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敏
(河北省張家口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沙地房小學,河北 張家口 075000)
英語教學原則是根據(jù)英語教學的目的和任務,在教學理論指導下,經(jīng)過長期探索、積累而總結出來的典型教學經(jīng)驗。它們是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處理教材、選用教學方法的依據(jù),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指針,也是完成英語教學活動的指導。小學英語教學中所遵循的教學原則,必須針對小學英語教學的目的、任務、教學對象的年齡特征和教學規(guī)律來制定。
情境匹配原則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或創(chuàng)設許多生動、形象的場景,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感知對象,使學生身臨其境,觸景生情,見情思意,能加深感性知識,增加學生課堂實踐的廣度、密度和濃度。因此,實物、圖片、簡筆畫、幻燈等直觀手段應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經(jīng)常使用,使語言符號形象化,既有助于兒童對英語詞匯的理解和記憶,又能使英語教學活動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只有使語言同情境密切匹配,才能使學生把語言和它表達的情境直接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在情景中學,在情景中用,在情景中理解。
引導兒童從已有的語言水平向最近語言發(fā)展區(qū)前進,較為常用的方法是對兒童話語進行適宜的擴充,也就是說,從甲原型為基礎學習的語言單位再遷移到相關的其他實物上。比如,老師在教“蘋果”這個詞時,可以用實物做下列回答活動。
教師:“這是什么?”
學生:“這是蘋果?!保ㄒ龌A詞“apple”)
教師:“apple 是什么顏色?”
學生:“apple 是紅色的?!保ㄒ鰯U充詞“red”)
教師:“apple 是蔬菜嗎?”
學生:“不,是水果?!保ㄒ鰯U充詞“fruit”)
……
甚至可以擴充到句子。通過擴充,兒童可以掌握其語言單位的各種用法,并掌握與之有關的一些句式、句型和句類,從而提高語言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
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聽說讀寫的語言交際能力。語音、詞匯、語法、句型結構,是學習語言交際能力不可缺少的語言材料,并有助于掌握交際能力。語言交際能力主要通過語言交際活動才能實現(xiàn)。交際活動應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所學英語國家的文化生活、風俗習慣,并力求根據(jù)交際性原則努力創(chuàng)造學習英語的環(huán)境,特別是在呈現(xiàn)新句型時要注意設計情景,充分運用幻燈、圖片、簡筆畫、表演對話等形式,只要貫徹交際性原則,課堂教學模式才會真正成為動態(tài)模式。
小學英語課是實踐活動課,而不是知識課。小學英語課中的每一個教學步驟,都是一個活動,整節(jié)課就是由各種不同的活動組成的“活動包”。因此在設計課時,要圍繞實踐活動,注意密度、深度和趣味性和多樣性。所謂密度,就是教師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合理分配教學內容,注意教學效果,進行密集快速的活動形成教學高潮。所謂廣度,就是活動要面向全體,讓全體學生都動起來,融入到教學實踐活動當中,每節(jié)課學生的活動面盡可能的廣一些。所謂深度是指教學實踐活動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機械模仿到靈活運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最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的源泉。因此教兒童學外語,首先要注意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和多樣性,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所謂趣味性、多樣性,指教學活動要借助各種直觀、形象手段,寓教學實踐于游戲、歌曲等兒童喜愛的形式當中,調動學生各種感官的功能,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耳、動眼、動腦,使學生在說、唱、做、聽、認、讀、玩中產生對英語的興趣,從而獲得對英語語感的培養(yǎng),提高聽說讀寫的初步能力。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學生要積極“動”,教師要善“誘”,配合默契,順利完成教學實踐活動。
英語教學應根據(jù)不同的對象,不同的階段,提出不同的目的要求,分階段培養(yǎng)。根據(jù)小學英語教學目的和任務要求:在小學階段以培養(yǎng)聽說能力、朗讀能力和基本書寫技能為主,在小學高年級兼顧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要采用視聽說領先,讀寫及時跟上的方法。
在英語教學實踐中,聽說讀寫既是教學目的又是教學手段。只有正確處理了四者之間的關系,讓學生能力全面發(fā)展,才能掌握教學的主動性,防止盲目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中國學生能接觸到的全英語環(huán)境較少,因此,學習英語一開始就應當盡量用英語,盡早創(chuàng)造一個完全的英語氛圍,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感,養(yǎng)成用英語表達思想的習慣。在小學低年級,使用英語組織教學很困難,因為學生知道的英語不多,教師可以用身體語言來說明一些教學用語,也可利用母語幫助組織教學,但不宜過多。另外,在講解抽象的語言知識,解釋文化背景,對比較復雜的詞匯、語法現(xiàn)象進行歸納總結,檢查學生是否掌握,理解教學內容時,恰當?shù)亟柚刚Z教學、講解易為學生理解和掌握。用英語組織教學,可盡量使用學生已學過的單詞、句型,盡可能用同義詞或反義詞替換已學語言,用的單詞、句型應盡量簡單,同時借助板書、手勢、表情、動作、直觀圖片、簡筆畫等手段來降低語言難度,讓學生能夠聽懂,達到交際效果。
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單音音素、拼音、詞匯、語法,主要通過句子來操練,句子主要在句子和話語的語流中來進行教學。詞匯、語法、句型只有在句子和話語中反復操練運用才能被理解和掌握。而兒童學習的一大特點是,他們喜歡多次重復聽、唱、說他們已熟悉的兒歌、童謠、往事,喜歡玩他們已玩過多次的游戲,喜歡做機械性的重復。利用兒童這一特點,在小學英語教學時應注意前后內容的銜接、連貫,注意從舊知識中逐漸引出新知識,學習新內容時復習以往學過的內容,溫故而知新,新中有舊,舊中有新。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內容比較自然,不會影響兒童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使學生學到的英語語言知識技能得到連續(xù)強化,使他們的語言知識學習像滾雪球一樣不斷增多,從而起到鞏固的作用,也有助于增強兒童學習英語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