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森
貴州省水果行業(yè)協(xié)會
由于果品生產存在季節(jié)差,果品保鮮貯藏是調節(jié)果品季節(jié)供應、實現(xiàn)果品增值的重要措施,做好果品貯運,是發(fā)展林果經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蘋果的保鮮貯藏是一項比較繁雜的工程,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采后處理是果品規(guī)?;I(yè)化、商品化生產的一個過程,主要包括清洗、打蠟、分級、包裝、預冷,利用機械化或自動化生產線一次完成。因此,必須對采前因素、采后蘋果的生理活動規(guī)律以及貯后環(huán)境因素等對蘋果生命活動的影響有個系統(tǒng)的了解。
貯藏前30天對貯藏冷庫進行徹底清掃,清除所有垃圾、雜物,對庫內墻壁、地面、托盤噴施二氧化氯溶液(按照說明書推薦使用濃度),密閉48小時后使用自來水沖洗,然后通風。
貯藏前20天應對貯藏冷庫機械設施進行檢修,調試、校正溫度和相對濕度,對氣調庫進行氣密性檢測,空氣O2的含量較高時,會加速蘋果的呼吸作用。CO2含量較高時,會抑制呼吸作用。但O2含量過低,會發(fā)生無氧呼吸,對果實造成更大的傷害,CO2含量過低,會造成傷害。在貯藏環(huán)境中一般要求O2濃度為3%~7%,CO2濃度為0%~5%。
果實入庫前48小時,預冷、機械貯藏庫、氣調貯藏庫分別降溫至(3±0.5)℃、(2±0.5)℃、(2±0.5)℃,通過地面加濕(潑水)方式使庫內相對濕度≥60%。
采前15天,將采果筐、貯藏果筐等器具清洗干凈,然后使用二氧化氯溶液(按照說明書推薦使用濃度)進行噴灑,48小時后,沖洗,晾干。
采前頭一天,將運輸車輛進行清潔,并準備防直曬、防雨覆蓋物。
采果隊負責人為每位采果隊員準備2副棉質手套,監(jiān)督每位采果隊員定時更換、清洗手套(1 次/3天);采前對采果隊員就采果手勢、運輸?shù)仁马椷M行培訓。
1.4.1 單庫配置 精密水銀溫度計:2支/庫,風機下一支,冷庫中部一支(使用前需使用冰水混合物校正,也可直接購買校正品)。機械濕度計:1個/庫。
1.4.2 食品中心溫度計 使用前需使用冰水混合物校正,2支/廠。
1.4.3 手電筒 高強光手電筒一支,用于冷庫巡檢。
蘋果應在成熟期進行采收。
根據氣象預報,了解采收期間降雨情況。選擇晴天和露水或雨水干后時段采摘,避免雨淋、暴曬時采收。如遇降雨應推遲采收,注意采前15天停止灌水。
采摘、裝筐后的蘋果可在平坦、陰涼、通風和運輸方便處臨時堆放,避免暴曬、雨淋。果筐上做標記(具體地塊、采摘隊負責人、采摘日期、采摘天氣)。
果實裝筐時注意數(shù)量,防止因數(shù)量較少在運輸過程中相互碰撞導致機械損傷,防止因數(shù)量過多在運輸過程中相互擠壓導致機械損傷。
按片區(qū)將果實運到包裝廠,注意平穩(wěn)轉運,以減少顛簸所導致的機械損傷。下雨天運輸,注意覆蓋,防止雨淋。
將果實碼垛于陰涼、通風處,使用大功率風扇對果實除去田間熱,一般建議不超過12小時。
愈傷環(huán)境溫度應為10~20℃,分堆碼垛垛,保證通風前提下靜置24~36小時進行愈傷。若不得已陰雨天采收,可以使用大功率風扇加速果實表面干燥。
預冷溫度0~1℃,預冷時間以果溫降至0℃為準,一般為18~20小時。
若采用機械冷藏庫短期貯藏,可結合自發(fā)氣調包裝(聚乙烯PE20 保鮮袋)進行貯藏;若中長期貯藏,可結合使用1-甲基環(huán)丙烯(1-MCP)處理、貯藏,建議使用濃度為0.5~1μL/L。
若采用機械冷藏庫,建議中長期貯藏,氧氣濃度為2.5%~4%,二氧化碳不高于3%。
4.2.1 入貯 將預冷后的蘋果分批轉移至貯藏庫中。在貯藏期間,靠近風機、超聲波加濕器處的果實使用塑料薄膜做防冷害、防加濕水霧處理,塑料薄膜下方要進行開孔,以便空氣流通。每次裝入已預冷果不超過庫容的1/3,間隔不少于6小時。每間貯藏庫入庫裝載的時間連續(xù)不超過3天,每間貯藏庫最大裝載量為庫房容積的80%。溫度恒定7天后方可開啟超聲波加濕器,保持相對濕度90%~95%,長期貯藏,建議使用多孔塑料薄膜對堆垛果實進行覆蓋。
4.2.2 堆碼 碼垛的走向、排列方式應與庫內空氣循環(huán)方向一致,在確保冷卻循環(huán)前提下,果筐在貯藏庫內合理碼放,垛底安置托盤。確保托盤下留5 ~10 厘米間隙,堆間留80~100 厘米寬的通道,四周與墻壁相隔10~15厘米。氣調貯藏庫內堆與堆之間可不留80~100厘米寬通道。果筐堆放高度視容器的耐壓程度而定,最高層果筐距離庫頂需有≥50厘米的空間。垛碼高度應低于蒸發(fā)器的冷風出口,接近冷風出口的果實應進行覆蓋。不同批次、不同規(guī)格、不同時間入庫的果品,應進行分垛堆碼貯藏,不能與其他水果混放。
貯藏溫度恒定后,使用精密水銀溫度計和濕度計,每日人工定時監(jiān)測貯藏庫內溫度和濕度并記錄。每次開庫門后,若發(fā)現(xiàn)庫內有明顯異味,立即報告上級。
貯藏前期每10天左右通風換氣一次,后期根據庫內氣味縮短間隔期進行通風,通風過程避免庫溫明顯波動。
通入頻率:每次濃度為1毫克/立方米。通入臭氧和機械冷庫通風換氣至少間隔4小時。
貯藏期每隔15~30天隨機在庫內取樣,觀察其果實變化情況。并從中隨機取5~10個果/庫,用果實硬度計測其硬度,用手持糖度計測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計算其平均值,并記錄。
按照“先進先出”的原則進行出庫。出庫前應做好果品的逐步升溫。升溫可在升溫間進行或在冷庫走廊里進行。升溫溫度以每次高出果溫2~4℃為宜。當溫度升到與外界相差4~5℃時,即可出庫。
氣調庫出庫注意事項:進入氣調庫前應先解除氣調設置,不要關閉風機(使用制冷風機加速內外氣體交換),開啟氣調庫觀察窗逐步升氧,4小時后可開啟庫門,0.5小時后方可進行出庫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