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第四小學校,重慶 409600)
閱讀作為小學語文科目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于學生語文科目總體水平提升有著較大作用。將微課融入小學語文閱讀課程開展過程中,可以使學生在語文閱讀課開展中較以往而言更具有參與感,同時燃起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通過對微課短視頻反復觀看,產生長期記憶,進而提高小學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教師應采取在課堂中合理運用微課這一手段,盡可能將微課在閱讀教學中效益最大化。
微課較閱讀素材而言內容更加豐富有趣,同時微課運用視頻拼接剪輯手段,將書本中文字內容運用圖文形式進行詮釋,對學生而言吸引力較大。同時教師可以通過放映微課視頻,拓展閱讀素材,使學生通過單一閱讀素材進行多方位內容了解,在增進學生綜合能力同時提升學生閱讀興趣。
于小學生而言,普遍人生閱歷較少,導致其往往無法真正理解閱讀文章中所詮釋畫面及事件。因此教師便可以運用微課,將閱讀素材運用動畫及視頻拼接手段詮釋出來,使學生能夠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快速理解文章大致信息內容[1]。同時,若在課堂開展前對微課視頻進行放映,可以帶動課堂氛圍,吸引學生興趣,使學生通過微課視頻觀看,快速融入閱讀課程當中。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對《觀潮》這篇文章進行閱讀時,教師就可以提前準備相應人們觀看錢塘江潮水起伏視頻,讓學生能夠通過該類視頻觀看對觀潮一詞產生準確認知。通過在課前對微課視頻進行放映,不但可以使學生對潮水起伏形成準確認知,同時還能夠帶動學生對于文章閱讀興趣,為文章賦予畫面感,更高效完成閱讀教學任務。
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可以通過首先解讀教材閱讀內容,續(xù)而通過對閱讀素材進行挖掘,找出其他較優(yōu)質內容一并進行教授。長此以往,學生通過語文閱讀課程內容學習積累,語文科目綜合能力將得到一定提升[2]。教師在指導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閱讀時,應帶領學生帶著思考問題完成閱讀,盡可能學習并掌握教材知識。該類微課視頻制作往往對教師要求較高,教師需要在課前仔細研習相關閱讀內容,利用頭腦風暴對該課文內容進行拓展延伸,續(xù)而將該類視頻及圖片素材合理結合,在上課期間為學生進行微課視頻放映。例如,在帶領學生對《風箏》這篇課文進行閱讀時,教師在課前應精讀該課文,以賈平凹老先生作為切入點,透過風箏這一篇課文,對其其他較出名作品通過微課形式,為學生進行閱讀知識相關內容灌輸。以各種角度拓寬該文章寬度,使學生對我國歷史發(fā)展及名家名作認知度得到提升,進而激發(fā)其閱讀興趣,使學生于課余時間完成主動閱讀。
近年來于語文閱讀課程中微課運用越來越廣泛,但與此同時相關問題也接踵而至。部分教師在語文閱讀課程中嘗試運用微課視頻時出現(xiàn)課堂內容無法完全教授、課堂內容跑偏及其他情況。教師在運用微課來豐富語文閱讀課程時,應注意對時間與主題進行把握,確保巧用微課視頻,通過小視頻放映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理解閱讀內容。利用該類視頻素材內容對閱讀內容進行支撐,接著便可以開展一些回答問題、小組閱讀等活動,對微課教學保持不依賴、不排斥態(tài)度,絕不喧賓奪主,合理運用微課視頻,營造活躍課堂。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閱讀《落花生》這一散文時,可以通過微課視頻展開該課堂內容教學,學生雖然可以通過該微課視頻對這一文章大意產生理解,卻遠遠沒有達到學習目標?;谠撐恼聝热荽蟛糠忠詫υ捫问竭M行闡釋,教師可以讓學生開展角色扮演閱讀任務,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融入角色里,進而對文章進行深層次理解認知。由此可見,教師應巧用微課,使其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高效發(fā)揮其實際作用。
教師在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應加強學生自學能力,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使其通過豐富閱讀量來增添自我知識儲備。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嘗試運用微課,加大學生閱讀量。在日常中可以放映一些中小學生必讀物短片,使學生對該類書籍產生閱讀興趣,自行對該類書籍進行閱讀,而不是一直需要教師對其閱讀任務進行跟進。梅子涵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以閱讀為樂,與經典同行。把書讀薄,把人做厚。”可見學生通過長期閱讀經典作品,不但詞匯量能夠得以豐富,同時個人道德修養(yǎng)也將得到相應提升。例如,在日常中教師可以嘗試針對適合小學生閱讀經典書籍制作趣味性較濃烈微課短片,如《三國演義》《城南舊事》以及《湯姆索亞歷險記》等等。讓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在語文閱讀中獲得個性化發(fā)展,選擇自己較喜歡的課外經典讀物進行閱讀,進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及個人品德修養(yǎng)。
結語:綜上所述,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合理運用微課,即能夠提升學生閱讀興趣、豐富課堂氛圍,還可以拓寬學生知識面,使學生個人品德修養(yǎng)一并通過閱讀得到相應提升。教師應在運用微課過程中,確保其增添語文閱讀課堂色彩,全面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及效果,為學生綜合能力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