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
(吉林省德惠市菜園子鎮(zhèn)中心小學,吉林 長春 130311)
中國文字文韻深厚、博大精深,是無數(shù)先輩經(jīng)過幾千年的文化積淀所形成的智慧結(jié)晶。民族的發(fā)展依托文化的助力,而文化的存亡在于后輩的傳承。所以,每一位小學生都有義務、有責任去認識漢字,寫好漢字。然而在應試化教育背景下,更多的教育者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的閱讀理解與日常寫作之上,須知道,高效閱讀以及有效寫作的一個基本前提就是識字和認字,只有充分掌握每個字的形和義,才能對閱讀文本有更深的理解,對靈性寫作有畫龍點睛之筆。本文以當前小學識字教學現(xiàn)狀為切入點,從情境化教學的幾大類型入手分析,針對如何在小學課堂高效開展識字教學提出幾點淺薄的意見,以供各位同仁參考。
在新課改教學背景下,雖然一系列教育理念已逐步在小學語文教育實踐中深化,但是識字教學卻依舊沒有被重視,被當作一項重要內(nèi)容去開展。此外,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已然對電子產(chǎn)品產(chǎn)生一定的依賴,電腦打字已逐步替代手寫,嚴重影響了學生個人素養(yǎng)的健康成長;最關(guān)鍵的是,素養(yǎng)與能力的斷層生長,大多數(shù)教師和家長認為,學生只要認識的字足夠多,記得足夠多,學習成績一定好,這也使得學生形成了一定的思維定式,忽視了漢字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內(nèi)涵。
綜上所述,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過程中仍舊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是對識字教學的內(nèi)涵意識不到位,另外一方面是并沒有系統(tǒng)的方式去組織教學。因此,嘗試在識字教學中構(gòu)建情境化教學課堂,意在巧妙發(fā)揮情境化教學的形象化、生動化特性,充分構(gòu)建科學化識字教學課堂,從而讓學生真正愛上漢字,真正內(nèi)化漢字文化內(nèi)涵,最終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幫助他們?nèi)娼】党砷L。下文,筆者將從實物情境、信息化情境、生活化情境、游戲情境以及差異化情境等多方面進行簡要概述,該如何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開展情境化教學。
小學生年齡較小,思維靈敏,在日常學習過程中,更多地依靠自身的形象思維去認知周邊的事物,而那些具有抽象意味的生字,由于并不能自主抽象出其含義,只能依靠“死記硬背”去進行機械式認知,這也是導致學生只認其“形”,無法獲知其“義”的重要原因。據(jù)史料記載,甲骨文作為最早的文字,其大多以實物為主要特點,后經(jīng)過幾千年的變更,才逐步形成了現(xiàn)在大眾所熟知的漢字。所以,不難看出,漢字的形成與由來,更多的是幫助人們更形象、生動的認識周邊的事物。因此,筆者建議,在日常識字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嘗試借助一些實物,通過形象展示以及生動對比,來加強學生對某些抽象漢字的認知。例如,在教學“生”“熟”“胖”“瘦”“長”“短”等略帶抽象,能客觀展現(xiàn)實物形態(tài)的漢字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在課堂上展示出一個生澀的蘋果,一個熟透的蘋果,來進行形象對比。讓學生們自主總結(jié)出,熟透了的蘋果,香甜可口,色澤紅艷;生的蘋果,干澀難咽,外表多為青色的結(jié)論。此外,還可以利用身邊的一些實物,如長短不一的粉筆、鉛筆,讓學生更形象的認知了“長”和“短”的具體差別以及所指帶的實際含義。利用實物來構(gòu)建具象教學情境,更生動的帶領學生去認知抽象意味的漢字,強化了學生的抽象思維,拓展了學生視野,也提升了學生的漢字學習效率。
隨著信息技術(shù)的迅猛發(fā)展,校園媒體資源也經(jīng)歷了一定的更新迭代。傳統(tǒng)媒體資源以多媒體圖片、聲音以及影像為主,而如今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新媒體技術(shù)的崛起也為新時代語文教學注入了全新的活力。筆者認為,語文教師在利用新媒體資源的時候,應當巧妙發(fā)揮其技術(shù)優(yōu)勢,給課堂注入更豐富多樣的資源,充分契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認知規(guī)律,而并非“反客為主”,磨蝕識字教學的特質(zhì)。例如,在教學“蒜、椒、姜、鹽、咸、醋、辣、醬”這些廚房用品以及指帶味道的,可以嘗試發(fā)揮抖音短視頻等錄制功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教師自己在家拍攝的有關(guān)廚房用品的小視頻,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配上歡快有趣的背景音樂,輔以一些引導性的字幕,全面調(diào)動學生的探究興趣,充分了解每個漢字的書寫筆畫以及具體含義;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充分利用抖音短視頻,將自己書寫漢字的過程充分記錄下來,有效監(jiān)督學生的書寫規(guī)范程度,同時有趣又好玩。類似的新媒體資源還有微信公眾號、知乎問答等等,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媒體優(yōu)勢,深度結(jié)合其優(yōu)勢將其引入識字教學過程當中,打造出趣味生動的教學情境,增強了漢字的可學性,自然也就調(diào)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漢字教學效率。
上文提道:甲骨文的主要特征是為了更方便人們認知外部世界,這也從側(cè)面驗證了“漢字來源于生活”這一結(jié)論。漢字其實廣泛存在于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guān),如,班級后面的板報,周邊墻壁上張貼的標語,校園中的指示牌以及回家途中街道兩旁一些商家牌子、LED 燈等等。因此,筆者建議在實際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在課堂引入一些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對某些字詞進行復習鞏固,從而有效加強識字學習的效率。例如,在教學完“折”“護”“場”等生字之后,教師就可以充分結(jié)合“我讀你寫”的訓練策略,通過給學生進行拼讀,讓學生快速寫出對應的漢字。拼讀的期間,可以描繪出一些生活化的場景,如,在教學“折”這個生字時,可以這樣說道:當周末的時候,跟爸爸媽媽一塊去超市購物,我們看到超市的貨架上以及一些條幅上這樣寫著“全場XX 折”“端午特惠,XX7 折”等等字眼,有效勾起學生對生活中購物場景的回憶,加強學生對“折”字的記憶。將生活氣息引入識字教學,利用一些學生熟悉而親切生活場景,勾起學生對相關(guān)漢字的回憶,從而有效加強他們記憶,提升他們對漢字的認知和掌握。
游戲是兒童的天性,也是學生最樂于接受的學習方式。而學習漢字的最主要目的,一方面是拓展學生的新知,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更深度地理解漢字的文化內(nèi)涵。因此,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教材中也加入了詞語造句、寫作練習等內(nèi)容。所以,結(jié)合學生的內(nèi)在需求,教師可以將“識字造句”游戲引入識字教學當中。以各課所要學習的漢字為基礎,引導學生根據(jù)每個漢字的含義,自主創(chuàng)編出一些有意思的句子,從而強化學生的記憶和理解。例如,在教學完“射、衛(wèi)、填、嫦、娥、宇、宙、載、箭”這幾個生字后,教師就可以將嫦娥一號登月的意義告訴全體學生,引導學生結(jié)合嫦娥一號這一歷史事件,將所學的生字全部應用進去,創(chuàng)編出一句體現(xiàn)中華民族強大的句子,如“嫦娥一號繞月衛(wèi)星的成功發(fā)射,與之前載人火箭的成功發(fā)射同樣意義非凡,標志著中國科學技術(shù)的進一步突破,同時也填補了我國對月球探索長時間的技術(shù)留白”。
此外,為了讓學生更規(guī)范的書寫各個漢字,還可以加入前后桌漢字筆畫接龍的游戲。如,在引導學生書寫“雹”字時,可以將其筆畫進行拆分,分別讓前后桌的學生,記住該生字的筆畫“橫,點,橫撇/橫鉤,豎,點,點,點,點,撇,橫折鉤,橫折,橫,豎彎鉤”,由第一個學生開始書寫,剩下的學生進行一筆一劃的補充,學生之間互相監(jiān)督,檢查一下誰書寫的筆畫出現(xiàn)了錯誤,加以重視,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游戲是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方式,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長時間的記憶和書寫漢字,必然會給學生一種枯燥、乏味之感,適當?shù)母淖兘虒W策略,引入游戲化識字、練字教學,能夠全面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他們也在不知不覺中輕松掌握了漢字知識,這一達到了教學的另一境界——寓教于樂。
每個學生由于自身智力水平、學習興趣以及學習方式的不同,他們的識字學習效率自然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倘若教師一味采用“一刀切”“滿堂灌”這種單向式教學策略組織漢字教學,必然會造成優(yōu)等生愈加優(yōu)秀,后進生愈加頹廢的教學效果?;诖耍P者認為,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深度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構(gòu)建差異化教學情境,通過分層異步、循序漸進的方式,讓每個學生都能輕松掌握自己認知水平下的漢字,從而提升全體學生的學習效率。
如,教師可以通過近期的語文測試以及課堂生字拼寫情況,對全體學生進行簡單的分層,分為A(優(yōu))、B(中)、C(差)三個層次;在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任務的過程中,結(jié)合他們的學習能力,分別布置難度不同的識字任務,如,在教學新生字的時候,針對C 層次的學生,教師只要求其能正確拼讀、正確識記和書寫出即可;針對B 層次的學生,除了要完成C 層次所制定的任務之外,還應嚴格要求其書寫規(guī)范,一筆一劃地正確書寫;而針對A 層次的學生,輸了要求其能完成B、C 層次的任務之外,還要能利用其字義,嘗試自主造句,深化理解。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難度的任務,有坡度亦有緩度,保證讓不同的層次的學生都能伸伸手就能摘到“蘋果”,實現(xiàn)了異步同進,全面提升了整體學生的識字效率。
綜上所述,漢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礎,也是重中之重。身為一名語文教育者,應當深度認知漢字教學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嘗試結(ji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內(nèi)在需求,有針對性、計劃性地創(chuàng)設多彩情境化教學課堂,組織學生開展高效識字學習,幫助學生打好識字基礎,從而為他們學習更高層次的語文知識奠定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