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娜
(湖南航天醫(yī)院麻醉科,湖南長沙 410205)
小兒扁桃體腺樣體切除術是兒科常見手術,由于手術疼痛感劇烈,或由炎癥、水腫導致術中大量出血,對患兒機體的刺激性較大,再加上蘇醒期躁動易導致患兒出現(xiàn)嗆咳、手術部位出血等并發(fā)癥,可加大手術風險,嚴重時可出現(xiàn)喉痙攣、窒息。因此,選擇見效快、對患兒生命體征影響小的麻醉方式尤為關鍵。全憑靜脈麻醉是指使藥物通過靜脈通路到達血液循環(huán),從而抑制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達到麻醉效果,但對麻醉深度要求較高,麻醉過量或過少均可影響手術進程[1]。相較于全憑靜脈麻醉,七氟烷吸入麻醉具有調節(jié)麻醉深度便捷、見效快的優(yōu)勢,有研究認為,單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可導致80%術后患兒發(fā)生躁動,而靜吸復合麻醉可明顯降低躁動的發(fā)生率,同時還可在保留鎮(zhèn)痛效果的同時,改善麻醉持續(xù)時間[2]。鑒于此,本研究通過應用不同的麻醉方法,旨在觀察其對扁桃體腺樣體切除術患兒術后躁動與血流動力學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湖南航天醫(yī)院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擬行扁桃體腺樣體切除術的80例患兒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患兒22例,女患兒18例;年齡3~6歲,平均(4.65±1.31)歲;體質量12~24 kg,平均(18.59±3.14)kg。觀察組中男患兒23例,女患兒17例;年齡3~6歲,平均(4.32±1.31)歲;體質量12~24 kg,平均(18.61±3.09)kg。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具備扁桃體腺樣體切除術指征者;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ASA)[3]分級I ~ Ⅱ級者等。排除標準:患有支氣管炎或其他呼吸道疾病者;患有先天性疾病者;存在麻醉禁忌證者等。本研究已經(jīng)院內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兒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麻醉方法 兩組患兒均于手術前禁飲、禁食,術中建立靜脈通路,監(jiān)測生命體征。靜脈麻醉誘導方法:患兒均接受靜脈注射咪達唑侖注射液(宜昌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67040,規(guī)格:2 mL∶2 mg)0.05 mg/kg,丙泊酚乳狀注射液(四川國瑞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30115,規(guī)格:20 mL∶0.2 g)2.5 mg/kg,枸櫞酸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42022076,規(guī)格:2 mL∶0.1 mg)3 μg/kg。麻醉誘導完成后行氣管插管正壓通氣。麻醉維持方法:對照組患兒術中使用丙泊酚8~11 mg/(kg·h),注射用鹽酸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30197,規(guī)格:1 mg/支)1~3 μg/(kg·min)靜脈泵入至手術結束。觀察組患兒術中使用吸入用七氟烷(上海恒瑞醫(y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0172,規(guī)格:120 mL/支),維持濃度為2.0%~3.5%,手術止血時停用,同時泵注丙泊酚4~6 mg/(kg·h),瑞芬太尼0.3~0.5 μg/(kg·min)至手術結束。
1.3 觀察指標 ①統(tǒng)計兩組患兒手術相關指標,包括手術時間、拔管時間、蘇醒室停留時間、蘇醒期躁動情況等指標,蘇醒期躁動情況采用麻醉蘇醒期躁動量化評分表(PAED)[4]評估(嗜睡、鎮(zhèn)靜狀態(tài)為0分;清醒、配合完成操作為1分;哭鬧、不配合為2分;輕度煩躁、哭鬧,需要制動為3分;嚴重煩躁、定向力障礙、需按壓制動為4分)。②對比兩組患兒切皮前(T0)、手術開始后5 min(T1)、手術結束前5 min(T2)、拔管后5 min(T3)腦電雙頻指數(shù)(BIS),采用腦電雙頻指數(shù)監(jiān)護儀測定。③對比兩組患兒血流動力學指標,采用心電監(jiān)護儀測定T0~T3的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手術相關指標、BIS值、血流動力學指標均為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多時間點計量資料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手術相關指標 觀察組患兒拔管時間、蘇醒室停留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AED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但兩組間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手術相關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兒手術相關指標比較(±s)
注:PAED:麻醉蘇醒期躁動量化評分表。
?
2.2 BlS值 T0~T3時,兩組患兒BIS值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趨勢,但兩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BlS值比較(±s)
表2 兩組患兒BlS值比較(±s)
注:與T0比,*P<0.05;與T1比,#P<0.05;與T2比,△P<0.05。BIS:腦電雙頻指數(shù)。
?
2.3 血流動力學 T0~T3時兩組患兒MAP、HR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趨勢,且T1時,觀察組患兒MAP、HR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但T0、T2、T3時兩組患兒MAP、HR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患兒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s)
注:與T0比,*P<0.05;與T1比,#P<0.05;與T2比,△P<0.05。MAP:平均動脈壓;HR:心率。1 mmHg=0.133 kPa。
?
臨床發(fā)現(xiàn),麻醉蘇醒期躁動的發(fā)生率可達12%~13%,而一旦發(fā)生,則可出現(xiàn)麻醉蘇醒時間延長、手術切口裂開等不良后果[5]。而由于小兒生理、病理的特殊性,小兒麻醉的選擇仍是麻醉科一直重視的問題。全憑靜脈麻醉憑借其可控性好的優(yōu)勢被普遍應用,但易導致術后患兒在麻醉作用下出現(xiàn)呼吸道阻塞,誘發(fā)躁動,進而影響HR、血壓[6]。
七氟烷作為臨床常用的吸入型全身麻醉藥,具有誘導快、溶解度低的優(yōu)點,麻醉深度容易掌握,且對腦內代謝影響較小,血藥濃度達峰時間短,可有效降低呼吸抑制的發(fā)生率;瑞芬太尼具有見效快、不良反應少的優(yōu)點,在靜脈持續(xù)輸注下,能快速穩(wěn)定血藥濃度;丙泊酚屬于短效靜脈麻醉藥,持續(xù)輸入后無蓄積,可減少患兒的應激反應,有研究表示,將上述3種藥物聯(lián)合應用,采用靜吸復合麻醉可有效加強鎮(zhèn)痛效果,降低躁動率[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拔管、蘇醒室停留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蘇醒期躁動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但兩組間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靜吸復合麻醉可在不影響手術進程的情況下,有效縮短扁桃體腺樣體切除術患兒的蘇醒時間,減少躁動的發(fā)生。同時本研究采用BIS水平來判斷患兒鎮(zhèn)靜水平與麻醉深度,發(fā)現(xiàn)T0~T3時,兩組患兒BIS值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則提示兩組患兒的麻醉深度與鎮(zhèn)靜水平一致。
全身麻醉后,患者易由心肌供氧量不足、應激反應等因素引起HR升高、血壓升高,進而出現(xiàn)頭暈甚至暈厥等現(xiàn)象[8]。因此,術中維持血流動力學的穩(wěn)定對手術的順利進行尤為重要。靜吸復合麻醉中,七氟烷具有肌松樣的藥理活性,可通過增強麻醉效果,有效減少丙泊酚、瑞芬太尼的劑量,減少麻醉藥物對機體的刺激,緩解由于大劑量使用麻醉藥物造成的生命體征波動[9]。本研究結果顯示,T0~T3時兩組患兒MAP、HR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趨勢,且T1時,觀察組患兒MAP、HR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在小兒扁桃體腺樣體切除術中,采用靜吸復合麻醉對患兒機體血流動力學影響相對較小,安全性較高。
綜上,在小兒扁桃體腺樣體切除術中,應用靜吸復合麻醉可在穩(wěn)定患兒血流動力學的基礎上,有效縮短術后蘇醒時間,減少蘇醒期躁動,建議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