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昆 白玉翠 白麗英
(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yè)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11)
教師不僅是一種職業(yè),還承載著教書育人的重要使命。師德指的是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養(yǎng)成的良好品格、道德修養(yǎng)、道德情操等。任何一名教育工作者,都需強化師德,堅守準則,滿足教育需求。教師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指明燈,教師的言談舉止,對于學生而言,有著深刻影響。所以教師必須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堅定立場、強化專業(yè)技能、具備良好三觀。當教師缺乏師德,那么其教育價值勢必會降低,為學生帶來負面影響。高職院校需確保青年教師隊伍質量,注重建設師德師風,營造良好校園環(huán)境,讓學生們浸潤于知識的海洋中,成就自我。
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為我國教育事業(yè)注入諸多活力。課堂教育模式呈現(xiàn)出多樣性的特點,給予學生們豐富的教學體驗,但是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在高職院校之中,一些青年教師過分強調課堂形式,導致對內(nèi)容的關注力度不足。借助高科技教學,忽視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師生交流匱乏,不利于后續(xù)教學的有序開展[1]。一些青年教師則過分注重技能傳授,忽視育人功能。青年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漸行漸遠,只注重課堂教學,課下對學生們漠不關心。既不了解學生生活情況,也不關心學生具體訴求。師生之間有效互動匱乏,又何談以德服人?立德樹人?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經(jīng)濟得到跨越式增長。相較于過程,人民群眾的物質水平得到顯著提升?;ヂ?lián)網(wǎng)崛起,突破了地域的限制,讓人們看到世界的多樣性。社會上逐漸揚起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之風,對青年教師帶來精神上的沖擊。青年教師年齡尚小,社會閱歷不足[2]。很多青年教師在參加工作以前,也不過是象牙塔中不諳世事的學子,辨別水平較低。這些不良思想很容易沖擊青年教師的價值觀,動搖他們的立場,帶來消極影響。當青年教師被不良思想所荼毒,就容易心理失衡。他們開始消極的對待教育事業(yè),缺乏敬業(yè)態(tài)度。過分強調個人利益,忽視對學生的了解與關注。如果沒有良好的思政教育基礎,青年教師甚至會動搖自己的職業(yè)信念,朝著功利化的方向邁進。師德意識逐漸淡薄,利己主義占據(jù)上風。
在當下的高職院校之中,教師的競爭壓力較大。一些學校強調科研成果,導致教師的科研壓力變大。青年教師進入到高職院校之中,其崗位等級不高,薪酬分配屬于最低的一級[3]。為獲得不斷晉升的空間,取得高級職稱,提升薪資報酬。一些青年教師以極端的手段,研發(fā)科研成果,與學術道德要求不符。他們以投機取巧的方式,不惜花費重金,追求科研成果。導致校園學術氛圍下降,為教師隊伍帶來負面影響。
身處高職院校之中,教師不再是單獨的個體,而是需要以團體利益為先,開展協(xié)同合作,提升教師隊伍質量。但是當下的高職院校之中,缺乏對教學團隊成員的遴選與優(yōu)化,團隊成員的默契度不足,缺乏大局觀。青年教師年紀較小,他們對于教師這一職業(yè),還未建立良好的歸屬感。有的青年教師習慣于“閉門造車”,很少與其他教師溝通,人際關系處理不到位,矛盾摩擦頻發(fā)在,教學團隊的向心力不足,嚴重影響教學活動。
在高職院校范圍之內(nèi),開展多樣化的思政工作,并制定相應的發(fā)展目標與實施計劃。以高職院校發(fā)展實情為基礎,成立師德師風建設小組,選舉領導,明確分工,落實職責。結合學校發(fā)展目標,按照上級最新精神,制定高職院校教師行為準則。構建考核制度,進一步的規(guī)范青年教師的日常行為。比如說,要求青年教師必須保證三年以內(nèi)的坐班時間,兩年時間的班主任工作。每一個學期,至少要參與八節(jié)課的旁聽[4]。量化標準,提升青年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構建職稱評聘機制,引導青年教師參與競聘或直聘。以選拔干部、評優(yōu)評先等手段,激勵青年教師。推動青年教師的自我成長,培養(yǎng)出更多的優(yōu)秀青年教師。構建完善的監(jiān)督考核體系,加強聯(lián)合管理力量。在考核體系之中,融入師德師風建設內(nèi)容,構建健全的考核制度。加強監(jiān)督力度,對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上課材料、教學質量等進行全面監(jiān)督與考核。在聘任和職稱評定之中,融入師德評價。豐富考核評價標準,突出師德師風的重要性。強化教學業(yè)績的重要性,構建師德評價機制。實現(xiàn)教師互評、學生互評、部門評價,隨時監(jiān)督教師師德。從高職院校的角度出發(fā),要給予青年教師如沐春風一般的關懷。走進青年教師群體,關心他們的日常生活,傾聽他們的日常需求,解決他們的日常難題。保證青年教師能夠踏踏實實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之中,提升教學質量。
黨支部發(fā)揮自身的領導作用,細化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考核指標,并融入到高職院校的師風考評體系之中。強化青年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提升他們的職業(yè)技能;借助紅色資源,大力建設師德師風。在校園之內(nèi),組織多樣化的紅色培訓活動。聘請優(yōu)秀專家,開展講座活動。讓青年教師浸潤于紅色思想之中,加強自我認知。在校園文化之中融入紅色思想,組織召開紅色主題活動。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構建紅色教育平臺。舉辦紅歌朗誦、紅歌比賽、紅色文化回顧等活動,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青年黨員教師,要樹立帶頭意識。不斷擴充政治理論知識,提升思想作風,嚴明組織紀律。真正做到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深入?yún)⑴c黨性學習,加強黨性覺悟,提升師德。
高舉社會主義發(fā)展大旗,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優(yōu)秀的師德典范,學習先進代表人物,學習道德模范。從他們的身上,汲取力量,強化自我。在日常生活之中,多多參加公益活動、志愿者服務等,為人師表,為學生們傳遞良好的行為素養(yǎng)。堅守教師底線,以教書育人為目標,認真開展教育工作。明確自身引路人身份,以身作則,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化學生,感染學生。讓學生們能夠以教師為榜樣,更為積極地面對生活與學習。堅定信念,不被外界因素所干擾。專心投入到科研教育事業(yè)之中,追求進步,不斷突破自我。堅持理想,永不言敗。摒棄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思想,腳踏實地,認真刻苦的對待教育事業(yè),做好教育工作。注重個人反思,不斷完善自我。樹立高尚的師德目標,以反思來尋找自我不足,學習他人長處,彌補自身短處。樹立高尚情操,自覺抵御外界不良影響。
身為青年教師,要始終將教育放在首位,強化自身的專業(yè)技能。時刻了解國內(nèi)外先進科研動向,參加培訓活動,積極聆聽專業(yè)講座,深入學術論壇交流,豐富自身的理論知識,扎實學識。明確學術道德,嚴厲打擊不良行為。在課堂授課時,不能夠單純的輸送理論知識,還需以實用性為主,提升學生們的職業(yè)能力。深入學生群體之中,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與學習情況,做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者。做到良師益友,與學生們保持良好溝通,讓學生們對教師產(chǎn)生信賴感,從而更加高效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
不論在哪個領域,榜樣都發(fā)揮著無窮的力量。以榜樣為引導,帶領青年教師不斷強化自我,提升綜合素養(yǎng)。學習榜樣的精神,發(fā)揮榜樣的力量,完善師德師風制度。在高職院校之中,開展模范評選、典型人物等活動,為教師隊伍注入新鮮活力。引導優(yōu)秀教師,發(fā)揮示范作用。以傳幫帶的方式,指引青年教師。從而不斷增強青年教師的道德素養(yǎng)、職業(yè)操守、強化師德、提升社會責任感、牢記教育使命。開展優(yōu)秀教師評選活動,針對教學業(yè)務突出、師德能力強、人際關系好的教師,進行重點表彰。樹立典型人物,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對青年教師起到良好的激勵作用,激勵他們不斷進步,見賢思齊,強化自我。加強宣傳力度,打造新媒體陣營。借助微博、抖音、公眾號等方式,對高職院校中的優(yōu)秀教師進行大力宣傳。創(chuàng)設師德建設良好氛圍,號召所有教師參與到師風建設之中。
作為青年教師,要以教書育人為準則。在日常教學過程之中,保持仁愛之心,關注愛護每一個學生。立足于教育事業(yè),兢兢業(yè)業(yè),盡職盡責。完成教師應盡的義務,認真對待每一項工作。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學生的日常難題。發(fā)揮奉獻精神,愛崗敬業(yè),尊重集體利益。在工作過程之中遇到問題,要及時地向同事請教。保持謙卑的態(tài)度,認真嚴謹?shù)膶Υぷ?。耐心對待學生,用愛心呵護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提升工作態(tài)度,強化師德水平。
高職院校的薪資待遇和企業(yè)相比較而言,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同時,青年教師進入高職院校工作以后,人際交往圈較為狹窄,大部分都局限于校園之內(nèi)。無法及時掌握社會發(fā)展動向,導致青年教師產(chǎn)生局促感,開始對“外面的世界”產(chǎn)生好奇,向往未知領域。萌生出進入企業(yè)工作,徹底改行的念頭。其實企業(yè)崗位和教師崗位,并不存在沖突點。高職院??梢约訌娕c企業(yè)的有效合作,引導青年教師深入到企業(yè)之中,進行學習與交流。在企業(y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青年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鍛煉他們的個人技能。以校企合作為途徑,豐富青年教師的視野,讓他們接觸到更多訊息。還可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創(chuàng)業(yè),提升經(jīng)濟收入。革新教育理念,轉化教育模式。滿足青年教師的信任感,給予他們一定的發(fā)揮空間。讓青年教師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從而更加積極地開展教育活動。
作為高職院校發(fā)展過程中的中堅力量,青年教師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既然選擇教育事業(yè),就必須熱愛教育崗位,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愛崗敬業(yè),堅定信念。緊跟時代發(fā)展腳步,強化自身信念,提升責任感與使命感,以身作則,投身于教育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