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新
江西省新余市人民醫(yī)院兒科,江西新余 338000
肺炎支原體是兒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重要因素,肺炎支原體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P)大多表現(xiàn)為間質(zhì)性肺炎,近年來大葉性肺炎呈明顯增多的趨勢[1]。肺炎支原體除侵犯呼吸系統(tǒng)外,幾乎可以累及全身每一個器官系統(tǒng),一般癥狀較輕且通??勺杂珖乐卣叱鹬匕Y肺炎外可伴有嚴重的肺外并發(fā)癥(如腦栓塞、心臟栓塞、脾臟梗死等),以致凝血機制異常,危及性命,因此盡早準確判斷病情對預防MPP 加重具有重要意義[2]。D-二聚體(D-Dimer,D-D)屬于纖維蛋白的降解產(chǎn)物,是一項診斷血栓的重要指標,可反映凝血及纖維蛋白溶解能力,有文獻研究指出D-D與MMP 之間存在密切聯(lián)系,可作為臨床診斷及預后評估的參考指標[3]?;诖?,本研究旨在探討MPP 患兒血漿D-D 表達與病情嚴重程度的相關(guān)性,為臨床預防MPP 患兒病情加重提供參考。
選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新余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MPP 患兒90 例?;純喝朐旱谝粋€24 h 內(nèi),應用小兒危重病例評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PCIS)表[4]評判MPP 病情嚴重程度,根據(jù)病情嚴重程度分為重癥組和輕癥組各45 例。輕癥組女26 例,男19 例,年齡0~10 歲,平均(5.05±1.47)歲;重癥組女24例,男21 例,年齡0~10 歲,平均(5.11±1.38)歲。并選擇同期于新余市人民醫(yī)院體檢的45 例健康嬰幼兒作為健康組,其中,女20 例,男25 例;年齡0.5~10 歲,平均(5.25±1.13)歲。三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颊呒凹覍倬獣圆⑼獗敬窝芯?,均簽署相關(guān)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①由臨床醫(yī)師參照《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治專家共識(2015年版)》[5],根據(jù)病史、實驗室檢查及肺部超聲檢查確診為MPP 的患兒;②年齡10 歲及以下的患兒;③足月產(chǎn)且出生體重正常的患兒;④無肝腎損害的患兒;⑤病程<2 周的患兒。排除標準:①合并先天性心臟病的患兒;②合并其他影響肺功能疾病的患兒,包括胸廓畸形、氣道發(fā)育不全等;③存在≥2 個器官及系統(tǒng)功能損害的患兒;④入院前半個月已應用MPP 相關(guān)治療藥物的患兒;⑤體質(zhì)過敏的患兒;⑥合并其他感染或出血系統(tǒng)疾病的患兒。
于入院24 h 內(nèi)及住院期間每24~48 小時抽取所有研究對象的空腹靜脈血3 ml,分別記為24、72、120 h的D-D 值,室溫下靜置2 h,設(shè)置溫度24°C、1006.08×g,使用轉(zhuǎn)速為3000 r/min 的離心機(美國貝克曼公司,型號Microfuge 16),離心半徑22.5 cm,離心5 min,分離血清上清液,于-80°C 冰箱中保存待測;應用全自動凝血分析儀(深圳雷杜生命科學股份有限公司,型號RAC-100)檢測血漿D-D 值,檢測方法為免疫滲透法,試劑盒購自邁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①比較不同人群中血漿D-D 水平。②分析血漿D-D 表達與病情嚴重程度的相關(guān)性。病情嚴重程度評估:患兒入院第一個24 h 內(nèi),應用PCIS 表[4]評判MPP病情嚴重程度,每項最高10 分,滿分100 分,≤80 分為重癥,>80 分為輕癥。
采用SPSS 23.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多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SNK-q檢驗;采用Pearson 相關(guān)系數(shù)分析PCIS 評分與血漿D-D 相關(guān)性;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線評價血漿D-D 診斷MPP 病情加重的價值,曲線下面積>0.7 表明診斷價值較理想,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入院重癥MPP 組、輕癥MPP 組、健康組各45例,重癥組患兒的PCIS 評分低于輕癥組及健康組患兒,輕癥組患兒的PCIS 評分低于健康組患兒,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重癥組患兒的血漿D-D 水平高于輕癥組及健康組患兒,輕癥組患兒的血漿D-D 水平高于健康組患兒,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三組PCIS 評分與血漿D-D 水平的比較(±s)
表1 三組PCIS 評分與血漿D-D 水平的比較(±s)
與重癥組比較,aP<0.05;與輕癥組比較,bP<0.05
重癥組(n=45)輕癥組(n=45)健康組(n=45)F 值P 值74.69±4.38 83.56±3.02a 86.77±5.39ab 92.150<0.001 0.75±0.49 0.24±0.16a 0.07±0.05ab 63.037<0.001組別 PCIS(分) 血漿D-D(μg/ml)
經(jīng)雙變量Pearson 直線相關(guān)性檢驗,PCIS 評分與血漿D-D 水平呈負相關(guān)(r=-0.688,P=0.000)。
以血漿D-D 為自變量,以MPP 病情加重為因變量(1=重癥組,0=輕癥組、健康組),繪制ROC 曲線結(jié)果顯示,血漿D-D 診斷MPP 病情加重的曲線下面積為0.848,漸近95%置信區(qū)間為0.725~0.953,P 值為0.000,敏感度為0.871,特異度為0.384,診斷價值較高(圖1)。
圖1 血漿D-D 診斷MPP 病情加重的ROC 曲線圖
有研究[6]表明MMP 可誘導產(chǎn)生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介素(interleukin,IL)6/8/10 等因子,引起機體局部血管炎癥或血管性閉塞等情況,同時利用免疫調(diào)節(jié)活化D-D、纖維蛋白等促成全身性的高凝狀態(tài),最終出現(xiàn)血栓形成、血管閉塞。在治療過程中低齡、合并細菌或病毒感染為預后不良最顯著的危險因素,因此對MMP 兒童的治療必須引起重視。PCIS 表常用于MPP 病情嚴重程度的評估,但因其評估項目較多、過程較繁瑣,花費時間較長,易延誤病機,作為病情評估手段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為更快確認病情程度,需另尋其他評估手段[7]。
D-D 為纖維蛋白單體與活化因子XШ 交聯(lián)后在纖維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生成的可水解降解的產(chǎn)物,可反映纖溶能力,且在繼發(fā)纖溶時可使身體處于高凝狀態(tài)。D-D 在健康兒童機體中含量較少,但由于該指標具有反映纖溶能力及高凝狀態(tài)的作用,因此當其含量升高時,說明患兒體內(nèi)發(fā)生了纖溶亢進及高凝情況[8]。有文獻研究顯示重癥肺炎患兒機體可能處于缺氧狀態(tài),在缺氧和內(nèi)毒素作用下,可激活炎癥細胞釋放細胞因子等多種炎癥遞質(zhì),造成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損傷,從而啟動了內(nèi)源性凝血系統(tǒng),使血液黏稠度增高、微血栓形成等,進而導致血漿D-二聚體水平增高[9]。由此猜測,血漿D-D 水平的異常表達可能與MPP 患兒的病情嚴重程度有關(guān)。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重癥組患兒的血漿D-D 水平高于輕癥組及健康組患兒,輕癥組患兒的血漿D-D 水平高于健康組患兒,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初步說明血漿D-D 的高表達可能與MPP 患兒病情加重有關(guān)。分析其原因可知,當小兒發(fā)生MPP 時,病菌會侵犯、損傷微血管,以致血管釋放出大量細胞因子與炎性介質(zhì)來激活凝血系統(tǒng),從而干擾抗凝和纖溶系統(tǒng),導致凝血機制異常,D-D 水平升高[10]。當MPP 病情加重時,患兒處于缺氧狀態(tài),此時紅細胞及血粘稠度異常增加,導致血栓形成[11]。MPP 患兒還會出現(xiàn)缺血、酸中毒現(xiàn)象,易加重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膠原暴露,凝血系統(tǒng)被激活,使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導致D-D 水平不斷升高[12-13]。因此,當MPP 患兒病情加重時,促凝血系統(tǒng)活性會明顯增強,以致D-D 水平明顯升高[14-15]。因此,在MPP 患兒的診療中監(jiān)測D-D 水平變化對了解病情嚴重程度極具指導作用。進一步繪制ROC 曲線,結(jié)果顯示,血漿D-D 診斷MPP 病情加重的曲線下面積>0.7,診斷價值較為理想,證實MPP 患兒血漿D-D 異常表達與病情嚴重程度有關(guān)。
綜上所述,血漿D-D 表達與MPP 患兒病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guān),血漿D-D 水平高表達可預示MPP 病情加重,臨床可通過檢測血漿D-D 水平來預防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