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曉吉
(江西省撫州市東臨新區(qū)紅亮小學,江西 撫州 331805)
從學科性質來說,識字課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起到了關鍵作用。具體來說,學生通過大量的生字詞書寫和練習,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還能為今后的學習積累豐富的文學素養(yǎng)。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提高學生識字能力的重要性。近幾年,在新課標改革的背景下,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識字教學需求也發(fā)生了一定程度的轉變,如何最大程度上貼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心理、性格特征,針對性地為學生購進具備較強趣味性、實用性的教材教具,也成為了現(xiàn)階段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在小學用新課標改革發(fā)展的背景下,識字能力培養(yǎng)作為這一教學目標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中開展對學生識字能力的培養(yǎng)工作已然開展了數(shù)年的時間,截止目前雖然我國現(xiàn)有識字能力培養(yǎng)已經(jīng)獲得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但是,我國針對這一問題專項研究的時間較短,導致原有的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仍舊存在一定的不足。
識字對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是最基本的學習任務,也是基于當前的學習和生活需求的首要任務。只有保證學生擁有充足的詞匯量,學生在語文學習的其他環(huán)節(jié)才能順利進行,同時在進行其他學科的學習時才能更加高效。因此,提高識字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成為低年段語文教師關注的重點之一。
在素質教育理念之下,傳統(tǒng)的被動式識字教學已經(jīng)不適應目前的教學環(huán)境和要求,如果長期持續(xù)下去,不僅會使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甚至會降低學生對識字的興趣。所以,教師可以采用整合式的主題教學法,以閱讀材料為依托,以閱讀教學為載體,在主題閱讀中完成相應的識字教學任務。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將閱讀與識字作為一個整體的單元來進行,以閱讀文章為主體。在針對一篇文章進行講解之前,教師需要先將文章中的重點字詞以及較為復雜的字詞單獨列出,讓學生朗讀熟悉,并且組織一些趣味性的游戲活動和講解手段來幫助學生對字詞的讀音進行記憶。之后,教師可以根據(jù)文章的內容來創(chuàng)設情境,并且在這一情境中將重點字詞進行代入性的講解。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字詞的含義,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最后,教師可以回歸主題,將字詞還原到文章中,讓學生完成文章的閱讀和分析,并且以此來鞏固學生對字詞的記憶。
例如,在學習《黃山奇石》時,教師就可以先根據(jù)這篇課文的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觀賞黃山景致的情境。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如視頻、投影、圖片等來增強情境的代入感和真實感,豐富學生的個人體驗。在這樣的情境中,教師可以將課文中涉及的重點字詞與相應的描述場景進行結合。在學習“秀麗”“神奇”“有趣”等形容詞時,教師可以搭配課文中所描述的奇石或者其他景觀的圖片,為了便于小學生理解,也可以搭配相應的表情包來輔助學生理解這一詞語所帶有的情感色彩。而在這種圖文結合的識字教學環(huán)節(jié)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并且簡單復述文章的內容,加強學生對字詞的理解性記憶。通過閱讀載體的主題式識字教學,不僅能使低年級的小學生充分感受到識字的趣味所在,激發(fā)學生對識字教學的興趣,更能降低學生理解和記憶字詞的難度,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學習效率。
縱觀以往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能力培養(yǎng)經(jīng)驗,筆者認為在未來的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也應在實際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為學生們創(chuàng)設更加生活化、趣味化的場景,提升學生參與語文識字能力培養(yǎng)的積極性和自主性,以此激發(fā)學生們對于 識字能力的探索能力,從而實現(xiàn)對學生識字能力的提升目標。比如,在進行小學語文《春夏秋冬》課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就可以結合課堂中現(xiàn)有的多媒體資源,為學生們營造與課程內容相符的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們在趣味的環(huán)境中逐步體會到識字能力培養(yǎng)對其成長、學習所帶來的積極影響,以此提升后續(xù)學生參與識字能力培養(yǎng)的積極性。與此同時,就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還可以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實際識字能力培養(yǎng)需求,適度地開展圖文結合教學,通過引入符合教育側重的圖畫書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漢字精髓所在,以此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
“美文誦讀”是理解、感悟課文的捷徑。學生在誦讀中,積累了景物描寫的語言和手法;在品詞品句中,自然而然地就把這些好詞佳句記憶在腦中,豐富了自己的“語言倉庫”。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以情感為紐帶,以誦讀為主線,讓學生在讀中激趣,在讀中想象,在讀中感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如在教學《白公鵝》時,教師在學生熟讀課文之后,可以讓學生圈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如“它走起路來慢條斯理,仔細掂量著每一步?!薄爱敯座Z在淺水灘里挺直身子,扇動起兩只長長的有力翅膀時,水面上便泛起層層漣漪,岸邊的蘆葦也會沙沙作響?!比缓笥^察課文插圖,邊誦讀邊表演,在誦讀中揣摩,體會作者語言的幽默風趣,感悟擬人和夸張寫法的妙處,進而意會到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時,誦讀的過程也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綜上所述,縱觀小學語文的發(fā)展現(xiàn)狀,我們能夠看出識字教學對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積累具有獨特的作用。但是,由于識字學習只屬于語文教學的某一部分,所以容易被教育工作者所忽略,而且也沒有建立專門的識字課堂,從而降低了學生對生字的運用能力和識讀水平。因此,小學低年段識字教學需要優(yōu)化策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再現(xiàn)場景等方式,教師可以把閱讀文章作為識字教學的載體,開展理解性的識字講解教學,從而提高學生對識字教學的興趣,提高語文識字教學的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