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
(重慶市永川職業(yè)教育中心,重慶 400000)
體育教學與文化教學是緊密聯(lián)系、相輔相成的,在中職體育教學中融入民間游戲的元素,可以激發(fā)起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激勵學生承擔起傳承優(yōu)秀文化的重任。豐富的民間體育游戲為教師設置教學活動提供了參考,需要教師積極開發(fā)其中的可用資源,將其作為學生體育生活的補充。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素質教育理念越來越受到關注,引導中職學校在培養(yǎng)學生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文化素養(yǎng)的教學,還應關注到學生的身體素質。中職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期,此時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不穩(wěn)定,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在面對生活或學習上的困難時,很容易因情緒得不到排解而影響到心理健康。中職生受環(huán)境影響,對學習的意義理解不深刻,難以專注地投入到文化課程中,這對學生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而適當的體育活動能夠將學生從枯燥繁重的學業(yè)中暫時解放出來,讓學生能有機會釋放壓力,轉變思維,以便及時調整好狀態(tài)迅速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除放松身心外,體育活動也有助于學生提高身體素質,培養(yǎng)反應力、專注力,使學生找到生活的樂趣,進而激發(fā)起他們對于學習的欲望。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團隊合作,能產生幫助他人、團結協(xié)作的意識,自身素質更加提高,從而達到學校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的目的。
我國文化經歷了幾千年的積淀與傳承,形成了具有地域特點與民族特色的民間體育游戲,為我國的體育教育事業(yè)提供指引。民間體育游戲流傳于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不同地區(qū)的游戲各有其特色,在游戲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被拉近,而文化的精華也被充分融入在其中。民間游戲的參與群體十分廣泛,更偏重娛樂和隨意性,更能讓人們充分釋放天性,在游戲中找到樂趣。與普通體育活動不同的是,民間游戲旨在強身健體、休閑娛樂,幫助人們進行情感的宣泄,激發(fā)人各方面的潛力,其雖然也有一定的競技性,但規(guī)則與邊界感較弱,能給人帶來更多的體驗感。縱觀現今的中職教育可以發(fā)現,許多學生對于本國文化了解得過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學生本身缺乏學習文化的興趣,另一方面也在于學校教育對傳統(tǒng)文化知識普及過少,學生缺乏獲取信息的渠道。而民間體育游戲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將其引入中職體育教學,可以引起學生對文化的重視,讓學生在娛樂中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體會游戲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引導學生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體育課堂需要豐富的活動為其填色,如果僅是干巴巴的說教,會減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利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F有的體育課程內容涵蓋面廣,但大多競技性較強,也難以帶給學生新鮮感,影響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而這些民間體育游戲樣式豐富,能夠多人參與,可以讓學生在娛樂的同時感受不同地區(qū)的文化差異,并通過成員間的協(xié)作和配合,增進學生的情感交流,滿足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要。民間體育游戲大部分規(guī)則簡單,容易操作,器具易準備,學生能很容易沉浸其中,因此將其引入校園具有較強的可實施性。游戲與文化融合,使得游戲人也肩負起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重任,從而激發(fā)起中職生的民族自豪感,使體育課程發(fā)揮出最大的教育意義。
在體育活動中,熱身準備十分必要,但由于其過程的枯燥,很多學生對準備活動敷衍了事,最終導致在游戲時受到不必要的傷害。為改善這種現象,教師需要在熱身操中增添一些對學生有足夠吸引力的元素,或者改變活動形式,使得學生不得不有足夠的活動幅度,為完成課程目標做好全面的準備。
例如在做熱身操時,為避免學生活動幅度不夠,出現渾水摸魚的現象,教師可以讓學生兩兩一組,設計幾個幅度比較大、具有不同民族舞蹈特色的動作,比如騎馬、推手,讓學生面對面一邊跟節(jié)奏跳一邊隨機做出一組動作。為提升活動的趣味性,讓學生更加積極參與,也可以設置為攻擂方與守擂方,讓一名同學從挑戰(zhàn)第一位學生開始,做出相同動作即換下一位,用時最少者獲勝。這樣一來,學生的身心狀態(tài)均適應了后續(xù)的體育活動,保證了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再如教師可以將“擊鼓傳花”游戲進行變式,由教師敲鼓,學生將操場圍成一圈,保持每個人間距相同,在鼓點開始時,學生需要選擇一個方向勻速跑,鼓點停止后立刻找到相應的位置,未及時占領點位的學生需要表演一段特點鮮明的舞蹈動作。以游戲代替?zhèn)鹘y(tǒng)的熱身跑,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此外還可以采用老鷹抓小雞、抱團、跳花繩這樣的游戲,喚起學生小時候的記憶,充分調起身體各器官、機能做好準備,使課前活動充滿樂趣,在達到熱身目的的基礎上讓學生更期待接下來的體育活動。
體育課程一方面能夠使學生獲得強健的體魄,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形成規(guī)則意識,認識體育精神,從中汲取團結、勇敢等養(yǎng)分,塑造強大的內心。民間游戲內容豐富,教師可以選擇恰當的游戲進行融合,形成一套適合課上完成的體育活動,讓學生通過團結互助、相互配合完成游戲,形成良好的班級文化。
例如,教師可以在第一階梯設置“兩人三足游戲”,中間出現失誤后需要重新回到起點,引導學生調整自己的步伐,找到雙方都適應的平衡點,順利完成游戲。第二棒可以是“滾鐵環(huán)”,設置一大一小兩種鐵環(huán),學生從不同方向出發(fā),沿著軌道到達指定地點,到達點位后需要小鐵環(huán)正好滾過大鐵環(huán);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要關注到自己鐵環(huán)的方向,還需要根據隊友的速度迅速判斷到達時間,并調整自己的速度,在兩方的配合之下完成。第三棒設置雙人運球,參與的同學必須背對背運球,中間不得分開,運送三組球即進入下一階段。教師還可以在其中加入“跳房子”“跳繩”等游戲,并且根據體育課程適當增加運動量,設置中場休息的游戲,保證活動具有鍛煉意義?,F實的游戲與實踐帶給學生的沖擊要遠高于課本,通過這樣的環(huán)節(jié)性活動,學生的反應更加迅速,能夠在眾多選擇中迅速篩選出最有利的方案,并且根據隊友或對手的行動及時調整狀態(tài),體現了團隊間的配合。
體育教學不能紙上談兵,也需要教給中職生基本的運動技能、技巧,讓學生能夠自主進行活動。但體育鍛煉是一個復雜且枯燥的過程,一味單調重復的訓練會影響到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將興趣變?yōu)槔圪?。而在此階段加入民間游戲,以游戲帶動訓練,不僅可以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也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技能。
例如為鍛煉學生的彈跳能力,教師可以引入傣族青蛙賽跑游戲,將學生分成兩組站在起跑線上,比賽者雙腿并攏,兩腳同時蹬地、同時落地,在到達端線后返回原處,第二人再向前跳躍,用時少者獲勝。游戲的競技性激發(fā)起學生的斗志,而團隊的比拼也讓學生更具有集體責任感,沖淡了學生逃避訓練的想法,讓體育活動能夠順利開展?;顒舆^程中教師需要調整學生的動作,并做好保護措施,避免學生受到傷害。另外,為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力技巧,教師也可引入陀螺游戲。陀螺在云南少數民族地區(qū)較為常見,彝族、白族、布朗族等民族都有開展陀螺運動的傳統(tǒng)。在比賽時,教師可以和學生共同探討游戲形式,比如雙方互補干擾,看哪一組陀螺旋轉的時間更長;或者兩人開展“斗陀螺”,操縱陀螺的方向讓其相互撞擊,一方陀螺停止旋轉即為失??;再者也可進行“陀螺接力”,以小組為單位,學生站在操場的定點位置,率先將陀螺帶到終點,并且中間失誤少的一方獲勝。這樣學生對力量的控制能力增強,對訓練的抵觸感也逐漸減弱,能夠學到其他民族的游戲傳統(tǒng)并作創(chuàng)新,使學生養(yǎng)成了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習慣。
體育活動需要循序漸進,收尾工作也不能戛然而止,需要通過放松活動讓學生的身心恢復平靜,以便進入到接下來的課堂學習之中。此環(huán)節(jié)的游戲設置可以更注重趣味性而減少競技性,讓學生保持愉悅的心態(tài),并放松緊繃的肌肉,消除疲勞。
例如,教師可以將“丟手絹”游戲與“你畫我猜”相結合,學生圍坐在一起,跟著歌曲的節(jié)奏放松腿部肌肉,而站在中間的同學被蒙上眼睛隨歌聲旋轉,歌聲停止后被該同學指向的學生需要隨機做出一個動作,其他同學用語言描述,直到該同學模仿出相應的動作為止。被猜出動作的同學需要代替前一位同學開始蒙眼猜動作,為使游戲增添更多的趣味,教師和學生可以不直接描述動作,而是從該動作的特點、常出現的場合等出發(fā),給學生更多想象空間。收尾游戲可以更偏益智類,教師在介紹游戲的過程中盡可能詳細地敘述游戲的起源,流傳的地域、游戲的發(fā)展情況等等,讓學生更多了解民間游戲,實現文化和體育活動的融合。活動結束后,學生的思維得到調整,能夠以積極的心態(tài)迎接后續(xù)的文化課程,使體育教學成果得到延伸。
綜上所述,在中職體育教學中融入民間游戲,能夠使體育活動內容更加豐富,給學生更多的選擇性。活動實施過程中,學生體驗游戲帶來的樂趣,對課程投入更多的積極主動性,擁有更強健的體魄,并且從中學習體育精神,感受到不同地區(qū)文化的魅力,實現身心的全面成長。教師需要看到民間游戲與體育活動的內在聯(lián)系,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民間游戲的優(yōu)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