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功
(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文物保管所,河北 秦皇島 066000)
博物館自身具有一定特殊性,其核心在于傳播歷史文化、充分展示我國歷史精神內涵,促使觀賞者可通過文物真實感知當時風土人情、藝術風氣等。博物館自身承擔的責任較大,需充分向觀賞者提供文物風采,現下博物館陳列展覽觀賞性持續(xù)性弱化,觀賞者數量急劇遞減,影響其自身社會功能發(fā)揮。同時,博物館并非為商業(yè)性組織,但仍存在收費參觀制度,其為博物館發(fā)展提供主要資金支撐,觀賞者數量減少促使其經濟效益驟減,從多方面考量博物館均需結合時代發(fā)展潮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陳列文物在展覽時觀賞性,凸顯其自身的良好功效,為觀賞者傳輸文化精髓,感知當時人類智慧結晶。
隨著經濟高速發(fā)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持續(xù)性提高,強調物質基礎的同時,更注重精神層面追求,尤其針對我國歷史文化研究及探索。博物館作為廣大群眾深層次解讀歷史文化、發(fā)展背景重要途徑,相關人員進行文物藏品陳列展覽時,需保證其擁有良好的觀賞性,方可保證觀賞者完整掌握文物背后內容。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提升觀賞性重要價值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時代發(fā)展需求
我國原有展陳實踐中過度注重思想性、學術性及知識性,對觀賞性有所忽視,對其缺乏正確認知。隨著時代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各類視覺藝術形式和路徑逐步趨于多元化,對觀眾焦點競爭日漸激烈,單一化陳列展覽方式無法吸引更多公眾。現下擁有營造陳列展覽觀賞性客觀條件,人們自身眼界擴展,新材料、新技術不斷興起及應用,為觀賞性滿足時代發(fā)展趨勢提供保證。
2.以人為本的要求
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主要為大眾提供服務,若想從本質掌握人們實際需求,掌握觀賞者自身審美取向、價值觀念,從而通過陳列展覽實現公眾參訪目標。觀賞者參觀博物館陳列展陳欲望主要源于好奇、慕名等,需積極吻合以人為本理念,為人們提供良好的視覺沖擊。
3.求知
處于學習階段群體而言,博物館作為一個汲取相關知識最佳途徑,青少年可在博物館中學習課本上未知知識,其也被稱之為“第二課堂”。以往觀眾提供學習固化難以受觀眾青睞,人們樂于接受的便是互動交流新鮮方式。
4.尋趣
隨著時代高速發(fā)展,不少觀賞者前往博物館逐步趨于趣味性,希望通過更多視覺沖擊,探索有趣物質,實現娛樂、休閑目標。
博物館內文物陳列展覽為人們提供視覺作品,若想實現良好的展示成效,要求其具備良好的觀賞性,展品自身既有觀賞性,又有思想性、知識性,按照展示藝術自身要求,展品自身思想性與觀賞性密切相關,二者相輔相成。
立足觀賞者層面分析,事物是否具備良好的觀賞性,以及觀賞性高低,主要取決于事物呈現方式是否與自身審美相匹配,若并未吻合觀賞者自身審美便無觀賞性。該背景條件下,從現代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表現形式分析,部分博物館均將文物放置于透明陳列柜內,并聯合文字進行描述,以此為觀賞人員掌握該文物歷史背景及相關信息,該方式可實現信息傳遞作用,但長期層面若始終通過此種方式展覽,促使觀賞者出現審美疲勞,倍感同質化帶來不良影響。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類型單一,影響觀賞性長效性。
若觀賞者欣賞某物品過程中,難以從中感知體會,促使該事物在觀賞者視角缺少觀賞性,此種現象在博物館才陳列文物中尤其凸顯。博物館內文物配置清晰文字予以解說,同時通過館內人員進行優(yōu)化升級,但原有文物歷經多年歷史,與現下社會主流意識觀念難以保持匹配,單一性文字與講解難以確保觀賞者提供良好的感知。針對年代越久遠、鮮為人知的不文物易產生此類現象,人們初期多存在一定的興趣,隨著時間持續(xù)性推移便會恢復原狀,觀賞者難以從博物館文物中有所感知,主要因其展覽方式過于直觀,固有文字解釋方式難以淡化直觀性,文物信息傳遞過于直接畫,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碰撞火花,傳統文化難以有效傳遞,觀賞者難以有所感知[1]。
現下博物館文物陳列觀賞性表現不佳,博物館自身社會功能及整體收益降低,需進一步思考提升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觀賞性。需積極明晰影響其自身觀賞性成效核心因素,結合現下時代發(fā)展狀況,從多視角提出文物陳列展覽觀賞性提升建議,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
針對上述文物陳列展覽形式單一化,并不吻合現下觀賞者自身審美問題,需將形式創(chuàng)新作為切入點,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其形式更具豐富性,對博物館陳列展覽進行層次化設計,可從宏觀、微觀層面增加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自身觀賞性。
1.豐富文物陳列展覽形式
文物陳列展覽形式對觀賞者微觀層面觀賞性判定具有直接性影響,若博物館陳列展覽均使用形式相同,便會形成嚴重同質化,為有效解決該瓶頸需豐富文物陳列展覽形式,促使其更具豐富性,可從整體外觀、展覽方式著手:一方面,文物陳列柜外觀。為保證觀賞者可多視角欣賞參觀萬物,其陳列柜需為透明,但不干擾文物參觀基礎上可進行優(yōu)化設計??稍陉惲泄裆侠L制圖案,促使其更具活力,豐富其展覽形式,增強其自身觀賞性。另一方面,文物陳列展覽方式。現下多數博物館陳列展覽方式較為單一,此種方式易導致觀賞者審美疲勞,弱化文物自身觀賞性,博物館可充分借力現下先進技術,對其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如敦煌莫高窟文物展示中使用全息投影技術,促使觀賞者可真實體驗文物自身韻味,深層次掌握文物自身結構,聯合文字解釋,實現思想共鳴及情感體驗提升[2]。
2.注重層次化設計
層次化設計主要是從宏觀整體視角對博物館陳列展覽觀賞性提升舉措,主要強調文物陳列展覽整體布局優(yōu)化。首先,整體規(guī)劃布局層面,博物館處于文物陳列展覽中可增設明晰化思想主題,以為核心著力點開展層次化設計,促使視野內所有事物構成多層次,如某博物館按照陳列實際文物朝代時間,設定“三國主題”且與“諸葛亮”相關,整體布局模仿“八陣圖”中某軍陣設計,充分應用博物館中梁柱結構,促使布局更具層次感,凸顯設計創(chuàng)新性,吸引觀賞者自身觀賞興趣。其次,整體組合配置層面,依照布局設計博物館,可呈現多樣化布局形式,以此增加點綴性設計,可進一步強化文物陳列展覽自身觀賞性。如某博物館陳列文物朝代以楚漢為主,該時期內最為典型的事件為“楚漢爭霸”,所以處于該博物館內確定中心線,隨后結合整體布局設計,將楚國、漢國自身文物分別置于兩側,依照軍陣方式排列,每個文物下地面設計人物圖案,以此代表楚漢士兵,陳列柜正處于各人物軀干部位,將中心線設計正如河流,以此仿真楚河邊界,為觀賞者提供視覺盛宴,充分增強文物陳列展覽觀賞性。
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應局喲普一定的直觀性,但需精準性把握該尺度,過度促使其缺失引導性,難以保證觀賞者進行充分感知。為強化欣賞者在實際參觀過程中產生較強的代入感,感知文物帶來的文化信息,并通過歷史背景內容掌握實現思想情感共鳴,深層次感知文物自身價值,建議博物館在陳列展覽中增加現代化元素,以此為觀賞者做以引導。第一,燈光。燈光色彩多樣化,相互組合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為人們創(chuàng)設美感,博物館陳列展覽中可依托燈光藝術方式進行設計,利用不同顏色燈光凸顯文物,強化其自身觀賞性。第二,演化事物。演化事物適用于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中,其主要是某種文物在時間推移中不斷演變成為現代事物,其為人們帶來時空交錯觀感,促使觀賞者產生代入感,引導人們感知文物自身魅力[3]。
若想從本質層面強化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觀賞性,需積極以觀眾實際需求為出發(fā)點,博物館需重視觀眾自身體驗感,可從觀眾視角完善相關模式,積極調配多方面資源,延伸互動活動。針對部分博物館呈現書畫等作品,可力爭選取部分優(yōu)質作品原創(chuàng)作家進行現場創(chuàng)作,營造更佳的氛圍,增強行業(yè)內交流。博物館需積極與現下時代融合,不斷創(chuàng)新現下工作模式及理念,尤其為現下融媒體帶來沖擊,只有不斷采取優(yōu)質的策略增強文物陳列展覽觀賞性,方可吸引更多觀眾。博物館可通過微博、微信等反饋平臺掌握觀眾自身留言,掌握其自身工作成效,加強各類先進技術應用,展示更真實的畫面[4]。
博物館陳列展覽主要針對廣大觀眾,不同觀眾自身審美、興趣愛好存在差異性,對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要求不一,所以需做好市場調研,掌握其自身文化需求,結合其實際需求精準性開展工作,如此實現更加的展覽成效。博物館需加大資金投入,為觀眾現場體驗感知提供物質保障,促使觀賞者可自行融入陳列展覽中,強化互動參與性,針對不同觀眾自身審美及喜好設定不同主題,豐富博物館陳列展覽范圍,保證動態(tài)化創(chuàng)新設計策略,隨著觀賞者自身實際需求進行動態(tài)化變更工作模式。
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自身觀賞性對其功能發(fā)揮、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價值,需對其加以重視,現下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中觀賞性不佳因素較多,需積極深究其核心因素,從多視角采取有效解決措施,增強文物陳列展覽觀賞性,促進其自身社會功能發(fā)揮,保證其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