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習批注技巧是部編版語文教材提出的一項語文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批注式閱讀教學,通過圈畫評點,品讀文本,感受語言魅力,可有效實現(xiàn)深度閱讀。以《牛和鵝》教學為例,初識批注后,引導學生從提問題、夸寫法和談感受等方面學寫批注,實現(xiàn)批注式閱讀教學,以期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批注式閱讀;小學語文教學;深度學習
一、 批注式閱讀的內(nèi)涵及研究現(xiàn)狀
批注式閱讀由特級教師孫立權首次提出,他認為批注式閱讀即意(批注)隨文(文本)生,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把林林總總的閱讀所得、所感、所疑都書寫在書眉頁側,與正文相映成趣。部編版語文教材明確要求學生學習用批注的方法閱讀。在進行批注式閱讀時,學生首先進行自我批注,完成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在與同學的交流中完成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在與老師交流總結時完成學生與教師、教師與文本之間的對話。這樣的閱讀方式能真正實現(xiàn)“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材編者、文本之間對話過程”的要求。
在知網(wǎng)(CNKI)以“批注式閱讀”為主題檢索,可以檢索到245篇相關文獻,其中有71篇文獻研究了“小學批注式閱讀”。71篇文獻按主題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倡導在小學課堂上運用批注式閱讀,此類研究較少,且多停留在一些現(xiàn)象描述或個人化的感性認識上,缺乏深入的系統(tǒng)研究。另一類是占大多數(shù)的討論批注式閱讀教學策略的研究,例如鄭月明老師的《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解析及教學策略研究》認為在實施批注式閱讀教學時,先做好示范,激發(fā)學生對批注式閱讀的興趣,然后利用閱讀教學課進行批注的方法指導,最后將批注式閱讀延伸到課外。王慧杰老師《基于批注式閱讀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首先運用預習式批注方法,優(yōu)化閱讀起點;然后引入質(zhì)疑式批注方法,培養(yǎng)閱讀思維;最后利用評價式批注方法,促進閱讀鑒賞。
分析數(shù)據(jù)及相關文獻,不難發(fā)現(xiàn),相對于中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研究較少,且成果多集中于泛泛討論批注式閱讀的教學策略,缺少具體到某篇課文教學的具體實踐,因而可操作性不強。部編版語文教材在四上第六單元“批注”明確提出“學習用批注方法閱讀”的教學目標,結合葛子妤老師執(zhí)教的《牛和鵝》,從提問題、夸寫法和談感受三方面寫批注,實現(xiàn)批注式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批注意識和批注技巧,在圈畫點評中實現(xiàn)深度學習。
二、 小學批注式閱讀教學的初次探索
(一)由淺入深,初識批注
師:同學們請你看看課文,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篇課文和別的課文的不同之處呢?
預設:課文旁邊多了許多小字的框框。
師:像這樣在閱讀時在文中空白處寫下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或感受,幫助自己掌握書中的內(nèi)容,這就是批注。所以我們平時在語文書上的圈畫都屬于批注。
批注這個名詞學生們是第一次知道,但通過這樣的介紹讓學生知道原來自己平時在書上的圈畫就是批注,由淺入深,能解除學生的畏難情緒,使其更樂意投入到后續(xù)的學習中。
(二)多角度寫批注
1. 提問題
(1)尋找特別的內(nèi)容
師:讀讀屏幕上的課文以及批注,想一想,讀者是從哪些角度作批注的?
預設:讀者是根據(jù)文章中特別的內(nèi)容進行提問寫出的批注。
師:老師也找了一些課文的片段,請你默讀片段,找找特別之處,試著從提問的角度作出批注。
生:孩子們驚呼起來,急急逃跑,鵝追得更快了。我嚇得腿也軟了,更跑不快。
預設:鵝比人小那么多,文中的“我”為什么那么怕鵝呢?
生:我記著金奎叔的話,從此不再怕鵝了。有什么可怕的!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怕它干嗎?看到牛,我也不再無緣無故欺負它了,我覺得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大,可我們平白地去欺負它干嗎?
預設:“我”為什么改變了對牛和鵝的看法和態(tài)度?
生:直到現(xiàn)在,我還記著金奎叔的話。
預設:為什么“直到現(xiàn)在,我還記者金奎叔的話”?
(2)尋找特別的寫法
師:真能干!你已經(jīng)學會寫批注的第一種方法——尋找特別的內(nèi)容,提出問題。除了特別的內(nèi)容,我們的批注還可以從特別的寫法上提問。還是這段話,仔細看,老師要準備變魔術啦!(將第一、第二自然段合并起來)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特別的寫法?
預設:第二自然段是單獨成段的。
師:你很會發(fā)現(xiàn),那根據(jù)這種特別的寫法我們能提出什么問題呢?
預設:為什么第二句話單獨成段?
師:你瞧,即使是同一處文字,我們也可以根據(jù)特別的寫法來提問(板書:特別的寫法)。
語文書上提供的第一個范例是從提問題的角度來作批注,但之前第二單元的“學習提問”單元已經(jīng)告訴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才能幫助我們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葛老師提煉出從特別的內(nèi)容、特別的寫法兩方面來提問并做批注,幫助學生剔除掉很多無意義的提問批注,有助于加強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2. 夸寫法
師:接下來讓我們看看第二處批注。請一位同學讀課文,一位同學讀批注。其他同學思考:這一處批注是從什么角度提出的?
預設:我們寫批注的第二個角度就可以從夸寫法(板書)出發(fā)。
師:再讀一讀批注,讀者是怎么夸的呢?
預設:“逃跑—被鵝咬住—呼救”這三個詞,其實就是“我”被鵝襲擊的過程,讀者首先找到了關鍵字詞,將鵝襲擊“我”的順序?qū)懥讼聛?,找到了夸贊的關鍵依據(jù)后才開始夸寫法的??磥砜淙说臅r候要有關鍵依據(jù)才令人信服呀!(板書:找關鍵)
師:哎,夸還不容易嘛,(出示對比)“逃跑—被鵝咬住—呼救”,好,寫得真是太好了!你更喜歡哪種批注?為什么?
預設:原來寫批注去夸寫法的時候我們也要注意具體、詳細呢!像書上的批注這樣用一個“驚慌失措”(標紅)就突出了“逃跑—被鵝咬住—呼救”這三個動詞的表達效果,所以我們在夸寫法時第二步就是要贊表達(板書)。
師:再對比對比這句話,書上的批注還高明在哪?
預設:書上雖然是夸寫法好,但沒有出現(xiàn)“好”這個字,而是用“真實”代替了。批注想要寫得深入人心,夸也要夸得真情實意不浮夸,具體詳細有內(nèi)涵?!昂谩薄疤貏e好”這樣直接空洞的詞是不能出現(xiàn)的,我們可以用“形象生動、具體詳細、巧妙有趣、回味無窮、妙趣橫生、活靈活現(xiàn)……”來代替。這就是我們夸寫法最重要的一步——花式“夸”(板書)。
書本上提供的第二個批注角度是從夸贊作者寫作手法出發(fā)。那夸贊寫法該怎么夸呢?這是很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遺忘的環(huán)節(jié)。但是葛老師將夸寫法批注技巧一層層剖開,帶著學生一步步學習。學會了這樣的批注技巧,不僅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更能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3. 談感受
師:學習完兩類寫批注的方法,下文出現(xiàn)了三處批注,將批注進行分類,想一想這三處批注可以歸結為哪一類呢?(板書:談感受)提到“感受”同學們一定覺得頭大,感受太多啦,我們要從何談起呢?讓我們跟隨批注一起看看談感受有哪些方法吧!
(1)方法一:前后聯(lián)系
師:鵝之前多神氣,現(xiàn)在多狼狽啊。
預設:在金奎叔出現(xiàn)之前我們都怕鵝,所以鵝在我們面前神氣極了??墒窃邬Z被金奎叔制服以后是狼狽逃跑的,你瞧,這一處的感受正是從聯(lián)系前后文中得到的,我們就把這種方法叫前后聯(lián)系。
(2)方法二:體會內(nèi)心
師:“掛著淚笑”,事情的變化對“我”來說太突然了。
預設:從神態(tài)描寫中去體會作者的內(nèi)心感受,這一類的批注稱為體會內(nèi)心。師:文中除了從神態(tài)描寫體會人物內(nèi)心,還有動作、語言、心理等方面體會作者內(nèi)心感受的批注方法。試著自己作一作批注,再小組交流討論。
生:我心里很害怕,怕它們看見了會追過來……我嚇得腿也軟了,更跑不快。
預設:“很害怕、怕”屬于心理描寫,直接寫出了“我”當時的擔憂和害怕?!巴溶浟恕边@是動作描寫,“嚇”是心理描寫,都能突出“我”的害怕。
(3)方法三:總結道理
師:看來鵝并不可怕!只要不怕它,鵝就不敢欺負人了。
預設:文章寫的是人對牛和鵝的態(tài)度。而“我”經(jīng)歷了被鵝襲擊,又被金奎叔幫助趕走鵝這件事后,對鵝的態(tài)度也有了變化,從怕鵝到不怕鵝。這一條批注就是總結了“怕—不怕”的變化。像這樣總結全文得出道理的批注我們把它稱為總結道理。
讀完文章后有何感受,對部分表達能力不強的小朋友來說這是一個難題。但是有了葛子妤老師抽絲剝繭后的技巧整理,學生最起碼知道了談感受可以從前后聯(lián)系、體會內(nèi)心、總結經(jīng)驗出發(fā)。體會內(nèi)心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僅僅使得語文要素落地,更結合課文的關鍵詞句實現(xiàn)了作者情感的落地。
三、 小學批注式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學生為本,教出年段感
雖然批注式閱讀對于學生的深度閱讀大有幫助,但是每一個年段的學生有其各自的思維特點和閱讀能力差異。老師在進行批注式閱讀教學時,要關注學生的這些特點有側重地教。對于小學低年段的小朋友來說,他們正處于學習習慣、閱讀興趣養(yǎng)成階段,所以老師們在教批注式閱讀時,重點應落于利用規(guī)范的符號進行批注。小學中年段的學生是部編版教材明確要求“學會批注式閱讀”的教學對象。通過對教材的分析發(fā)現(xiàn),中年段的學生不僅需要了解什么是批注,更需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批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上規(guī)定小學高年段的學生在閱讀時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說出自己的喜愛、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所以小學高年段的學生在批注閱讀教學時更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切實批注出個人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
(二)拆分整合,教出層次感
只讓學生知道從哪些角度來進行批注是遠遠不夠的,這樣的教學只是浮于表面的教學。老師要吃透教材,自己先領悟批注的技巧,然后進行拆分,將一個個技巧展示給學生,最后再進行整合,讓學生發(fā)現(xiàn)批注的全貌。比如葛子妤老師在教學從“夸寫法”的角度進行批注時,她帶領學生一步步發(fā)現(xiàn)“夸寫法”的批注需要經(jīng)歷“找關鍵,贊表達,花式夸”的三個步驟。整個過程就好像老師在和學生們一起搭積木,老師給出一塊塊積木,學生跟著搭起一塊塊零碎的積木,最后發(fā)現(xiàn)積木原來可以搭建成一件完整的事物。在整個過程中,學生不僅知道了如何搭建積木,并了解了最后搭建成事物里面的空間結構,這才是真正的學習。學生的思維在提升,語言在生長,語文要素在落地。
(三)擴展運用,教出獲得感
如何考驗學生是否真的在課堂上掌握了批注技巧,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堂上立馬進行擴展運用。比如葛老師的這一節(jié)課,她在提問題、談感受的體會內(nèi)心式環(huán)節(jié),都有設計擴展運用。聽懂只是似懂非懂,能靈活運用才是真正的懂。就算是初次沒有聽懂的學生,在擴展運用的環(huán)節(jié)中,經(jīng)過再次的匯報交流,也會慢慢掌握這一項技巧。只有在課堂上掌握技巧,擁有獲得感,學生們才更樂意在課外的閱讀中也嘗試使用批注的方法進行深度閱讀,真正做到培養(yǎng)學生帶得走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孫立權.談“批注式閱讀”[J].吉林教育,2007(12):10.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22.
[3]鄭月明.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解析及教學策略研究[J].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高端論壇論文集(卷十一),2019:359-360.
[4]王慧杰.基于批注式閱讀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2020全國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高端論壇論文集(卷三),2020:58-59.
作者簡介:
張明艷,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新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