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
(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qū)教育局,山西 榆次 030600)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進和深入發(fā)展,人們對小學生的素質教育越來越關注,而小學生的素質教育離不開道德與法治課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強化學生的法治意識,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小學生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對于一些事情沒有明確的是非觀念,沒有較強的法治意識,這需要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上進行良好的指導,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長遠的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本文就如今道德與法治教學的一些問題,開展以下幾點分析。
在當前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還存在不少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以學生聽為輔。有些教師認為,小學生年齡較小,可能更適合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權威式”的講解,告訴學生什么樣的道德品質和法治觀念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我們該怎么想、該怎么做。課堂上偶爾的互動,也是簡單的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沒有創(chuàng)新,課堂單調沉悶,沒有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降低了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積極性,影響了道德與法治的課堂質量和效率。
道德與法治教師在進行傳統(tǒng)教學評價的時候,往往會用“好孩子”、“老實”、“聽話”等詞,容易誤導學生,要做這樣的人,同時,教師沒有注意到學生不同的特點,沒有重視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此學科的作用,還是以傳統(tǒng)的考試成績作為統(tǒng)一的考核標準,沒有科學合理的判斷學生學習的效果,最終會影響學生的進步和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要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首先需要教師改變自身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改變以自我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堅持以生為本,關注每位學生的發(fā)展,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在課堂上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增加學生在課堂上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提升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學習《學會尊重》一課,通過本課學習,要讓學生知道每個人都有尊嚴,要求學生樹立平等、尊重的意識。在教學中,教師要摒棄“開門見山”、直奔主題的教學方法,可以采用問題導入法,引發(fā)學生思考,進而導入本課程,如:生活中有很多人值得我們尊重,你們尊重的是誰?我尊重的人可以是我自己嗎?我們應該尊重哪些人?通過提問的方式,展開師生交流,讓學生主動思考,進而進入本節(jié)主題。小學高年級學生思維獨立性增強,喜歡發(fā)表獨立見解,但是觀點較為偏激和片面,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既要尊重學生的特點,又要循序善誘,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
形式單一、刻板單調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主動性。興趣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強大動力,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結合本節(jié)課程內容與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興趣愛好,積極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用聲圖并茂的方式,讓課本上的知識“活躍”起來,引起學生學習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便于教師順利開展教學活動。
例如,學習《我們生存的家園》一課,學生都知道人類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對于地球是什么樣子,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是什么樣子,大自然的環(huán)境如何等問題,學生了解的并不多。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視頻或圖片,展現(xiàn)地球上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吸引學生注意力,跟學生交流觀看視頻和圖片的感受,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營造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受到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魅力。
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活動,能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自主意識較強,教師要將課堂教學內容和他們的特點聯(lián)系起來,開展小組合作教學,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感受到與同學合作的重要性。
例如,學習《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一課,通過本課的學習,要求學生增強公共意識,在公共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遵守社會公德。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出示電影院、展覽館、公園等公共場所,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討,在這些場合中碰到過哪些不文明的現(xiàn)象,有什么不好的影響,我們應該怎么做。每位學生的想法各有異同,通過合作交流,取長補短,相互促進,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道德與法治跟我們的生活有緊密聯(lián)系,這就要求教師在考核的時候不能以試卷成績作為唯一的考核標準。試卷的成績是死板的,以單一的分數(shù)判斷學生學習的好壞程度,既不科學也不準確。作為德育工作者,要經(jīng)常觀察學生在課堂課后的表現(xiàn),用更加合理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綜合考核,保證考核結果的準確性。
有的學生理論知識強,考試分數(shù)較高,但是在實際生活中由于缺乏對自身的約束,思想品質和法治意識偏差;有的學生,自身素養(yǎng)較高,上課認真聽講,主動參與小組討論,但是理論知識偏差;還有的學生成績一直處于中等水平,各方面都較優(yōu)秀,只是成績一直沒有提高。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全面分析,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道德法治意識,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全面分析學生的學習效果,改進自身教學方式的缺點,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有效性。
對小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不僅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更是素質教育對教師的要求。作為一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修養(yǎng),積極進取,結合小學生特點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設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通過理論與實踐,不斷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幫助他們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世界觀,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