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麗娟 鐘宏偉
開展形式多樣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教育,是現(xiàn)今社會文明發(fā)展的需要?,F(xiàn)在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得到家庭和社會的關愛是非常多的,許多學生都沒有與人交往的良好溝通能力,物質條件的滿足讓學生學不到“吃苦”精神,挫折教育的缺失,讓學生們面對“失敗”時無所適從,故此對心理方面的輔導就變得尤為重要。心理素質教育的引導就是當今素質教育的底色,并將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基礎,心理素質的強大對將來適應社會、服務社會,都將有著重要意義。
1 研究目的和任務
(1)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配對樣本T檢驗、分組樣本T檢驗等統(tǒng)計方法,通過T檢驗的數(shù)據(jù)分析體育運動對小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實踐研究。
(2)根據(jù)T檢驗結果分析,深入分析體育運動與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相關關系,并給出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建議。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本文研究對象為佛山市禪城區(qū)全體公、民辦68所小學,共發(fā)放調查問卷6800份(每間100份),回收有效問卷6740份,其中男生3850人,女生2890人;6-8歲2010人,9-10歲2230人,11歲以上2500人。
2.2 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發(fā)放問卷6800份,廣泛且深入了解目前小學生的體育運動對小學生心理健康影響,認真總結調查問卷所得數(shù)據(jù)并加以分析小學生心理現(xiàn)狀。
(2)文獻資料法:查閱相關文獻,了解相關研究現(xiàn)狀,明確本研究之目的。
(3)數(shù)理統(tǒng)計法:通過T檢驗的數(shù)據(jù)分析,是否喜歡運動與情緒癥狀、多動、親社會行為相關;周鍛煉的次數(shù)與情緒癥狀、同伴交往、親社會行為三維度相關關系。
3 結果與分析
3.1 心理健康教育日益重視
心理健康,就是一種健康的一大組成部分、成長過程中心理變化的情況,表現(xiàn)為對生活的熱愛,積極的心理活動,較好的社會適應性,積極地在事物面前體驗和感知生活,激發(fā)自己的潛能發(fā)揮積極的社會能動性。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現(xiàn)今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減少各種意外情況的發(fā)生,維持社會安定繁榮,學校安穩(wěn)運行,孩子家庭歡樂的預防針。心理健康是少年兒童健康成長必備的關鍵因素,學校作為少年兒童集聚最密集的場所,所以深入研究如何提高學生心理健康素質具有重大的意義。本文為了解現(xiàn)今小學心理健康的情況,特發(fā)放心理健康“長處與困難問卷(SDQ)分維度題項量表”。
分析:情緒癥狀超出臨界值說明學生情緒時常處于低落狀態(tài),情緒敏感多變;而品行問題超出臨界值說明學生可能出現(xiàn)較多不良行為,如不分場合大吼大叫、撒謊、偷竊等;多動超出臨界值說明學生難以集中和維持注意,多動;同伴交往問題超出臨界值則說明學生社會交往存在一定問題,難以與同伴建立良好關系或是社會交往動機缺乏;親社會行為超出臨界值則說明學生的社會交往行為缺乏,可能顯得孤僻冷漠。困難總分超出臨界值就說明該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需受到關注與及時介入。
以上描述統(tǒng)計的結果說明,在1-6年級的小學生中,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同伴交往問題,其次是多動。大約有37.7%的小學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
3.2 參加體育運動有利于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體育運動是在室外較開闊的運動場上展開練習,有其特殊性。體育運動作為一直深受同學們喜愛,想要通過體育運動來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更能達到其預期設定的目標,通過學習開展體育運動,來逐步促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的,通過日積月累的體育運動習慣,不僅孩子們就可以學會更好的控制自我情緒,更能在面對生活中各種不良情緒時采取正確的面對方式,提高抗壓能力,掌握與人相處、團結協(xié)作、頑強拼搏等等好的品性,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言而喻。
分析:喜歡運動與不喜歡運動的學生在情緒癥狀和親社會行為兩個維度存在差異,喜歡運動的學生與不喜歡運動的學生在情緒癥狀p值<0.05,代表兩者具有顯著性差異,喜歡運動的學生與不喜歡運動的學生在親社會行為上P<0.01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3.3 體育運動緩解不良情緒、提升學生社交能力及提升學生抗壓能力
小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集體活動時和小伙伴們一起參與到運動中,感受體育運動帶給自己的歡愉,排解生活里的不良情緒;充分應用孩子的好動天性,利用高強度的運動出汗排解身體的陰郁,中強度的練習增加運動樂趣,低強度的運動游戲放松來舒緩身心從而達到體育運動舒緩學生的不良情緒的狀態(tài),在體育運動中,常常會有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單人、分組、小團體等模式都可以在不同的運動組織形式中加強學生們的交往;體育運動中,可以在體育活動組織利用各種活動組織手段,來提升學生的抗壓指數(shù),通過多樣的體育運動方式培養(yǎng)學生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可以組織各種競賽體育模式,來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比賽過程中學生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利用競賽法在競爭的條件下進行學習,就可以充分體會到參與競爭的感覺;學生便會知道輸與贏得真實感受,學會面對生活中的輸贏,進而享受比賽的過程,容易養(yǎng)成好的意志品質,不會輕言放棄,達到體育運動提升學生抗壓能力,培養(yǎng)學生頑強拼搏、堅持不懈、永不言棄的意志品質的良好效果。
分析:周運動頻率兩次以下和兩次以上的學生情緒癥狀、親社會行為、困難總分三項上存在差異,周運動頻率兩次以下和兩次以上的學生在情緒癥狀上P<0.05,代表周運動頻率兩次以下和兩次以上的學生情緒癥狀具有顯著性差異,周運動頻率兩次以下和兩次以上的學生親社會行為P<0.01,代表周運動頻率兩次以下和兩次以上的學生親社會行為癥狀上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在困難總分上P<0.05,代表周運動頻率兩次以下和兩次以上的學生困難總分上具有顯著性差異。
3.4 體育運動與各變量間的相關關系
由上述可知體育運動與學生情緒癥狀、多動、同伴交往、親社會行為都有著密不可分的相關關系,小學生是否喜歡運動會影響到自身的情緒、多動與親社會行為,每周的鍛煉次數(shù)亦會影響到本人的情緒癥狀、同伴交往能力及親社會行為。
分析:是否喜歡運動與情緒癥狀、多動P<0.05,是否喜歡運動與情緒癥狀、多動具有顯著性差異,親社會行為P<0.01,是否喜歡運動與親社會行為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周鍛煉的次數(shù)與情緒癥狀、同伴交往P<0.01,周鍛煉的次數(shù)與情緒癥狀、同伴交往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關系、親社會行為P<0.05,周鍛煉的次數(shù)與親社會行為有顯著性差異關系。
4 結論與建議
4.1 體育運動在實踐中證實可以改善學生的情緒癥狀,排解自身的不良情緒,提升小學生的抗壓能力,培養(yǎng)小學生的意志力。
4.2 體育運動在活動中可以提高學生的同伴交往能力,改善學生的社交障礙,提升學生的社交能力。
4.3 體育運動在活動中可以提高學生的親社會行為,樂于分享,善于溝通,肯于互助,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幫助他人的優(yōu)良品質。
4.4 體育運動有利于改善學生心理健康狀態(tài),應該在生活中多加注意培育學生體育運動的行為習慣。
(作者單位:1.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qū)南莊鎮(zhèn)羅南小學;2.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qū)教育發(fā)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