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
1 中學生啦啦操教學現(xiàn)狀
當代中學生充滿活力,對任何新事物都積極主動,為啦啦操的發(fā)展提供了便利,并且中學校園文化活動比較豐富,經(jīng)常舉辦各項運動的大小賽事,為參加啦啦操運動的學生提供了較多的展示平臺,因此,啦啦操運動在中學的發(fā)展非常有潛力。另外,在中學體育教育中,主要是提高學生的體能,使學生得到充分鍛煉為目的,在之前的傳統(tǒng)體育運動中,教師多采取“放羊”政策,旨在看好學生,至于大部分的學生并沒有在運動中得到充分的體育鍛煉,反而對體育運動產(chǎn)生了消極、敷衍的態(tài)度。
2 中學生啦啦操教學展對策
2.1 科學設計啦啦操導入環(huán)節(jié)
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應用啦啦操,要求教師必須要對啦啦操的背景及發(fā)展歷史進行介紹,據(jù)此來提高學生對啦啦操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與啦啦操訓練和比賽相關的視頻,通過生動、有活力的視頻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感受到啦啦操中傳遞出來的激情,從而使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啦啦操的學習與訓練中來。同時,教師也可以邀請有經(jīng)驗的同學給大家介紹和表演啦啦操,通過同學之間的激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采取這樣的導入方式,能夠使啦啦操課堂更加活躍,使學生受到鼓舞,放松心情地參加到啦啦操學習中來。
2.2 重視開展基礎訓練課
啦啦操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必須要與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情況相符合,并要求教師明確教學目標和任務。因此,在啦啦操授課教學中,要求教師根據(jù)教學任務,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分解,在動作講解時要演示到位,規(guī)范操作,可以從動作操作熟練和規(guī)范的學生中選擇代表,指導其他同學一起學習。也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以小組的方式對動作進行解析與練習。通過這些簡單、基礎的訓練課程安排,讓學生清楚啦啦操的動作和運動方式,然后將啦啦操與音樂節(jié)奏結合起來,使學生在音樂的帶動下,提高對啦啦操的學習興趣。
2.3 實施綜合訓練的方式
綜合性訓練是基于基礎性訓練開展的,將零散的啦啦操動作與音樂進行結合練習。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一邊鞏固、一邊學習新動作的方式,將新舊動作的訓練結合起來。同時,教師也可以采取小組游戲的方式,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動作進行演練,以此來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提高學生對啦啦操學習的重視程度。此外,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提升教學的效果,教師可以將啦啦操與舞蹈結合到一起,引入一些其他的舞蹈學習的內(nèi)容,比如爵士舞、街舞等都是中學生比較喜愛的。通過接觸不同形式的舞蹈,可以對學生的身體協(xié)調(diào)性進行鍛煉,也能夠使學生感受到啦啦操課堂的學習樂趣。
2.4 強化課后練習
在課堂上教師會對學生的動作進行指導,使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中熟悉每一個動作,并對具體的動作細節(jié)進行糾正,然后引導學生在課下結合音樂進行不斷的鞏固與練習。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性,每個學生的動作完成質(zhì)量都是不同的,所以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和任務安排。在啦啦操學習中,強化課后的鞏固訓練對整套動作的展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練習過程中要求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進行充分的分析,然后根據(jù)個體差異性進行分組,針對動作不到位的學生進行特殊指導,強化動作的規(guī)范性。對于節(jié)奏感不好的學生則加強節(jié)奏感的訓練。啦啦操是一項集體訓練項目,對于動作的一致性有較高的要求,所以必須要強化課后鞏固練習,使學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并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
2.5 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能夠降低學生對于啦啦操學習的抵觸情緒,并使學生在愉悅、輕松的狀態(tài)下進行啦啦操的學習。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shù)貏?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內(nèi)心的想象之下將身體動作結合進去,通過有趣的場景和特定的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課堂中入情入景,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強化他們對啦啦操動作的理解。同時,在整個啦啦操學習與訓練中,集視頻、音樂、動畫為一體的教學模式,不僅使學生充分地掌握了啦啦操相關的知識,也能夠通過良好的環(huán)境、趣味性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而教師也需要提高自身的表演與演示能力,對學生的動作進行科學的糾正與指導,使學生更加高效地投入到啦啦操的學習中。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啦啦操作為一項有氧運動,對發(fā)展中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鍛煉意志力,促進心理健康,提高審美能力,健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中學體育教學應認識到啦啦操學習的重要性,將啦啦操的作用和價值充分地發(fā)揮出來,在輔助體育教學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文錦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