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希
提到留學,大家會想到什么?是朋友圈里一張張美食、美景的照片,是經(jīng)常參加的精彩的社團生活,是為自己的簡歷鍍金的捷徑,還是加速成長的一段經(jīng)歷?可能都是,也可能都只占了一小部分,更可能遠遠不止于此……
還記得那一年,我剛大學畢業(yè),22歲,滿懷著對未來的期望,踏上了赴日求學之路。三年后,我25歲,回國了。經(jīng)常有人問我:“你為什么留學?”“從這段經(jīng)歷中,你收獲了什么?”“在日本時,你過得開心嗎,充實嗎?”“你為什么沒選擇留在日本?”那么,我用幾個關鍵詞來回顧這段時光,談一下自己的感想,希望能給大家?guī)硪稽c幫助。
第一個關鍵詞? ·告別
大三的時候,我的室友參加了學校交換留學日本的項目。在機場為她送別的那天,我第一次深刻體會到什么是揮淚告別、依依不舍。當我做出畢業(yè)要去留學的決定時,我時常在想,和家人分別那天,我會不會也淚如雨下。
那年的9月28號,我從大連出發(fā),搭乘飛機前往東京。在安檢口和父母告別時,長期的心理建設發(fā)揮了作用。我努力讓自己保持微笑,朝著在外面還在長久注視著我的父母用力揮手,好讓他們放心。我會順利完成學業(yè),也會保護好自己的,我在心里默默地說。多年過去,我從沒問過他們當時的感受。想必比起送我讀大學時,這次是加倍的掛念和擔心吧。
初到日本的兩個月,嶄新又忙碌的生活沖淡了我對家人的思念。直到那一天,我突發(fā)奇想,想嘗一嘗日本的速凍餃子。我?guī)е呛酗溩踊丶?,仔細看了下配料表,有豬肉、雞肉、卷心菜、韭菜、大蒜,又仔細閱讀了烹飪方式,用平底鍋煎熟或者用微波爐加熱。
我住的房間是一間標準的和室,地面上鋪了層地毯,整個屋子并沒有過多的點綴,木制的窗欞和兩邊滑開的門甚至此前我只在電影里見到過。與此相搭配的,是空曠,房間里幾乎沒有家具。
處理好餃子之后,我靠著墻壁在地面上坐了下來,咬了一口餃子,無滋無味。抬頭看著空曠的房間,淚水忽然流下來:我想家了。
這里是我出生以來到過的最遠的地方。此時父母心中想必都是對我的擔心、掛念:她能吃得慣日本的飯菜嗎?離家這么遠,萬一出什么事來不及過來該怎么辦?她從小嬌生慣養(yǎng)的,能和新同學處好關系嗎?日本物價那么高,錢夠花嗎?會不會舍不得花錢?
如果歲月是一頁詩篇,那么那次分別,就一定是其中的某個標點符號,提醒著我不要只想著一心向前猛沖,不要忘了那些在身后一直默默關注著自己的人。
第二個關鍵詞? ·溫暖
留學那三年,我一直在住處附近的超市打工,做收銀員。超市不大,往來顧客幾乎都是附近的居民。時間久了,我們慢慢熟絡起來。一些日本朋友會主動和我聊一些有關中國的話題,會表示出對中國美食的向往,更多的,是關心我的生活和學業(yè)。我遇到的大部分日本人,和我初識之時最常問我的三個問題是:
“你是獨生子女嗎?”
“你是少數(shù)民族嗎?”
“你的家鄉(xiāng)是不是很冷?”
在慢慢了解之后,一些經(jīng)常光顧超市的顧客,總會給我?guī)硪恍└袆印?/p>
日本的新年是每年的1月1日,也就是我們的元旦。而日本學生的春假,一般是二月上旬到四月初。中國過農歷新年的時候,我們往往還沒放春假。有一年快過中國年的時候,一位曾在廣州工作過的顧客在結賬時對我說:“快過年了吧,祝你新年快樂。”
日本的水果種類相對于中國少了一些。曾經(jīng)有位阿姨特意來超市找到我說:“你幾點下班?我家有一些楊梅,聽說是你們中國的特產。你好久沒回家了,我覺得你應該想家了,下班的時候我在超市門口等你,把楊梅拿給你?!?/p>
同在超市打工的一位大姐,和我說她剛旅游回來,帶了一些當?shù)氐奶禺a給我,已經(jīng)放到了更衣室。后來她告訴我,她的孩子熱愛中國美食,在廚師學校學做中餐,希望我可以去她家做一次菜,讓全家人見識一下真正的中國菜。那次我做了兩道菜,番茄炒蛋和炒基圍蝦。她的孩子們非常喜歡,甚至吃光了花椒粒。
還有一位同在超市打工的阿姨,擔心我在日本留學吃不飽飯,把我拉到休息室,拿出鰻魚飯團給我。
住在我公寓附近的日本爺爺奶奶,經(jīng)常給我送他們在院子里種植的蔬菜、水果。在我有空的時候,他們還帶我去看櫻花,做陶藝。
這樣小而暖的事情發(fā)生過很多次。留學的那些日子,我有獎學金,有父母的支持,有打工獲得的報酬,我的日子相對大部分留學生來說,雖不寬裕,但也不拮據(jù)。但這些可愛的人們總是時刻關心著我,希望我能過得更好。
感謝這些普通又善良的日本朋友,我的留學生活因為你們,多了一些美好的回憶。
第三個關鍵詞? ·成長
來日本前,經(jīng)常能在網(wǎng)上看到各種文章說日本的環(huán)境多么好、生活多么方便,但除去那些實際在日本生活過的人,鮮少有人提及留學生在精神方面的壓力,這恰恰也是我曾經(jīng)最擔心的一點——在并不熟悉的環(huán)境下,長時間的孤獨、學習的壓力以及失敗時的絕望和打擊,這些是否是一個獨自身在異國他鄉(xiāng)的人所能承受得了的。
在留學的前半年,我會有一種“對比”的心理。想想沒有選擇留學的大學同學們,有的工作,有的在國內考研。我的選擇,是否正確?那段時間,我經(jīng)歷過沮喪、遺憾、不安、后悔、憂慮、緊張、孤獨……負面情緒累積到了一個峰值。我有時候甚至會想,自己的留學生活是不是太虧了,花了這么多錢,占用著人生中最寶貴的青春年華,過得卻很掙扎。
我是一個隨遇而安的人,因為我明白在那樣的生活狀態(tài)下,大部分留學生都經(jīng)歷著同樣的不安,此刻的自己,還能夠享受這樣安靜獨處、不受別人打擾的時光,本身已是種幸運。想明白這些之后,我把那段時間當成一種修煉,專注于一個人獨處,在節(jié)奏繁忙的當今更接近于禪修。減少與親朋好友無關緊要的抱怨和情緒發(fā)泄,限制自己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獲取信息的能力,讓自己感受回歸自然的返璞歸真,實屬人生的一大幸事。正是在那段最難過的時光里,我關掉手機、屏蔽朋友圈,暫時切斷自己與網(wǎng)絡之間的聯(lián)系,我發(fā)現(xiàn)自己離開了“水”,卻并不會窒息,相反,獲得了久違的自由。
看天空,看流云,看晚霞滿天,看繁星點點,聽風聲,聽蟲鳴,看那些一直想看卻沒心思看完的書,看導師推薦的備考書目……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做。雖然那幾個月的留學生活里,我沒能到處旅行,看風景、品美食,但是我卻感受到自己在某種意義上實現(xiàn)了真正的自由,一種在多年以后我還會忍不住懷念的自由。
半年過去,我考上了碩士。由于是文科類專業(yè),我有數(shù)不清的書要看,多門課程的小論文要寫,再加上打工,忙碌極了。我偶爾也會參加學校組織的留學生活動,還有校園祭這種日本專有的校園活動。我的學習能力提高了,日語表達越來越好,朋友也越來越多。慢慢的,心中的某處被欣喜填滿。
那時我常常會問自己:“這真的是你想要的生活嗎?”
但現(xiàn)在看來,這個問題問得有些蠢了。因為人是種永遠無法得到滿足的動物,只要我們還在這個世上活著,就永遠無法從虛榮和攀比的漩渦之中徹底脫身。只有放下物質上永無止境的追求,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就像一位朋友在決定離職去日本讀研時,寫的那段話一樣:
人間的磨煉實在太多,
此刻我們面對的或許只是最最微不足道的一種。
而后的我們,逐漸會被命運玩弄于股掌之間,
或在此刻,或在下一刻就要形同陌路,
漸行漸遠漸無書……
而那些默默堅持,
或者咬牙努力,或者深夜流淚的我們,
在青春年少的歲月里閃著光,
真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