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捷 張繼承
(1.遼寧裝備制造職業(yè)技術學院,遼寧沈陽 110161;2.沈陽工程學院,遼寧沈陽 110136)
隨著00 后青年成為大學生主體,互聯(lián)網在大學生學習、生活中應用日益廣泛,且呈現(xiàn)出不可替代的趨勢。大學生在哪里,高校輔導員工作就在哪里,陣地就在哪里,網絡陣地已經越來越處于突出的位置。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聚焦立德樹人,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huán)節(jié),貫穿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yè)教育各領域,健全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體制機制,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工作也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盵1]基于網絡陣地,如何有效開展高校輔導員工作,扎實推進思想價值引領、提高學生參與程度、避免冗雜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和發(fā)揮網絡陣地作用,是學生需要、時代要求,也是輔導員崗位的要求。
目前,網絡背景下高校輔導員工作研究如雨后春筍,研究較多,但大多致力于研究網絡與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之間的關系,如《網絡時代背景下的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網絡輿情視域下高校輔導員“微思政”工作研究》《網絡時代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探析》等,研究內容大多從網絡時代帶給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機遇與挑戰(zhàn)角度進行分析,探究高校輔導員如何有效利用網絡開展思政工作[2]。而對于網絡陣地視角下高校輔導員總體工作研究幾乎沒有,在知網檢索關鍵詞“網絡陣地”“高校輔導員”“工作路徑”,共檢索出兩篇文章,分別是《網絡快餐文化背景下輔導員思政工作新路徑》《網絡思政教育視域下高校輔導員工作的新路徑》,討論了高校輔導員工作以網絡媒體為核心,有效開展工作。如何利用好網絡陣地,從思想政治引領、日常管理簡化、學生自我管理、合理利用網絡等多方面多角度的探究是值得思考的[3]。
互聯(lián)網從20 世紀末開始,越來越深入各個領域,形式也不斷發(fā)生改變,且越來越豐富。從高校學生使用角度來看,最開始使用QQ、QQ 空間、微博、博客、人人網等,獲取信息主要來源于騰訊新聞、微博、博客等,到現(xiàn)在使用較多的微信、QQ,獲取信息主要來源也變成了抖音、公眾號、今日頭條、嗶哩嗶哩等。還有一些APP 專門針對高校學生,比如愛班級、易班、釘釘等。這給高校輔導員了解學生心理、關注事件帶來很大挑戰(zhàn)。學生關注網絡類型日趨廣泛,就要求高校輔導員充分了解網絡內容,有效監(jiān)測網絡輿情任務變重[4]。同時,輔導員需要及時了解學生關注的網絡動態(tài),掌握學生最新關注的APP 或者網絡平臺,從而增加了工作難度。
現(xiàn)階段,網絡媒體以多元化、平民化、普泛化、互動化等特點,為解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提供了可能性,為高校輔導員有效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價值觀教育提供了選擇形式,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參與度。但網絡文化的沖突、多元價值觀念的并存,很容易讓個別大學生出現(xiàn)信仰選擇錯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fā)生扭曲。受一些急功近利、市場化、成功學甚至西化的價值觀影響,個別大學生思想意識易出現(xiàn)一系列問題,如理想信念缺失、價值觀念淡漠、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缺乏等,影響了高校大學生思想價值引領工作的順利開展[5]。高校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輔導員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引領。正是基于以上問題及要求,高校輔導員要善于運用網絡媒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熟練掌握微信公眾號、博客等媒體應用方式,而且要熟練地寫作各種網文,文章內容要求既能貼近學生“接地氣”、讓學生讀得進去,又能很好解讀國家政策方針、傳播黨的相關理論知識、緊跟熱點事件、引導輿論導向,還能針對不合時宜的學生言論及時糾正,真正做到又紅又專。
網絡時代讓人和人之間的距離更短了,讓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拉近了。網絡時代的到來,讓學生和老師的交流變得更加方便快捷。老師可以通過刷新學生朋友圈、訪問學生QQ空間、關注學生抖音號,最快最直接地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態(tài)和精神狀況,了解學生關心的是什么。通過這些軟件,高校輔導員用學生喜歡的方式與學生建立溝通,把握現(xiàn)在大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學生也可以隨時隨地聯(lián)系輔導員,溝通無限制。溝通的雙向性在輔導員了解學生的同時,也讓學生更加了解輔導員,消除彼此距離感,更有利于朋輩效應的發(fā)揮。同時,不見面的線上聯(lián)系,可以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更能坦露心事、敞開心扉,當學生遇到困惑時,更愿意向輔導員傾訴和請教,便于高校輔導員充當知心朋友的角色。
網絡在大學生生活中的參與度越來越高,學生之間的沖突、單一視角的事件觀察、隨手一拍的新奇事物等等,在短短的幾秒內就會在網絡的世界中傳播開來。這就造成原來在校園內學生和輔導員的溝通,變成學生與整個外部世界的溝通,輔導員的干預作用弱化凸顯。一些大學生尚未形成成熟、穩(wěn)定的是非判斷能力,個別學生身處矛盾無法開解就直接上傳網絡,或者看到一些事情抱著湊熱鬧的心態(tài),隨手拍下上傳網絡,出發(fā)點并無惡意,但網絡上熱點事件的持續(xù)發(fā)酵并不是他們能夠控制的,后果也無法想象,有時甚至會給學生本人以及學?;蛘呤录嚓P人員帶來負面影響,給輔導員把控網絡輿情帶來很大的挑戰(zhàn)。
高校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價值觀引導區(qū)別于思政教師,主要在于引導方式、時間、形式的差別,不像課堂上的“你教我學”,輔導員的教育更加潤物細無聲,網絡媒體的出現(xiàn)可以很好地成為高校輔導員工作的抓手。輔導員的崗位性質決定了工作的細致、繁雜,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微信、抖音等社交平臺,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愿意聽、愿意看、愿意信服輔導員的觀點。在此基礎上,通過微信公眾號、博客等線上媒體平臺,發(fā)布軟文,形成線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觀念引導的手段,結合線下的主題班會教育、談心談話等,實現(xiàn)全方位引導模式。實現(xiàn)學生碎片化時間被有效利用,傳播正確價值觀于無形中。同時,利用網絡讓內容更加平實,提高學生的接受程度,讓思想價值引領內容不再是“乏味”和“無趣”的知識點。
網絡時代背景下,“互聯(lián)網+”模式可以應用到許多方面,高校輔導員工作也不例外,要勇于創(chuàng)新改革。其中,最值得借鑒的方式是將“互聯(lián)網+”與輔導員的日常管理相聯(lián)系?,F(xiàn)在很多事務性工作都可以通過網絡溝通解決,無須兩人面對面解決,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學生,不用為了事務性事情專門跑辦公室。大學生的生活是豐富的,思想是前衛(wèi)的,思維是創(chuàng)新的,能直接在網上請假,就不會想要當面去找老師,而且在網上提交,省去了折返辦公室的時間。有時候身體不適,取假條也非常不便,并且網上申請記錄便于保存,提高真實性,在任課老師、學生、輔導員之間能夠實現(xiàn)無障礙溝通。無紙化辦公對輔導員的日常管理工作是值得推廣的,上課考勤、晚間打卡、線上請假等日常性事務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的應用,簡化工作流程、縮短時間,更方便學生,也能讓輔導員的時間在日常管理中解放出來。
班風建設作為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重要一項,在輔導員工作中卻沒有被更多重視,長期以來主要通過班委會管理、班會教育引導進行,網絡的出現(xiàn),為班級自主管理班風建設提供了很好的途徑。班級部落可以通過“到夢空間”第二課堂的部落,開發(fā)班級特色,組織班級活動,提高班級自主管理的有效性、可行性,充分發(fā)揮班級自主性。班委成員不再是簡單的“上聽下達”,而是有更大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性的空間,也漸漸形成了班級自我管理的意識,不再僅僅是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任務,更加體現(xiàn)班級的自主功能,在平行班級之間構成了競爭,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班級凝聚力和榮譽感。
在校園內嘗試形成網絡社區(qū),搭建社交平臺,比如微信群、釘釘群,讓學生既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視頻,又有溝通的交互性;讓學生關注的身邊熱點事件在小范圍內得以分享,既滿足了學生的心理,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網絡輿情的發(fā)酵;讓網絡溝通形成校內閉環(huán),輔導員能夠更多地參與其中。對于學生熱衷使用的抖音、快手APP,輔導員也要積極占領網絡陣地,互粉關注,增進與學生的溝通,在學生與網絡世界之間,努力占領自己的一環(huán),更好地引導和把控學生的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