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波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和施工過程中,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施工工藝是原材料的結構,常用的原材料主要是由鋼筋材料和混凝土材料組合而成,因此在實際施工中應用時,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并廣泛應用于建筑行業(yè)。因此,在建筑結構的實際應用過程中,有必要結合新的施工技術來保證基礎施工的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建筑施工;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分析研究
1鋼筋混凝土結構概述
鋼筋混凝土主要融合混凝土、鋼材兩種材料,改善彼此的缺點,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和特點,達到增強混凝土抗拉效果的目的,同時提高建筑結構抵抗不利因素和荷載增加的能力,從而提高建筑物的整體穩(wěn)定性。在建筑工程中,主梁、底板位置多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在混凝土的基礎上,采用鋼筋材料解決結構開裂和承載力不足的問題,從而提高結構的承載力和強度,進而實現(xiàn)建筑整體質量的提高。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應用鋼筋混凝土技術時,應明確結構的特點,包括以下特點:第一,復雜性。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采用鋼筋混凝土施工技術復雜度高,易受多種因素影響,因此必須嚴格控制每一個施工環(huán)節(jié)和步驟,提高施工質量。第二,脆弱性。在實際施工中,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質量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降低,其中施工原材料和環(huán)境溫度是非常關鍵的因素,因此,應加強對原材料和環(huán)境溫度的控制,以降低鋼筋混凝土的易損性。第三,可變性。變異性是指結構在建設工程過程中受到過大荷載的影響,導致結構整體變形、彎曲等不利條件。由于工作面施工較多,在施工的不同階段會發(fā)生材料、工藝等方面的變化和調整,同時施工工藝的變化也會導致混凝土結構體系承載力的變化,從而出現(xiàn)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變異。
2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應用優(yōu)勢
鋼筋混凝土結構可以補充鋼筋和混凝土的性能優(yōu)勢。目前,隨著相關基礎理論研究的成熟,鋼筋和混凝土的實際性能得到顯著提高,抗拉強度、抗壓強度、荷載指數(shù)等技術參數(shù)得到顯著提高,為加快高層建筑工程的健康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鋼筋混凝土結構具有較強的抗震防爆能力。鋼筋混凝土結構在特定的施工工藝下與特定的結構形成有機體,具有其他結構所不具備的抗震防爆性能,對提高建筑結構的整體穩(wěn)定性起著直接作用。
鋼筋混凝土結構具有經(jīng)濟成本低、施工操作方便、施工技術日趨成熟、原材料來源相對廣泛、經(jīng)濟性強、施工方便等優(yōu)點。
3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在建筑施工中的應用分析
3.1施工準備
住宅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準備階段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做好施工設計。注意施工現(xiàn)場的整體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分析建筑物周圍的環(huán)境因素,評估環(huán)境因素對房屋施工的潛在影響,設計鋼筋混凝土強度,建筑在此基礎上應用結構技術,確保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二是選擇好的建筑材料。選擇水泥時應特別小心。由于水泥的質量直接影響混凝土的強度,因此有必要根據(jù)結構設計嚴格控制水泥的規(guī)格和質量。特別是關于水泥的質量規(guī)范,作為鋼筋混凝土不可缺少的重要建筑材料,水泥的規(guī)格和質量直接關系到施工質量。另一方面,在選擇混凝土礫石材料時,要充分考慮礫石的含水量和平均粒徑,分析摻有雜質的礫石,選擇合適的材料應與實際的建筑設計相結合,確保建筑設計的安全系數(shù)符合相關要求。
3.2模板施工技術
首先,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模板構建系統(tǒng)。模板施工系統(tǒng)完成后,安裝腳手架,控制模板的吊頂高度和設計高度。同時,為了控制腳手架的受力面積,采用強夯法提高腳手架的穩(wěn)定性,以確保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施工安全和質量。鋼筋混凝土模板施工完成后,可保證混凝土模板的施工質量。
接下來,要做模板拆除工作。脫模是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合理設置拆模時間、順序及相關防護措施,確保拆模順利完成,避免混凝土結構損壞。為保證脫模順利進行,必須充分掌握混凝土的凝結時間和施工溫度,解決模板與混凝土表面的粘結問題。同時,要做好混凝土轉角等重要部位的保護工作,直到鋼筋混凝土結構強度達到要求后,方可拆除模板。模板拆除后,應進行清潔并妥善保管。
3.3鋼筋綁扎技術
鋼筋是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在建筑結構施工中,特別是框架-剪力墻施工過程中,要做好鋼筋的綁扎和連接。具體控制措施如下。1)提高鋼筋框架的固定效果采用定型模具和鐵絲配件,按照施工標準進行鋼筋固定處理,并對鋼筋固定效果進行檢驗,以避免鋼筋移位影響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2)為保證焊接質量符合要求,對直徑較大的鋼筋采用電渣壓力焊方法進行焊接。對于直徑較小的鋼筋,可采用綁扎焊接的方式。焊接時,必須科學設置焊接距離。另外,在高層混凝土結構剪力墻施工中,鋼筋用量較大,梁柱節(jié)點較密集,施工中應科學設置梁柱節(jié)點的位置和施工順序,避免因施工順序不當或位置不當而影響工程質量。在鋼筋綁扎施工前,必須做好相應的圖紙審查工作,同時確認鋼筋的焊接位置和規(guī)格,為后續(xù)施工環(huán)節(jié)打下堅實的基礎。
3.4混凝土施工
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混凝土施工中的澆筑、振搗、養(yǎng)護是最關鍵的三個環(huán)節(jié),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直接決定著混凝土的質量。
一是混凝土澆筑技術。目前,混凝土澆筑多采用泵送法。在澆筑過程中,首先要科學配置混凝土材料,通過試驗確定最佳配合比。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盡量避免間歇,如遇特殊情況必須暫停,然后保護一層混凝土,在初凝前繼續(xù)澆筑并做好振搗,避免出現(xiàn)故障、裂縫等問題。分層澆筑、分段澆筑是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常用的方法,如果采用分層、分段澆筑的方法,應注意控制每層澆筑厚度,混凝土澆筑應連續(xù)、有序,應減少施工縫,應及時對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面進行多次刮壓處理。
二是振動施工技術。澆筑混凝土后立即進行振搗處理,以提高混凝土的均勻性。由于振搗質量直接影響混凝土的密實度,因此應嚴格控制振搗作用。根據(jù)澆筑區(qū)域確定振搗設備,通常采用3~4根振搗棒振搗混凝土結構,移動間距不應大于振搗棒半徑的1.4倍,與模板的距離不應大于其半徑的0.5倍,振動棒插入下部攪拌土壤的深度不得小于50mm。振搗人員在施工過程中應注意觀察振搗部位有無氣泡、泥漿等問題,并對各振搗點進行連續(xù)振搗,避免漏振和過振。振動器應快速插入,緩慢拉出,以避免碰撞鋼結構。同時要保證振動均勻,按設計標準控制振動速度、時間、位置和順序。
第三,養(yǎng)護技術。固化過程中最關鍵的兩個因素是溫度和濕度。溫度是導致施工裂縫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混凝土內外溫差較大,很容易出現(xiàn)溫度裂縫。因此,在維修階段,如果環(huán)境溫度較高,有必要用水冷卻,以達到防潮的作用;如果溫度較低,用草簾、薄膜或固化毯覆蓋以保持外部溫度。在冬季,員工應特別注意保溫工作,這通常需要14天以上的維護工作。檢測人員要明確混凝土結構強度、穩(wěn)定性,當拆除標準后才能拆除模板。拆模后繼續(xù)進行保濕保養(yǎng),避免出現(xiàn)干縮裂縫。
4結論
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是住宅建設的重要施工技術之一。在施工過程中,應根據(jù)房屋建筑的實際設計進行有序高效的施工,加強技術細節(jié)管理,在提高房屋建筑安全性的同時,確保房屋建筑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王鵬. 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應用[J]. 建材與裝飾,2018(16):5-6.
[2]吳子鋒. 房屋建筑施工中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的應用分析[J]. 綠色環(huán)保建材,2018(06):161.
[3]楊皓杰. 芻議房屋建筑施工中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的應用[J]. 價值工程,2018,37(30):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