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
(江西省樟樹市濱江中學,江西 樟樹 331200)
這是星期三的第一節(jié)課,前面正好是語文早自習,老師布置了預習任務。上課了,教師滿懷激情地講了一番引導之語,然后問學生一個看了課文就能回答的問題:“劉蘭芝被遣歸后,有什么人來向她提親呢?”被提問站起的學生默然?!笆裁礃拥娜四兀俊崩蠋熌托闹貜?,溫和引導?!拔摇摇?,我沒有預習——”學生囁嚅?!澳俏以賳柫硗庖粋€同學。”老師覺得有點意外?!拔乙矝]預習——”另一個學生低著頭站著。“那你們前面學《離騷》沒預習怎么上課?”老師瞪大了眼睛?!奥犂蠋熤v就可以了?!睂W生回應?!澳悄銈冋媸翘觳牛B《離騷》這么難理解的課文不預習就能學好!”老師忽然感覺很悲哀。
忽然覺得以前寫在黑板上的預習復習任務都是白寫的,像是漂在海面無人理會的枯枝。語文課文學生自己不去看,不去讀,只等老師來講就完事?沒有了學生自己的閱讀,體會,深入,語文教學就是一句空話!為什么學生不去預習呢?是老師督促檢查得不夠嗎?也許有吧,但我明明一直在教室里來回走動呀,難道說他們在玩貓與老鼠的游戲,等我走到他們跟前就趕緊來課本作掩護嗎?我想這絕不是根本的問題,他們?yōu)槭裁匆@樣呢?聯(lián)系上晚自習時他們一律做數(shù)理化或其他學科的情景,或許可以解開這個謎團。學生其實沒有偷懶,更何況這是重點班的學生,每天他們有做不完的作業(yè),作業(yè)何來?我想是各科的老師布置的吧。學生傾其所有的時間都難以完成作業(yè),那就只好哪個老師嚴厲不可得罪就先做哪門。哪個老師為人溫和不懲罰,那門課的作業(yè)就暫且靠后。教師比的教學比的不是育人,比的是誰嚴厲,是誰只看分數(shù),不考慮學生!忽然感覺很悲哀?。ㄓ窒肫鹌谥锌荚嚭笠粋€老師教的成績排在第一。大家請他介紹經(jīng)驗。經(jīng)驗是課文還沒學就得給我背出來,考試如果默寫扣分就罰抄課文幾多遍,上課發(fā)現(xiàn)沒預習就站到教室后面去。此話跑題了。)這就可以想象一節(jié)早自習用來預習,多浪費,老師又無法個個檢查,所以語文早自習其實是名存實亡了!沒有了預習,就沒有了學生自己的文本閱讀;沒有自己的閱讀,體會就無從談起;探究性學習、合作探討,這些新教改所推許的教學情境又怎能生成?
古詩看到題之后一定先分類,分成唐詩、宋詩、豪放詞、婉約詞。不同的類型回答時內容是不一樣的。因為唐詩是以情入詩,宋詩是以理入詩。比方我們正常生活中表達思鄉(xiāng),成天把思鄉(xiāng)掛在嘴邊是低級的表達情感的表現(xiàn)。寫景才是王道,比方寫明月,進而寫到家鄉(xiāng)的月~比方寫捧起家鄉(xiāng)的黃土狂吻。這比單純的語言表達強多了。請同學們記住,唐詩都是以景寫情,觸景生情的。反映到答題上,你要記得這樣幾句話。寫上了老師絕對給分:以景寫情,觸景生情,詩人通過對某某景物的描寫表達了某某感情,情景相生,使無形的人的愁思有形化,使有形的景色沾染了詩人的主觀感受,下面舉例子,最后總結唐詩得分三步走“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繚亂邊愁說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這是唐詩啊!更進一步是邊塞詩,我們通過后兩句來體現(xiàn)怎么答題。
一般出題格式是這樣的:某句寫的好不好,好在哪里,去掉行不行之類的。這是歷年出題的唯一套路,其他出題方法和這個是等價的,因為他讓你回答的內容是一定的。這里舉例,上詩中后兩句表達好在哪里?,通過對本題的解答說明答題的三步走戰(zhàn)略,答古詩題,在卷面上寫出來的東西第一步是翻譯。第二部是敘述好在哪,第三步綜述:這樣描寫情景相生,需的情實的景虛實相生。更富有感染力。答題完畢,第一部翻譯:詩人前一句通過邊愁兩個字描寫主觀感受,后一句秋月長城是對邊塞景物的捕捉與描寫,第二部好在哪:詩人通過對秋月長城蕭索空闊景物的描寫使無形的作者的邊愁有形化,躍然紙上更富有感染力。詩有形的邊塞景物沾染了作者濃烈的愁思??偨Y起來,答題點得分點給分點有三個,這三部打全了,老師不敢扣分。第一個得分點就是找到詩人寫景的句子或詞,進行簡單的翻譯,說明寫的是什么景,表達的是什么情。例子中抓住的是秋月長城,是邊塞的景,情是廖亂的情是邊愁。緊扣邊塞的景,邊愁第一部的分就得到有形的景(答題時具體寫出是什么景,如秋月長城)與無形的愁相結合,使作者無形的愁思有形化更形象更感人,使有形的景物沾染了詩人的主觀愁思,第三步更重要、告訴批卷的:總結起來,詩人的表達技巧是情景相生虛實相生,寫作方式是觸景生情,我們現(xiàn)在進行唐詩的掃尾工作。再敘述敘述出題人的出題方式,和在三步走基礎上的不同答題技巧,關于第一個題眼,就是找到寫景的最傳神的那個字唄。
課文是一座寶山。可是學生連寶山都不進去,教師還想讓他們采擷到多少知識寶藏?語文教學的尷尬,或許是由校園只重教學成績,學生成為教師教學業(yè)績體現(xiàn)的工具等現(xiàn)行教育體制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