相對較弱。體育課作為一門室外為主的實踐課,當學生離開座位,走出教室,來到廣闊的戶外空間,就像掙脫了束縛自由飛翔的小鳥一樣,對教師的指令和要求不能及時完成,課堂效果也就會大打折扣。只有當學生有了較強的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能力,才能有效提升體育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對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現(xiàn)實意義。
那么,如何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呢?我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因素,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覺得可以通過以下四個方法進行。
在小學階段,特別是在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自控力一般都比較差,加上低年級小學生以無意注意為主,自我管理能力也相應比較低。在上體育室外課時,不少學生容易被外界干擾因素吸引,喜歡東張西望,跳上跳下,跑來跑去,注意力不集中,教師提醒之后用不了多久又會反復。但是,當教師對學生的這種行為作出評價之后,尤其是其他同學對他的評價,就會引起學生對自身行為的重視。
因此,教師要及時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充分利用教師評價和集體互評等活動來引導學生個體審視和觀察自身行為、進行自我分析和自我評價,從而實現(xiàn)學生自我管理目的。
目前,大部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主要采用口頭評價的方式。這種評價的方式往往是多提優(yōu)點,少提缺點,鼓勵的較多,批評的較少。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會影響學生對自身行為的正確認識,從而也影響到其對自己行為的管理。因此,我認為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是有失偏頗的,同時也不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體育課教學中,教師的評價應充分做到準確、公平、公正,在不傷害學生的同時也要實事求是。例如:在練習立定跳遠時,大部分同學都按照老師的方法進行認真練習,但有個別同學卻在操場上跑來跑去,甚至跑出訓練區(qū)域影響到其他同學的練習,還會造成不必要的傷害事故。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就不能再表揚或是鼓勵了,而是要進行嚴格客觀的評價,還可以采用集體互評來約束學生的過錯行為,讓學生認識到不遵守紀律會造成的嚴重后果。評價過后,教師也可以適當給學生安慰,因為孩子雖然會認識到錯誤,但是自尊心還是很強的,需要教師幫助學生一起分析,讓學生既能夠接受批評教育,更能夠及時改正錯誤。
由此可見,教師要注重評價導向,通過積極有效的評價來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一個成功者和失敗者之間的區(qū)別,往往不在于能力大小或想法的好壞,而在于是否有勇氣鼓勵自己堅持到底。靜止不動,裹足不前,半途而廢,往往是因為失去勇氣。我們只記住過去的失敗,而忘掉了過去的成功,就會摧毀我們的自信。如果我們把失敗深深地印在心里,只會懷著羞辱與懊悔的心情責備自己。于是我們放棄了,堅持不下去了。
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初步具備思考自身行為、分析自身行為和自我評價的能力。這時,教師對學生的自我管理應更多地強調自覺性。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內省也。(《論語·里仁》)”意思是說:看到別人好的地方就希望自己能與他一樣好,看到別人不好的地方就反省自身看自己是不是也有那樣的不足,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自我管理能力作為一種高品質的行為能力,需要內化于心,才能外化于形。只有當自覺和自律成為學生的一種內在需求,才能實現(xiàn)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體育課堂教學也就能夠有效展開。
因此,教給學生運用內省法,培養(yǎng)道德自省力,在一定規(guī)范參照下,自己分析自己,自己評價自己,自己調節(jié)自己,可以達到理想的管理目標,是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方式。
比如在體育課教學分小組練習時,可以把優(yōu)秀學生與后進生放在一組練習,讓他們覺察到其中的差距,如果兩者差距太大不能合作的話,在小組比賽中就會落后,反之則能取得好成績。再例如50米接力跑中,合作是很重要的,但是小組里面如果有人跑得特別慢或是接棒掉棒就會落后,所以當看到別人在很努力付出時,那些較落后的同學也會暗暗較勁:大家你追我趕,不能輸,要加油的干勁激勵著大家一起努力!這些都會成為學生培養(yǎng)自我管理能力的內在力量和因素,使學生逐步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給自己所在的小組帶來好成績,自身也因此獲得很大進步。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俗話說:言傳不如身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自己的榜樣,只是每個人眼中的榜樣都不一樣。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歡模仿,但是對事物的判斷也往往缺乏理性。很多小學生往往對比自己厲害的人大多會產生敬佩之情,尤其是老師、家長、同學等親近的人。所以,教師要抓住小學生崇尚榜樣喜歡模仿的心理,從學生的情感體驗入手,通過多樹立一些榜樣,讓榜樣的高尚情操感染學生,讓榜樣的力量來引導學生逐步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例如:在體育教學中教武術操的時候,老師可以表演給學生看武術套路,當學生欣賞到老師優(yōu)美嫻熟的武術動作,就會產生對教師的敬佩之情,從而進一步激發(fā)他們向榜樣學習的心理動力;再比如在做各種示范時,難度要高,動作要完美,而不是隨隨便便給學生們做示范。體育老師經常會請好的學生上臺表演也是這個道理。
另外,教師還可以引用一些學生們熟悉的體育明星作為學習的榜樣,例如在跑步教學時講述劉翔的故事、籃球教學中出示姚明的資料、乒乓球教學介紹鄧亞萍的事跡,等等。這種榜樣的力量能夠潛移默化,學生向榜樣學習,從小樹立高尚的情懷,不斷規(guī)范自身行為,提高對自己的要求,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
自我控制能力是考查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標。小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好不好,自控能力是關鍵。小學生自控能力的提高,主要來自于學生平時表現(xiàn)和體育鍛煉過程中。因此,在小學體育課上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應該多組織一些學生自我管理活動,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去自行設計、自行操作和自行調控。這樣,經過實踐,學生就能更好地掌握和運用管理方法,自我管理能力也就能得到提高了。經常性的集體實踐活動是培養(yǎng)班集體的重要途徑,它可以使集體富有吸引力和凝聚力,而學生通過參加活動,可以與同學交往,增長見識,鍛煉能力,增加才干,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利于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體育課要讓學生得到更好的鍛煉,就必須賦權于學生,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制定活動計劃和活動內容,中低年級需要引導,高年級需要監(jiān)督。不管是個人比賽還是集體比賽都要讓學生深深體會到,一次比賽活動的舉辦,需要大家齊心協(xié)力,正確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互相配合,才能獲得成功。這樣,既增強了小組的凝聚力,也提高了全班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學生在集合整隊、參與練習等過程中能自我控制,增強自我約束力,會提高他們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實踐活動和小組管理過程中,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增強了,學生素質就會越來越好,慢慢地就會形成一個優(yōu)秀上進的班集體。
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說:“喚起人實現(xiàn)自我教育,乃是一種真正的教育?!辈灰偸桥潞⒆铀佣蛔屗约鹤呗?,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跌爬滾打,離不開獨立自主,讓他學會自主自立才是成功的教育。成功的教育離不開學生的自我教育,實踐證明,通過集體活動,可以讓學生學會與不同的人交往,讓學生經受困難與磨練,在活動中學會自我管理,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自我教育。
體育課堂上學生需要一定權利,可以讓他們自己去選擇喜歡的體育活動;學生需要一些機會,應該讓每個人都有表現(xiàn)的機會;學生有了問題,有了困難,不要馬上給他們答案,要讓他們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解決;學生需要自己的空間,為何老師要去束縛他們呢?學生喜歡體育,就讓他們盡情去鍛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