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 霞,孟 馳
(烏魯木齊市米東區(qū)中醫(yī)醫(yī)院內二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1400)
不寐又被稱為失眠,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睡眠障礙性疾病。罹患該病可導致患者的睡眠質量嚴重降低,其正常生活會受到嚴重的影響。酒石酸唑吡坦片是目前臨床上治療不寐常用的藥物。使用該藥治療不寐能緩解部分患者的臨床癥狀,但部分患者治療的效果不佳,其易對該藥產生依賴性[1]。中醫(yī)認為,臨床上常見的不寐屬于痰瘀互結證。導致痰瘀互結型不寐發(fā)生的原因是患者痰火擾心,心神不寧,思慮過傷,火熾痰郁。治療該病的原則是清化痰熱、和中安神。溫膽湯出自《集驗方》,具有理氣化痰、和胃利膽的功效。本文主要是探討使用溫膽湯加減治療痰瘀互結型不寐的療效。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8 年6 月至2020 年5 月期間烏魯木齊市米東區(qū)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74 例痰瘀互結型不寐患者。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為:1)病情符合《中國失眠癥診斷治療指南(2017 版)》[2]中關于失眠的診斷標準,符合《中醫(yī)內科學》[3]中關于痰瘀互結型不寐的診斷標準,其主癥包括入寐困難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頭痛頭昏,其次癥包括心悸、胸悶、乏力、心神不寧,其舌苔白膩或黃膩,脈滑或澀。2)可耐受本次研究中所用的藥物。3)各個器官發(fā)育完善。4)臨床資料完整。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為:1)參與本次研究前2 周內使用其他方案進行治療。2)有藥物濫用史。3)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n=36)和觀察組(n=36)。對照組患者中有男21 例,女17 例;其年齡為30 ~57 歲,平均年齡為(43.58±1.58)歲;其病程為1 ~5 年,平均病程為(1.72±0.54)年。觀察組患者中有男19 例,女17 例;其年齡為31 ~56 歲,平均年齡為(43.86±1.75)歲;其病程為1 ~6 年,平均病程為(1.93±0.69)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讓對照組患者每天口服1 次酒石酸唑吡坦片〔生產廠家: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10 mg/ 片〕,每次服10 mg。連續(xù)治療5 d 為1 個療程。共治療3 個療程。為觀察組患者使用溫膽湯加減進行治療。該方劑的組成包括:半夏10 g,陳皮9 g,茯苓15g,竹茹6 g,枳實10 g,甘草6 g,酸棗仁30 g,丹參15 g,川芎9 g,知母10 g,合歡花10 g,合歡皮10 g。為口咽糜爛的患者加用適量的黃連、竹葉及梔子。為急躁易怒的患者加用適量的夏枯草、百合及蘇葉。為心虛膽怯的患者加用適量的太子參、黃芪、龍齒及五味子。將上述中藥以水煎服。每日服1 劑,早、晚各服1 次,餐后30 min 服用。連續(xù)治療5 d 為1 個療程。共治療3 個療程。
將患者的主癥和次癥根據嚴重程度分為無、輕度、中度及重度4 個等級。無癥狀記0 分,主癥每加重1 級記2 分,次癥每加重1 級記1 分。治療后,根據患者睡眠質量改善的情況及臨床癥狀評分降低的幅度將其治療的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顯效:治療后,患者的睡眠質量得到明顯的改善,其臨床癥狀評分較治療前降低70%以上。有效:治療后,患者的睡眠質量得到改善,其臨床癥狀評分較治療前降低30% ~70%。無效:治療后,患者的睡眠質量未得到改善,其臨床癥狀評分較治療前降低30% 以下或在增高。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4]。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1 個療程后,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治療2 個療程后及治療3 個療程后,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
不寐的病因較為復雜。西醫(yī)認為,不寐是因患者患有某些疾病或濫用藥物所致。西醫(yī)常使用唑吡坦類藥物治療不寐。使用唑吡坦類藥物治療不寐能促使患者入眠,但其治療的效果會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而逐漸降低,其易產生藥物依賴性。酒石酸唑吡坦片是一種唑吡坦類藥物。該藥能鎮(zhèn)定心神,松弛肌肉,具有抗焦慮和催眠的作用。
中醫(yī)認為,痰瘀互結型不寐患者的病機為氣行不暢則生瘀血,瘀積日久,津液不行則為病。中醫(yī)治療痰瘀互結型不寐的原則是理氣化痰。溫膽湯具有理氣化痰、清膽和胃的功效。該方中的半夏為君藥,可燥濕化痰、降逆和胃;竹茹為臣藥,可清膽、和胃、除煩;枳實及陳皮為佐藥,可理氣化痰,使氣順痰消;茯苓可健脾利濕,濕去則痰不生;甘草為使藥,可益脾和中,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可使痰熱消、膽胃和。本次研究中所用的溫膽湯加減在溫膽湯的基礎上加用了幾味藥材。加用酸棗仁、川芎及知母可清熱除煩、養(yǎng)血安神;加用丹參可活血祛瘀、清心除煩;加用合歡花及合歡皮可解郁安神;加用黃連、竹葉及梔子可清熱瀉火除煩;加用夏枯草、百合及蘇葉可清肝養(yǎng)陰、清心安神;加用太子參、黃芪、龍齒及五味子可健脾益氣、寧心安神。全方可共奏理氣化痰、活血化瘀、除煩安神之功效。使用溫膽湯加減治療痰瘀互結型不寐可使痰熱消、瘀積祛、心神安?,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證實,半夏能促使患者外周淋巴細胞分裂,具有祛痰的作用;竹茹可有效地抑制致病菌的活性;茯苓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枳實能促進腸胃道蠕動,抑制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甘草能穩(wěn)定心率;酸棗仁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起到鎮(zhèn)靜催眠的作用[5]。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使用溫膽湯加減治療痰瘀互結型不寐的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