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鈞藝
(遼寧廣播電視大學,遼寧沈陽 110034)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教育、科技、文化等各個方面均得到飛速的發(fā)展,綜合國力也在不斷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今后的基本方略的制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直以來都是全社會、全民族愛國人士的共同心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便是全民族愿景的集中體現(xiàn)。我國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和人才培養(yǎng),以培養(yǎng)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教育目的,各高校也在積極落實這一培養(yǎng)目標。大學生作為祖國未來建設的主要力量,其教育應該受到更多關注,尤其是對大學生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屬于意識形態(tài)范疇,教育的隱性功能將會發(fā)揮主要作用。大學生黨員所具有的示范性和引導性應當?shù)玫接行Ю煤桶l(fā)展,使其成為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佳途徑[1]。可見,高校必須增強大學生黨建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效率,真正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落到實處。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教育方針一直都隨著國情變化和社會需要進行必要的調整,但唯有培養(yǎng)為社會主義服務者的目的沒有改變,因為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這也是我們黨始終堅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線。高校作為高素質人才培養(yǎng)基地,不僅承擔著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教育,同樣也要注重學生思想品德和政治觀念等意識形態(tài)教育。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將其作為高校重點的教學內容,融入學校教學和日常管理中,是黨對教育事業(yè)領導權的體現(xiàn)。而大學生黨員作為學生中的先進群體,要更牢固地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發(fā)揮帶頭作用,充分利用其影響力,擴大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輻射范圍,增強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輻射力度[2]。
大學生黨員是目前中國共產黨員的重要組成部分,將來必將承擔起建設國家的重任。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幫助大學生們端正態(tài)度,增加對黨的認識和了解,增強凝聚力和集體觀念[3]。就個人發(fā)展而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消除就業(yè)前的困惑和迷茫,養(yǎng)成優(yōu)秀的學習習慣和道德習慣,樹立堅定的信念,堅持自己的理想,并為之不懈努力,實現(xiàn)人生價值。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某一個觀念的樹立,首先源自對這一觀念的認同,若連最基本的認同都無法達到,則根本不可能使這一理念深入人心,更遑論作為指導思想及目標了。因此,要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學生的政治生活相結合,以此來強化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意識形態(tài)教育僅依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必須通過環(huán)境影響和實踐鍛煉才能不斷加深印象,內化成品格[4]。在加強大學生黨建工作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黨員政治生活進行規(guī)范化管理,從不同的角度時刻向大學生黨員灌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yōu)勢和先進性,提升黨員政治生活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大學生是黨建工作的對象,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特點,采取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如演講、辯論、參觀等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善于發(fā)現(xiàn)教育的關鍵時期,及時滲透教學重點內容,使學生深入了解我國的發(fā)展歷史和未來發(fā)展方向,增強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指導思想的認同感,并進而愿意主動接受。同時,要讓他們知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他們的幫助以及與他們和國家之間的聯(lián)系,增強他們的愛國情感和責任感。
中共黨員的優(yōu)勢在于先進性和發(fā)展性,總的來說就是與時俱進。大學生黨員之所以是學生中的先進群體,不僅因為他們有著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更是因為其在思想品德和道德修養(yǎng)方面具有優(yōu)秀的品質,而這些是一朝一夕品評不出的,需要長期的觀察考核。大學生們從申請入黨到正式入黨的時間跨度很大,我們稱這段時間為考察期。雖然考察結果將直接影響他們能否順利入黨,但考察期更重要的目的其實是讓學生對黨的認識更加深入和全面,逐漸端正入黨動機,完善自我修養(yǎng),提升自我品德。因此,高校要將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黨員發(fā)展教育結合起來[5]。
首先要從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入手,組建專業(yè)的教師隊伍,營造適宜的教學環(huán)境,實現(xiàn)教育的隱性功能,對學生品德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另外,加強教師的示范作用,身體力行、為人師表,在與有入黨意愿的學生以及已經申請入黨的學生談話時給予關注,并適時引導。其次,要建立起科學系統(tǒng)的考察制度,明確黨員發(fā)展考核內容及標準,尤其注重思想道德方面的考察,結合多種評價方式,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表現(xiàn)也要占有一定比例,這樣才能體現(xiàn)考察的客觀性和有效性。
每一個提交入黨申請有志愿加入黨組織的積極分子都要進入黨校學習,目的是在正式入黨前加深對黨的了解,明確黨員責任與義務,端正入黨的動機,加強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設。根據(jù)發(fā)展黨員的情況不同,有些高校是由校黨校負責黨課培訓,而有的高校則由二級學院分黨校來承辦。對于后者來說,為了避免分黨校工作的落實性不強和對學員的教育過于表面化,必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分黨校的工作中。
各學院必須深刻認識到分黨校成立的意義以及所肩負的職責,在教育目的和教育內容上與校黨校和國家教育保持高度一致,把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列入教學計劃,通過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反復有效開展教學研究,設計出優(yōu)秀的教學方案,實現(xiàn)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度認可[6]。另外,還要突出榜樣的力量,選取典型的共產黨人優(yōu)秀品格的故事進行傳播,并引導學生思考,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鼓勵他們?yōu)槔硐攵鴬^斗,實現(xiàn)人生價值,找到成就感。
意識是行為的指導。要想真正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要時刻以其作為自己的行為規(guī)范,并自覺將其進行傳播。眾所周知,任何一種理論都離不開實踐的驗證,只有經得起實踐檢驗的理論才是科學的。教師教學時應多結合實際生活中的事例,以佐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還可以多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活動,使他們親身經歷,產生成就感和歸屬感,逐漸將這種情感內化為品格。而高校要作為教學活動最堅實的后盾,為教學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和資金支持,為學生搭建更多的實踐平臺,鼓勵學生通過實踐豐富自己、完善自己,增強集體榮譽感,在實踐中感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偉大力量,并形成宣傳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豪感和自覺性。
當代大學生數(shù)量逐年增長,他們會逐漸成為黨和國家建設的中堅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我國主流的意識形態(tài),具有其科學性和先進性。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黨建工作中的融合給予重視是十分必要的,這樣才能使黨建工作更順利地完成,并充分發(fā)揮高校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