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芳
(廣西貴港市覃塘區(qū)石卡鎮(zhèn)第二初級中學,廣西 貴港 537115)
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化學實驗教學時,可以設計微課視頻,引導學生根據(jù)微課指導自主探究和操作化學實驗;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拓寬教學范圍,豐富實驗內(nèi)容;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放大實驗細節(jié),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化學知識,夯實學生的化學基礎,最終促進學生化學素養(yǎng)的提升。
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微課,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生在進行實驗探究之前,要充分了解化學實驗的操作步驟、注意事項。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只能為學生講解化學實驗操作步驟的理論知識,或引導學生依靠教材指導進行實驗。在利用微課開展實驗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演示實驗操作過程,加深學生印象,促進學生掌握實驗操作內(nèi)容。
以《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zhì)》為例。學生在進行這一實驗時需要掌握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原理與方法。教師在引導學生操作這一實驗之前,可以先設計微課視頻,引導學生觀看視頻中氧氣的制取步驟與最終結果。在微課視頻中,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為學生自主動手操作實驗做好準備,像如何才能知道氧氣瓶中的氧氣裝滿了、如何檢驗裝置的氣密性。在學生觀看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像有的學生提出如果裝置的氣密性不好,應該如何調(diào)整。在學生觀看完視頻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操作。教師利用微課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化學實驗,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效率,還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最終有利于促進學生化學水平的提升。
教師在開展化學實驗教學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拓寬教學范圍,豐富學生的實驗探究內(nèi)容。有些化學實驗對實驗設備、時間的要求比較高,以學生的操作能力難以完成化學實驗。教師可以將這些化學實驗錄制成視頻,引導學生觀察;將邏輯性較強的理論知識轉(zhuǎn)化為直觀的畫面,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生掌握化學知識水平。
以《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為例。這一課中涉及“鐵的銹蝕條件”相關實驗。在“鐵的銹蝕條件”中需要將鐵制品放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進行為期一周的觀察;同時為了確定鐵的銹蝕條件,需要進行對照實驗,在這個過程中對實驗操作的條件比較嚴苛。因此,在開展這個實驗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采取快進的方式為學生展示長時間鐵在不同條件下的銹蝕情況,通過對比,引導學生掌握鐵銹蝕的條件和具體表現(xiàn)。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豐富的實驗,將理論性知識轉(zhuǎn)化為直觀畫面,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增強了對化學知識的深入理解,促進了學生化學知識水平的提升。
學生在操作化學實驗時,往往只關注時間效率和最終結果,對實驗過程中細節(jié)的觀察和思考比較少。而化學實驗教學對學生主觀觀察的依賴性比較強,導致學生化學實驗學習質(zhì)量難以提升。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教師可以利用投影放大化學實驗的細節(jié),放緩化學實驗的過程,引導學生仔細深入的探究,從而提升化學實驗教學質(zhì)量。
以《粗鹽中難溶性雜質(zhì)的去除》為例。學生在進行這一實驗時,需要利用蒸發(fā)、過濾的方式將粗鹽轉(zhuǎn)化為精鹽。在引導學生進行這一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學生的實驗過程錄制下來,在反思階段用以回顧和鞏固。比如引導學生觀察在蒸發(fā)過程中去除雜質(zhì)的原理、濾紙沒有緊貼漏斗內(nèi)壁造成的影響,等等。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粗鹽、學生提煉的精鹽以及平時生活中常用的食用鹽,通過放大細節(jié)引導學生對比,使學生了解到蒸發(fā)、過濾的方法只能取出不可溶的雜質(zhì),但在粗鹽中還存在可溶性雜質(zhì)。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觀察化學實驗中的細節(jié),進行回顧和反思,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培養(yǎng)了學生嚴謹?shù)膶嶒灳?,提高了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
結束語:本文結合信息技術的特點和作用,就如何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進行了探討。信息技術改變了教師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教師在開展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時,可以充分研究并應用信息技術。提高化學實驗教學效率和質(zhì)量。希望本文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為應用信息技術有效開展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議。使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科的輔助作用下提升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