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余麗
(四川文化藝術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
現(xiàn)如今我國大部分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大多是教師講解一些彈奏技巧,然后讓學生自己不斷地去加強練習,最后教師總結指導學生在練習中的不足,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授課形式比較簡單,沒有讓學生深入體會樂曲的涵義,只是在課上采用多媒體給學生看一些鋼琴視頻或簡單欣賞一下樂曲,為了達到老師布置的任務,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熟練演奏一首曲子。學生雖然每天都刻苦地練琴,但只是機械的練習而已,不會去深入思考曲子表達的涵義、情感和演奏方法等,這種教學既不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沒有完全體現(xiàn)出音樂藝術的真正含義。
在當前的高校鋼琴教學中,教師在教授過程中習慣于教授演奏的技巧,忽略基礎理論知識和傳授學習的目的,在考核中只是要求學生正確演奏一整首曲子,并沒有對學生的樂感和曲子表達的涵義進行深入的考核,不注重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在大部分練習過程中過于追求演奏曲目完整和音樂效果,忽視了彈奏時的真情實感,不能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理解音樂帶來的感受,在鋼琴教學中缺乏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導致高校鋼琴教學的教育理念落后。
高校鋼琴教學需要正確合理的教學理念,學校對音樂教育要有一個正確的、針對學生合理的科學的教學理念,不可一味地填鴨式教學,合理的教學理念決定了一所學校對音樂教育的態(tài)度,決定了教師對待教授鋼琴藝術的態(tài)度,設立音樂學科不再是單純地為了充實學科,而是為了專注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而設立,教師需要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去教授和引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有一個良好的學習風氣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合理的教學理念,能夠讓學生在教學中感受音樂的魅力。
在對高校鋼琴教學的改革中,改變課堂形式和教師改變教授內容是至關重要的。以往只是通過多媒體教學的,教師也可以手把手地對學生進行指導,以每個學生學習能力不同,更加有針對性地去指導。此外,教師還可以對分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進行一定的利用,通過分析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進行科學的分組,布置課后教學任務,不再是單一的完整演奏下來,而是讓學生在考核演奏的過程中,表達曲子內在表述的涵義以及作者作曲的真實情感,通過演奏曲子,學生去曲子中學到的不只是一些演奏技巧,還有背后一些的人文歷史,教授的過程中不斷挖掘學生的音樂天賦,在音樂學習的不斷實踐中,學生越發(fā)喜愛音樂,對音樂產生極大的興趣,從而潛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yǎng),為教學創(chuàng)新改革提供一些新的選擇。例如,教師在講授彈奏牧童短笛時,因為是中國曲目,大家耳熟能詳,所以教師著重講授彈奏的正確性,要把每一個音符都表達清楚的同時還要兼顧每個階段的情感,樂曲結束是在高音區(qū),演奏時手指觸鍵要輕柔,音樂逐漸減弱,給人以詩意未盡之感。
在高校音樂教育中,鋼琴教學需要教師以學生的角度去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教師要摒棄原來生硬死板的教學方式,通過了解素質教育,在教學中把素質教育的理念發(fā)揮極致。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把真情實感帶入演奏的曲目中,用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達給學生,學生能夠感同身受的同時,也能夠給予良好的反饋,而不是單純地去講解曲子彈奏的技巧,這樣在教授中,既能夠讓學生體會到音樂的生動性,也能給學生鮮明生動的聽覺形象,既可以加強學生專業(yè)知識的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情感表達和理解的能力,從而激發(fā)學生表現(xiàn)音樂的興趣。
音樂教育能夠提升一個人的氣質修養(yǎng),通過在音樂教育中的學習,也可在日常的學習中體現(xiàn)中出來,在音樂教育中不斷完善自身,并在其中學到了怎么樣的人文知識,過去只為了適應社會的快速變化,音樂教育也只是粗淺教學,但在現(xiàn)如今素質教育理念下,人們在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對自己的培養(yǎng),在學習音樂藝術,可以以音樂藝術那一層面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好,正直向上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平衡自身的狀態(tài),有一個良好的音樂教育是在學習生涯中重要的一環(huán)。
高校鋼琴教學改革的前提,是對素質教育有一個很好地理解和認知,不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需要對鋼琴教學有著合理的理念,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利用資源,教師更加深入的指導學生,讓學生積極融入教學過程中,師生能夠有真正音樂教育意義的互動,加深高校對鋼琴教學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