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金師
老家的房子坐落在粵西的小鎮(zhèn)上,因靠近省道,占據(jù)較好的地理位置,我們將其出租為倉庫。這棟房子十分受歡迎,前一個租客剛搬走,后一個租客就上門看場地了。他們在小鎮(zhèn)上做點小本生意,但逗留的時間不會太長,大多是三個月到一年左右。這兩年受疫情影響,小鎮(zhèn)上的人流逐漸減少,他們的生意往往以失敗告終。不同的面孔頻繁地出現(xiàn)在這棟房子里,我看到他們躊躇滿志地搬進來,最后黯然離去,心中感慨萬千,這就是寫這部短篇的引子。
在小說中,“江誠”作為一個留守在家鄉(xiāng)的小鎮(zhèn)青年,對生活秉持著一種“得過且過”的消極心態(tài),他以及他所代表的那個群體具有兩個共同特征:渴望婚姻和愛情,卻仍是單身漢;對事業(yè)有一定的抱負,卻不愿為之努力。因此到了成家立業(yè)的年紀,愛情和事業(yè)雙雙失意。
樓下的一次意外交通事故是“江誠”改變現(xiàn)狀的契機,得知受傷者正是他愛慕的女孩,他試圖救活她,代價是失去賴以謀生的生意。“江誠”最后成功了嗎?當平庸、消沉的生活軌跡被打破后,“江誠”們是保持現(xiàn)狀,或從中奮起、邁入另一種人生呢?小說的結尾沒有直接給出答案,因為生活充滿各種變數(shù),不同的人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這部短篇小說讀起來并不難理解,它沒有過多的寫作技巧,更多是呈現(xiàn)小鎮(zhèn)青年的生活和心理狀態(tài)。這是我第一次嘗試以男性視角切入,去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在以往的作品中,我?guī)缀醵荚诰劢古匀后w,從兒童到中年婦女,跨越了不同的年齡階段和階層。寫這部短篇的時候,我希望能為作品注入一點新鮮血液,至少有一些嘗試,是我過去沒有涉及到的,因而塑造了“江誠”這個男性角色。在人物形象和心理描寫方面,也許仍有瑕疵,但邁出了這一步,我認為很有必要。所謂創(chuàng)作,就是在作品中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東西,這些新的東西脫離了過去的經(jīng)驗,它能避免作者陷入寫作的自我重復。這些重復也許是表達上的遣詞造句,或人物特質,或某個場景的書寫。不管怎樣,我們應當盡力做到,每一次的寫作都有所創(chuàng)新。
這些年,我在寫作這條路上歷經(jīng)了磕磕碰碰,從2016年開始嘗試寫小說,到目前為止,短篇小說于我而言仍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其中的門道我依然沒有掌握。由于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的學習和訓練,“先鋒”“意識流”和“魔幻現(xiàn)實主義”類似的技法很難出現(xiàn)在我的作品里。更多時候,短篇作品的成形依賴的是我對故事的理解與建構。因此,現(xiàn)階段我必須踏踏實實寫好每一個故事。在此基礎上,將新的技法和內涵融入作品中,為小說注入生命力和感染力。
文學實際上是一門審美學,文學作品的質地也反映出作者的審美傾向以及對文字的把控和運用能力,在這方面,我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無論如何,在小說寫作這條道路上,我的初心不會改變,不斷摸索,不斷提高,寫出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我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