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光霞
(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益海小學,河北 張家口 075700)
小學生的特點是好玩,好動,好奇心強,喜歡激勵性的語言,具有發(fā)展的主動性和教育的可塑性,但缺乏獨立學習的能力;其次是喜歡生動活潑、靈活多樣,不喜歡單一單調、刻板呆板。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總是以教師為主體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始終處于消極、被動的學習地位,沒有什么輕松、愉快可言,因而也就無興趣可言。即使那些能認真學習的學生,也無非把自己當作知識的記憶機器,為分數(shù)不得已而為之。但就多數(shù)學生而言,由于不感興趣也就逐漸放棄了英語的學習,從而導致“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教學質量自然不佳了。那么,如何擺脫如此困境,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來,淡化學英語難的陰影呢?因此教師為他們設定一定的情景,不但去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引導學生主動去質疑、進而去探究,這就是“質疑探究型教學法”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
(一)與“情景教學”相結合。這是“質疑探究型教學法”最基本的一種運用形式。在日常教學中,情境教學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為學生理解語言,應用語言提供了語境,為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空間,培養(yǎng)了學生在交際中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的能力。在教單詞或句子時,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做動作,甚至做夸張的動作,用夸張的朗讀語調,調足學生的“胃口”。此時,學生的腦海中可能有了許多的小問號,他們就迫切地想找到答案。
(二)與“任務型教學”相結合。真實的任務源自真實的生活。比如在教學小學五年級關于一日三餐一課時,我們可以把任務設計如下:
活動名稱:點菜。
活動目的:創(chuàng)設真實情景,讓學生運用有關用餐的英語句型,在食店點菜. 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英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做到學以致用。
適合年級:三~四年級。
活動材料:英語菜單若干份。
人是唯一必須受教育的造物。我們所理解的教育,就是指連同教養(yǎng)在內的保育(養(yǎng)育、維護)、訓誡(訓育)以及教導。據此,人是順沿著嬰兒、學童和學員成長的。
語言技能:Listening and speaking
語言知識:食物名稱和價格的表達方法
提示詞語及句型:
(1)必備單詞和句型句型
rice,hotdog,hamburger,fish,chicken,beef,mutton,soup,noodles,Coke,coffe, pear,aple,watermelon…
What would you like? I'like some milk…
Can I have some…? Sure,here you are.
Have some …. Thank you.
(2)擴展詞匯與句型
sandwiches(三明治),toufu(豆腐),pork(豬肉),mutton(羊肉),cabbage(白菜),cucumber(黃瓜),chili(辣椒),white ground (冬瓜),carrot(胡蘿卜),onion(洋蔥),spinach(菠菜).
Can I help you?
How much is it?
It's…
How much are they?
They're…
Wait a minute.
活動形式:四人小組。
這節(jié)課雖然是一個即興的任務型教學內容,沒有精心的教學設計,也沒有充分的教學準備,但我感覺它是成功的,它是教師與學生真實情感的交流和思維的碰撞,也是語言的自然流露,學生就是這樣簡單的學會了語言并能正確使用起來。其實在這種更貼近生活,更真實自然的任務型交際活動中學習英語,學生更容易產生興趣,更容易理解語言的意義,掌握語言技能,更能盡快地在真實的交際活動中使用英語。在這節(jié)課中,我就利用了學生生日這一有利條件,它是完全真實的,又是從學生哪兒來的,和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所以即使是即興的,也取得了出其不意的效果。此外我們還可以創(chuàng)設如打電話、購物、旅游、問路、看病等栩栩如生的任務活動型教學,開展交互式、合作式學習,讓孩子們扮演其中每一個角色,成功地做每一件事情,他們會喜形于色,興趣倍增,信心加強,受到很大激勵。
語言離不開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英語中的對話是在一定情景下的習慣性語言,脫離了情景,對話也就失去了意義。在教學中,教師不可能將真實生活情景搬入課堂,但能模擬真實情景,創(chuàng)設接近生活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這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對話內容。例如,在學生進教師辦公室交作業(yè)本這段對話中,可以讓學生模擬表演對話情景:一邊敲課桌模擬敲門聲,一邊說:“may I come in?”然后雙手遞上作業(yè)本說:“Here is my exercise book.”簡單的表演既容易又很逼真,學生興趣很濃,對內容的理解也便不感到困難。再如在學習同學間的相互介紹時,教師可讓一個學生扮演從外地轉學來的新同學,讓其他同學向他表示歡迎、問候并詢問一些有關于他的問題,如“what i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where are you from?”等等,讓這位學生一一加以回答。這些對話表演,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大大激發(fā)了他們內在的表達欲望,從而積極地參與對話活動,加深了對內容的探究,培養(yǎng)了英語學習的能力。
總而言之,“質疑探究型教學法”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滿堂灌的特點,以實踐性強、學生主動性強、互動性強等特點賦予課堂結構以新的生命,是當前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最有效的一種方法。在此課題開始研究至今,我一直在用此方法在課堂上進行探究,覺得收獲頗多,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也將繼續(xù)在質疑中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