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河西學院文學院,甘肅 張掖 734000)
社火是中國農(nóng)村社會在春節(jié)期間,農(nóng)民以村、社為單位自發(fā)組織起來的兼有迎春、祭神和狂歡意義的大型文藝游演活動,它體現(xiàn)了農(nóng)耕文化的深厚底蘊,在中國農(nóng)村具有悠久的歷史。社火文化是伴隨著中華農(nóng)耕文明的歷程而發(fā)生、發(fā)展和成熟的。作為中華文化發(fā)祥地之一的秦隴文化,是中國農(nóng)耕文化的典型代表。位于甘肅省中部的定西市安定區(qū),歷史悠久,文化深厚。位于安定區(qū)北部的巉口鎮(zhèn),南距定西城區(qū)19 公里,東距省城蘭州79 公里,地理位置十分優(yōu)越,自古就有“甘肅咽喉,蘭州門戶”之稱。巉口鎮(zhèn)境內(nèi)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qū),同一自然地形形成的村社,多為同姓家族,而相鄰的村社之間往往通過社火這一祭神活動組織起來,這種民間民俗活動表現(xiàn)了當?shù)卮迩f之間以地緣為基礎的關系,村民在祭神活動中反映出了淳樸的集體協(xié)作性及神崇拜的心理。
目前,巉口鎮(zhèn)最大的社火隊是龍尾山社火隊,大概有400 余人,男女老少皆有,龍尾山社火由聯(lián)星村,上峴村兩個村五個社組成,以龍尾山廟為中心向四周輻射形成一個社火團隊。龍尾山廟附近有六個山會,它們之間緊密相連,龍尾山廟供奉的是大大元君和四大元君,俗稱大娘娘和四娘娘,偏殿供奉的將軍爺,原形是孫悟空,所以當?shù)厝税妖埼采綇R又稱“大娘娘廟”。巉口鎮(zhèn)社火是城鄉(xiāng)廣大群眾在春節(jié)期間普遍開展的傳統(tǒng)民俗文娛活動,每一場社火基本有以下六部分組成。
(一)唱小曲。唱小曲的人一般是當?shù)氐睦夏耆?,因為年輕人很少人有會唱,唱的曲子一般都是《采花》《六月花》《繡荷包》等,且會配有二胡、鈸、鑼,歌中洋溢著歡樂的氣氛。
(二)舞獅。社火中的獅子由彩布條制作而成,每頭獅子有兩個人合作表演,一人舞頭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鑼鼓音樂的配合下裝扮成獅子的樣子,做出獅子的各種形態(tài)動作,在表演過程中舞獅者要以各種招式來表現(xiàn)武功,非常富有陽剛之氣。
(三)舞龍。舞龍是指舞龍者在龍珠的引導下,手持龍具,隨鼓樂伴奏,通過穿、騰、躍、翻、滾、戲、纏、組圖造型等動作和套數(shù)完成龍的游戲。龍珠的動作有“龍擺尾”、“金龍蟠玉柱”等。龍珠多在夜晚舞弄,同時還施放煙火、爆竹,在鼓、鑼、鈸、嗩吶等樂器的伴奏下,顯得氣勢更加雄偉、舞姿更加生動。
(四)高蹺。高蹺是人踩著一米至兩米高的木棍,一般以舞隊的形式表演,舞隊人數(shù)十多人到幾十人不等。它是集“歌、舞、戲、雜、武”五門藝術精髓于一體的演出形式,在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升華提煉,自成體系,并塑造出一批特有的人物造型和臉譜內(nèi)容。例如中華民族傳統(tǒng)神話故事中的嫦娥、牛郎織女,四大名著的代表人物豬八戒、沙和尚、賈寶玉等。
(五)“桶子鼓”。社火中的打鼓技巧分為上路鼓點和社火入場鼓點,入場鼓點又分為正步、寸步和翻鼓。一場社火中鼓手有十人左右,鼓聲音不僅雄渾壯闊,而且蒼勁有力,即使隔著幾座山也能聽到那磅礴雄壯的聲音,響徹群山溝壑。
(六)旱船。我們又叫“船姑娘”。用竹子做成船形,再用彩紙或彩綢粘糊,有“船姑娘”駕船、走碎步,猶如穿在海中行走一樣,由一老翁走在前面,手持漿板做搖船樣?!昂荡闹b以民間戲曲的審美特色要求表演者以白粉腮紅涂臉,濃眉紅唇,符合民間勞動人民的審美要求。船姑娘主要也引人注目的彩色為主,搭紅色方巾衣服、腰箍、彩色的褲子搭配布鞋,乘坐花船,碎步行徑,艄公頭手持船槳,頭上戴著斗笠帽,身上穿著黃色的衣服,下身穿著寬褲下面綁腿,目光炯炯有神,時而劃船時而摸胡須?!盵1]
在現(xiàn)代文化語境下,春節(jié)期間雖然許多地方的社火加入了一些現(xiàn)代化元素,但是社火程式非常單一,有些甚至沒有一個完整的社火套數(shù),這是由于文化變遷推動著社火的不斷變化,并在其中摻和著主流意識和大眾文化。然而,位于隴中地帶的定西市及周邊的部分市、縣,由于地理位置的獨特性,文化變遷緩慢,一些習俗至今都保留的比較完整。“隴中農(nóng)村的社火卻傳承了多年的文化傳統(tǒng),富有古老的文化氣息,猶如一塊隴文化的‘活化石’?!盵2]龍尾山社火便是隴中農(nóng)村的一個瑰寶,對隴文化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價值。
通過一年的辛勤勞作,一般農(nóng)歷十一月底的時候定西巉口鎮(zhèn)這一地方的人們就閑下來了,開始為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做準備。社火便在臘月二十五的這一天開始了,社火隊在“頭人”①的組織下開始排練每家每戶都有人參加,當人員確定之后就開始著手資金準備。這項工作一般是由村隊長完成,因為隊長具有一定的威信,每家按人口多少進行收費,大概每人40 元,又叫“香火錢”,收這個錢每家都會給,因為他們認為這是給神用的,給自己圖吉利,神用了這個錢,來年會風調(diào)雨順,自己也不會害病。正月二十九排練結(jié)束,人們都回家過年。以前,社火隊是沒有排練這一說的,而是直接在正月初六“起社火”。
起社火。正月初六是起社火 的第一天,這一天人們早早地來到廟上,按當?shù)仫L俗要先在廟上“動鑼鼓”,即將鼓、鑼、旗子全部拿出來敲鑼打鼓吹號,在“頭人”的率領下,到廟前舉行神事,最主要的神事活動就是“出馬”?!俺鲴R”一般在起社火之前,也會在耍社火期間,這一行為由“出馬仙”傳達神的旨意,神給人指路?!俺鲴R仙”②是某一地方山廟中供奉的神在人群中挑選出自己的弟子,借弟子人身行善渡人。
出社火。正月初七,是社火的第一場正式演出,演什么,怎么演,為什么而演,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中午時分,在“頭人”的帶領下,先從村口放置“神牌子”③的那家開始,獅子帶路,“頭人”、眾老人手持香火隨后,沿通往下一家“神牌子”的那家前進,每到一戶門口,必有當家老人出來迎接,香火、燒紙、獅子舞動,雙方三作揖,這樣一直到最后放置“神牌子”的那家,到地方之后還要進行一套儀式活動,大家將帶的所有道具放在前面,集體跪在后面,由“頭人”燒香、燒紙之后大家集體列成兩隊,面對面作揖。“這項活動俗稱‘出信’,‘出信’完畢,社火才能開場?!盵3]
耍社火。正月十二是社火最熱鬧的高潮期。附近其他村子的社火都會齊聚到巉口鎮(zhèn)。巉口鎮(zhèn)的行政村較多,所以觀看社火的人也多。在這一天各處社火隊都會早早地來到龍尾山廟,因為龍尾山廟是距巉口鎮(zhèn)最近的一個山廟,這里的社火隊也會盡地主之誼。龍尾山社火隊作為東道主,要迎接來自其他地方的社火隊,在其他社火隊到來前的十幾分鐘,龍尾山社火隊就已經(jīng)組織起來敲鑼打鼓一直到其他社火隊來才結(jié)束,這是一種表示歡迎的禮節(jié)。等各社火隊相遇,“頭人”們先見面寒暄幾句,大概都會說“老人家”④今年又有什么新的要求、社火隊一年比一年難組織起來之類的話。之后就是到了各社火隊各顯本事的時候,特別是打大鼓的小伙子會進行“對鼓”,就如同唱山歌,一方打完另一方打,一方比一方聲高,使得在場的人充滿激情。最后是搭紅,其他社火隊將紅色的被面搭到龍尾山社火隊的獅子身上,這是其他社火隊對東道主表示感謝,并邀請來年去他們的地方演出。這樣做也加強人們之間的交流,因為在農(nóng)忙時節(jié)人們很少能聚集在一起;同時也是進行的地方文化之間的交流。
臥社火。正月十六是社火最后一天。這一天只會在附近的村子演出,演出結(jié)束,下午四點左右就要去廟上燒香,稱“卸降”或“臥降”,臥的意思就是睡倒 意味著今年的社火結(jié)束了,“老人家”(神)該休息了,今年不要再“起來了”,因為耍社火已經(jīng)為他“還愿”了,希望他保佑這一年順順利利,天平地安。這一天的晚上,眾“頭人”就會聚集在廟上,向神詢問明年要不要再起社火。一般連續(xù)演出三年就會休息一年,這也是由“出馬仙”來傳達這一神意,如果“出馬仙”說明年繼續(xù)起,則眾“頭人”就會給其他人宣布明年繼續(xù)耍社火,如果“出馬仙”說明年不在起社火,則大家會對這三年的社火做一個總結(jié)。其實繼續(xù)與否真正的主宰者并不是出馬仙,而是取決于“出馬仙”背后的“頭人”即組織者的意見。
由于龍尾山地處偏遠,相對比較落后,現(xiàn)代因素較少入侵,使得當?shù)厣缁鸬靡砸栽鷳B(tài)的面貌流傳下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們認識能力的提高,使原本為祭神的社火儀式又逐漸增加了娛人的成分,成為規(guī)模盛大,集祭神與娛樂為一體的民間娛樂活動。
地方的任何一種文化活動或民俗活動都具有一定的功能和意義。定西市巉口鎮(zhèn)龍尾山社火隊,保持著原有的社火展演流程,每一個套數(shù)都有其自身存在的價值,它表達了農(nóng)耕文明時代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對生活的美好期盼,對內(nèi)心世界的安撫。龍尾山的社火展演體現(xiàn)了以下功能,人們除了情感的釋放外,還實現(xiàn)了一系列的社會功能。
第一,滿足信仰與崇拜的功能。社火起源于我國上古時代,人們?yōu)榱似砀O麨?、?qū)惡避邪進行各種祭祀活動,所以上古時期的社火主要與人們的信仰有關。據(jù)了解,在定西這一地區(qū),社火首次演出的地方是被人們稱之為“民俗圣地”的廟,而廟周邊的社火都會來祭祀自己的“方神”。傳統(tǒng)社火還發(fā)揮一種避邪祛病功能。如果哪家的孩子不乖,或者哪家常年不吉利,無論是本村的社火還是到訪的社火,都可以幫這家人“剎沖氣”,就是通過一定的儀式幫助東家祭奠家院,驅(qū)趕盤踞在家里禍害家人的妖魔鬼怪,使之變得清凈吉利。獅子甚至可以“吃娃娃”,幫助招惹了不祥之氣的孩子“治病”或者“叫魂”(招魂)等等。當然隨著時代的進步和醫(yī)療衛(wèi)生水平的提高,社火的這一功能逐漸減弱,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有人做這些儀式。
第二,對外交流與溝通的功能。在定西市巉口鎮(zhèn),每個村莊所辦的社火,不只在本村耍,實際上在本村最多耍一兩個晚上,其余幾天或幾個晚上都在外村耍。這種帶有訪問性質(zhì)的往來就是不同村莊之間的社交,打破了村落之間的保守,其主導原則也是禮尚往來、平等對待。接待社火講究平等和對應,掛紅、禮金等等來多少還多少。至于一個村莊社火的朋友圈有多大,有多少好友,社火到哪個村莊去耍,主要取決于兩個村莊之間的距離及親疏關系,太遠的村莊之間很少有互動往來,相鄰的村莊之間互動往來就頻繁得多。除耍社火的人,有些非社火隊人員也會跟隨本村的社火走進鄰村,借此機會走親訪友。如果以往有著糾紛的兩個村子在一起耍一場社火,關系就會大為改善,開始和諧相處。在社火表演過程中,有時也會出現(xiàn)幾個村子相互合作,一起表演一個節(jié)目,這為彼此之間提供了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吧缁鹁酮q如村落人際關系的‘潤滑劑’,調(diào)節(jié)著村莊內(nèi)部和村莊之間人們的關系,與其他文化事項例如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貿(mào)易、交通、各種信仰等一道共同維系和促動著一個村落的有機運作?!盵4]定西市巉口鎮(zhèn)龍尾山社火就起到了幾個相對封閉的村落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也為鄉(xiāng)村的和諧繁榮起著一定的作用。
第三,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功能。每個村莊的社火都到別的村子里去耍,每個村子都要接待別村的社火。訪問別村時自然是使出渾身解數(shù),向東道村展示最好的自我。接待別村的社火時也是盡心盡力,當好東道主。不過每個人在骨子里都覺得自己的社火是最好的,就像父母總會偏心地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可愛的。這種集體榮譽感是人的天性,源于自古以來為生存、為獲得認可而展開的競爭等等。常年在外地工作的人,一聽到村里有社火,都會踴躍捐資,都想把自己村子里的社火辦成最好的,這樣他們也會覺得自己臉上有光。一個村莊籌辦一出社火,可謂集全村之人,舉全村之力。燒社火、辦社火、耍社火、臥社火的過程是一個凝聚人心的過程,通過耍社火把村子里平時的別扭事情抹平,把個別相互背向的人拉到一起。大家捐棄前嫌,共謀社火,為本村社火匯聚力量?!斑@種群眾性節(jié)慶活動,完全起到了凝聚民心、鼓舞士氣、激勵干勁的目的。”[5]因此,臘月、正月的一場社火就像一盆溫情的火,暖熱了村民們的心,凝聚了大家的力量,讓村莊的人變得更加團結(jié),彼此更加關愛,也成為他們寄托鄉(xiāng)愁的載體。
古老的農(nóng)村社火是中國民間文化的一個傳奇,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又有豐富的內(nèi)容和獨特的形式。2006 年5 月20 日,民間社火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這說明它有著深厚的歷史情結(jié)和文化底蘊,是我國鄉(xiāng)土文化的呈現(xiàn)形式之一?!吧缁鸬难芯?,有助于新農(nóng)村精神文明的建設,保持我們的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遺產(chǎn),有助于整個和諧社會的構(gòu)建中積極因素的形成?!盵6]定西市巉口鎮(zhèn)龍尾山社火,有其自身存在的合理價值及意義,它就像一塊隴中文化的“三棱鏡”折射出生活在黃土地上人們傳統(tǒng)的民間信仰和生活文化,顯示著隴中這一地區(qū)民族文化的流脈,具有民俗學和文化人類學研究的重要意義,其蘊含的民俗學和人類學價值有待繼續(xù)探究。
注釋:
[1]頭人:社火最主要的首領,一般一個社火隊有三個頭人,他們分別掌管不同的部分,在群眾中具有一定的威信。
[2]出馬仙:原始宗教薩滿教的延續(xù),神靈在人群中選出自己的弟子,借弟子人身行善渡人。
[3]神牌子:書寫神靈姓名的木牌,放在桌子上供人們祭奠。
[4]老人家:即對神的尊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