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富榮
我們班的蘭某某,是一個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經歷了父親由無比疼愛到逐漸冷漠再到父母離婚的巨大改變,后來由母親一人撫養(yǎng),最近幾年幾乎得不到父愛。他的母親是暴躁與關愛的混合型?,F在媽媽再婚組成新的家庭,繼父和弟弟都分享他原本就不多的母愛。而姥姥、姥爺的溺愛、冷漠的父愛、混合型的母愛,交織起來扭曲著,給孩子造成極大困擾。這么多的變化發(fā)生在一個小孩子身上,他實在是難以承受。于是慢慢由一個開朗樂觀的孩子變成現在這樣特別容易情緒失控的孩子。
他的情緒是那種暴風驟雨般的來得快去得快。他自己是個不太糊涂的孩子,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情緒跟夏天的天空一樣說變就變。有時候因此會招來許多的麻煩。但是他認為這有什么呀,我發(fā)泄完了,我心情好了!我沒有脾氣了。但是會給別人帶來許多的困擾。
我作為他的班主任,經常負責“善后”工作。常常是我跟那些受到委屈的孩子賠禮道歉,甚至是跟家長賠禮道歉。我知道,這個孩子的承受能力已經到了極限,不能再受到太多的刺激,如果再像要求一般孩子那樣要求他,他會崩潰,甚至做出極端的行為。為了保護他,我寧可讓其他老師誤會我管不了他,誤會我軟弱可欺,誤會我沒有招了。但是我知道我在愛護他,呵護他。只要是能讓他狂躁的心平靜下來,我受點委屈都沒關系。
我理解他,有的時候他因為情緒失控,還會口出臟話,甚至是一邊走一邊罵老師,有一次一個女同學還說:“老師,蘭某某罵您那?!蔽议_玩笑的說:“你還會扇風嗎?你還會點火嗎?”她也會意的笑了。我對大家說:“沒關系,他現在心里不舒服,難受,只要他罵我能消消氣,讓他的小火山降溫,不再爆發(fā),我就很開心了!”真是沒想到,我的這一番話居然打動了所有的學生。他們向我投來驚異的目光,忽而又投來佩服的表情。原來他們已經有區(qū)分善惡的能力,知道老師的良苦用心。委屈著自己也要呵護孩子的健康。我還和他的媽媽溝通,婉轉的告訴她孩子的脾氣暴躁好多時候跟她有關系,在平時的生活中要盡量用良好的溝通方式,理智的解決問題,而不是簡單粗暴的方式。家長特別認可,而且誠懇的說一定注意。無論是在學校還是放學回家 ,我總是惦記這個孩子 。一直想方設法的從科學角度理解他,用恰當的方法進行調整。例如我跟她媽媽溝通:您盡量多陪伴孩子,讓他感受到關愛。讓他的爸爸定期和孩子交流一下,吃個飯、遛個公園 ,增進一下感情。即使夫妻情份沒有了,也不能影響父子親情。讓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無私的愛。然后,又希望她的姥姥盡量與家里的教育保持一致,不能什么都隨孩子由性來。經過一段時間觀察了解,我發(fā)現孩子有好轉,但是有時候還會暴躁。后來,我學習家教課程,了解到解壓的好方法是蹬山。我把這個方法也告訴他的媽媽。每周蹬一次山,運動6個小時以上。孩子一周情緒都會比較平穩(wěn),因為壓力釋放是需要途徑的,不是在正常的活動中釋放,就是在招惹是非中釋放。所以有意義的運動是必須要有的。
我與他媽媽的溝通是持續(xù)的,多角度的。我把我知道的盡量讓家長們知道。
孩子們出現問題,就讓他們討論解決。10月12日班里出現了一個很常見的問題,蘭某某的桌子在“交通要道”上,太靠前影響孩子們的出行,所以我請他往后挪一下。他居然站起來使勁的往后擠,自己的桌子靠在了后面同學桌子上,一點空隙也沒有。我沒有當時搭理他,上課間操回來居然發(fā)現他把一列同學的桌椅空當都擠沒有了,同學們回來后只能站著。要是平時的我可能會嚴厲的批評他。今天我比較理智,在他這樣激動狀態(tài)下正面“沖突”會加劇他情緒惡化。于是我又冷靜了一分鐘快速想辦法:讓學生自己解決矛盾。讓其他四個小組的同學做觀眾,做評委。
我首先讓蘭某某說為什么這樣做。他說:因為別的同學一直往前擠造成了他的位置小,所以給他們都壓縮了。事情有些尷尬了。我馬上跳出這個怪圈,請其他同學發(fā)表意見。一個同學一本正經的說:“后面的同學都不擠不就成了。”這個小組的同學都有點驚愕,原本就是蘭某某的問題怎么和他們都牽扯到關系了。稍微片刻的沉默,一會兒有個同學說,是呀 ,他們后面的人都和其他組的同學對齊不就好了嗎。我越來越發(fā)現還是集體的智慧多。我慢慢的控制了局面。跟蘭某某說:“那現在你們這個組怎么辦?”大家好像特別有默契,都自覺的把桌椅排列整齊。而且大家都認識到表面上是蘭某某的問題,其實是一個組的問題。最后大家心平氣和的把桌椅調整好了。
通過這件事情我感覺教學相長,不但是知識和技能的增長,也有處理事情方式和態(tài)度的轉變。沒想到我的思想境界也在慢慢提升,處理問題也在越來越靈活。我要感謝這些孩子們!
通過許多事情,我的認識也有了一些提高。首先,王老師年齡比較大,對學校教育斷檔,對現在的孩子和家長了解較少,我應該提前和王老師多溝通滲透,時光流轉孩子變了,家長變了,我們的教育也要靈活應對了。另外,我不能像雞媽媽護著自己的小雞一樣的護著孩子。在適當的機會一定要多給他講道理,讓他懂得老師對他的關心不但在生活上,還在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上,以及思想境界的塑造上。最后我不得不承認,領導站的角度和普通教師還是有差距的。她的視角更加開闊,層次更高,理解得更深入,考慮得更加的全面。所以,我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多向他們請教。謙虛的做事情。多多理解每一個領導,每一位老師,每一個家長,每一個孩子。在處理問題上有理有據,有情有義,大局著眼小處著手。防微杜漸。一個人碰壁是會有的,貴在碰壁之后學會柔軟,學會轉彎,學會想辦法解決問題。但是未雨綢繆方位上。
老師應該懂得教育學,懂得心理學,甚至是營養(yǎng)學。我們的教育教學眼界還要更寬、更多元。教育工作實在是一項工程,是一項每天都接受挑戰(zhàn)的技術活。我發(fā)自內心的愛他們,學生平平安安健康成長是我最大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