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改芳
(河北 邯鄲 056000)
建筑混凝土結構作為建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耐久性能夠直接決定其使用壽命。針對建筑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能方面的研究一直是相關部門的研究重點,而建筑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能試驗是判斷建筑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能的有效途徑。在我國,針對建筑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能試驗研究中,普遍通過計算建筑混凝土結構硬度以及承載力的方式,測試建筑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能。但由于建筑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能是一個變化的過程,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而改變,因此,必須以動態(tài)的視角進行建筑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能試驗。
混凝土結構在實際的多層建筑施工中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以下內容為結構的主要特點:
凡是利用結構設計的建筑工程,施工單位都可以對其的工程造價實施有效掌控,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整體的施工成本,確保工程施工的整體質量,由此可以看出,混凝土結構不僅具有一定的經(jīng)濟性并且還能為工程建設提供質量保障。
結構不僅能夠對建筑物體的平面空間做出有效調整,并且還能滿足業(yè)主對居住的環(huán)境的不同需求。結構應用到建筑工程中,可以有效擴展其空間面積,提升其空間的利用效率,使得建筑物的整體結構布局顯得更加舒適與和諧。
在建筑工程的實際施工中,結構對構件質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這樣可以確保構件的制作更加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與此同時,還對施工人員的作業(yè)水平與技術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梁、柱是組成混凝土結構的關鍵性構件,該構件不僅要承受地震產生的作用力,同時還需要承受豎向荷載。因此,在設計過程中,必須要設計為雙向的結構體系,并且還需要確保該體系具有較強的側向剛度,這樣才可能會滿足設計規(guī)范。
切了進一步確保結構具有一定的延性,在進行實際的結構設計時,適當?shù)夭扇∫恍嬙齑胧?,例如,確定梁、柱之間的剪壓比、梁、柱的大小配筋率、柱的軸壓比等等。為了進一步滿足梁、柱的剪壓比以及柱的軸壓比要求,可以采用增加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或者增加梁、柱的截面面積來處理,只有滿足以上要求,就可以從根本上提升結構設計的延性。
在建筑工程建設過程中,混凝土結構的穩(wěn)定性、質量會影響建筑物的使用壽命、安全性,作為施工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應加強對各工序的監(jiān)督、管控工作,不斷強化施工技術,嚴格控制施工影響因素,確保下部結構的質量效果。在具體施工過程中,應確保施工的規(guī)范性,不斷豐富建筑工程結構施工內容,為建筑物安全使用提供科學保障,避免影響使用效果。與此同時,從材料選用、人員優(yōu)化配置、施工過程嚴格把控等方面入手,可使建筑工程結構施工更科學、高效,降低施工問題發(fā)生率,延長建筑物使用壽命。
應根據(jù)建筑物結構自身特性、施工要求,做好施工現(xiàn)場的監(jiān)督管理工作,并進行合理規(guī)劃,豐富施工技術內涵,科學應對施工風險。在加強建筑工程結構施工的過程中,應準確把握各工序的施工技術、要點,積極開展擴充基礎施工作業(yè),增強結構變形的對稱性,改善其整體應力狀態(tài),并合理應用混凝土施工技術,全面提升建筑工程擴充基礎施工水平,實現(xiàn)整體結構施工目標,提升施工質量。與此同時,應重視變形、加固理論的合理運用,減小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絕對位移,使整體結構應用具有良好的對稱性,以提升建筑物基礎施工水平、不斷優(yōu)化混凝土性能。
建筑物體最終所選用的基礎形式,是依據(jù)施工現(xiàn)象的地質條件以及建筑物的上部結構形式來確定的,例如,施工現(xiàn)場處于軟土地基層,那么樁基礎就是此類建筑所選用的地基基礎。然而,針對地基土層具備較強的承載力,并且對結構和上部荷載沒有較高要求的建筑物,一般情況下都是會采用天然的地基基礎。
施工單位在實施水泥混凝土澆筑作業(yè)計劃前,需要開展水泥承壓、接頭拉伸試驗,并嚴格落實測量工作,使混凝土在建筑實踐中的應用質量更可靠,不斷提升整體結構施工質量,增強混凝土的應用效果增強?;炷翝仓枰鶕?jù)相關步驟、流程進行施工,并嚴格控制混凝土材料的溫度、澆筑速度、振搗力度、時間等。以混凝土澆筑溫度為例,為了降低混凝土裂縫問題的發(fā)生概率,混凝土澆筑溫度應控制在5~30℃,并結合外界溫度調控澆筑速度,以提升混凝土澆筑效果。
在進行結構的設計時,要求相關人員必須嚴格遵照結構設計的標準和具體規(guī)范,必須要確保所設計的梁、柱中心線始終處于高度重合的狀態(tài),倘若在設計的過程中,兩者的中心線位置出現(xiàn)了不重合現(xiàn)象,那么在計算后期的結構時,必須要綜合且全面分析出梁柱節(jié)點在偏心作用下的受力情況。如果發(fā)現(xiàn)梁柱的中心線產生了大于梁寬度 25% 的偏心距時,我們就必須要對兩者之間的關系做出最為科學合理的調整,這樣才能有效確保所設計出的結構能夠滿足標準的設計要求。在綜合考慮多層混凝土結構的抗震性能時,如果發(fā)現(xiàn)兩者的中心線之間出現(xiàn)了大于柱體寬度25%的偏心距,那么,在梁柱的結點位置勢必會出現(xiàn)斜向或者豎向的裂縫,這樣不但會對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與居住性能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并且還會使結構的整體外觀受到影響。針對以上出現(xiàn)的問題,需要相關設計人員結合著實際的施工情況來做出相應的處理和調整,為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與功能提供保障。
眾所周知,多層混凝土結構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不但要承受垂直方向帶來的荷載,同時還承受水平方向帶來的荷載,因此,為了更好地提升和確保結構的設計質量,就需要設計出相對完善的雙向的梁、柱支撐體系,并且還需要確保該體系具有較高的抗側力能力。另外,側向支撐體系中的剛度要求必須要經(jīng)過精準化的計算來確定,這樣才能有效確保建筑工程施工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能滿足設計要求。
環(huán)境作為對于工程的建設質量因素而言是排在首位的。實踐中,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不僅僅表現(xiàn)在施工結果中,更表現(xiàn)在施工過程中。在施工過程中,涉及雨雪天氣就會使得工程暫停施工。對于不同天氣的特殊影響還需要考慮其影響因素對于工程的施工是否具備其他不良影響。例如,在梅雨天氣等具備腐蝕材料的環(huán)境下,需要充分考慮,使用鋼筋與混凝土的結合是否能夠實現(xiàn)抵抗腐蝕的環(huán)境因素。在對其進行設計時是否需要其他的材料進行替代或者是進行其他的措施,以此來增加耐久性功能。
理論是否先進對于工程建設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萍际巧a的第一要素,如果科學水平不先進,那么最后的結果難免會不如人意。在我國現(xiàn)階段的建筑設計中,想要保證上佳的施工效果,就需要對理論設計進行深入地學習。重點學習的內容就是設計理論是否符合耐久性的要求,是否能使得工程在結束之后達到耐久性的使用效果。實踐中,一些建筑物設計的使用結果表明,在設計之初,如果能夠首先將工程的耐久性使用擺在第一位,那么對于整個工程的施工結果將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也有設計人員充分意識到耐久性設計的重要性,但是在設計過程中并未從結構設計的角度分析,如何進行結構的設計以及原材料的使用才能夠做到使工程具備耐久性。這是工程建設過程中的一大通病,沒有理論支撐,或者是只有理論設計而無實踐經(jīng)驗,導致工程的耐久性不足。
原材料的使用對于工程的施工而言也具備較強的影響。其一,如果原材料的使用,不符合我國對于工程建設的國家質量標準或者是行業(yè)標準,那么原材料就肯定存在問題。如果過于粗制濫造,那么就會使工程在建設初期或者建設完畢初期就產生質量問題,影響工程的質量。其二,在特殊的環(huán)境因素影響下,對于建筑工程而言,需要具備特殊質量的混凝土原料。這時可能會需要在混凝土的混合過程中,添加夠比例的其他物質材料,對于這一材料的混合應當嚴格按照比例進行。如果對于把關不足,就會使得后續(xù)的施工出現(xiàn)問題,影響工程的質量。以上兩點因素,是對于原材料的把關不足導致的工程耐久性不足的原因。
在進行多層混凝土結構設計時,必須要結合以往經(jīng)驗初步擬定出結構中梁、柱截面的尺寸大小,并且在初步擬定時需要注意的一點是,要盡可能地掌控好梁、柱地線剛度之間的比例大小,并使其大于1.0,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滿足強柱弱梁的設計原則以及強節(jié)點的設計要求。在初步擬定好梁、柱的截面尺寸且整體的結構經(jīng)過了PKPM 軟件的精細化計算后,要對最終的計算結果進行規(guī)范化處理;一旦出現(xiàn)梁的裂縫寬度大于0.3;撓度值超過允許值;柱的超配筋及軸壓比高于規(guī)定的最大限度值的現(xiàn)象時,設計人員就可以通過提升混凝土標號或提升混凝土強度等級的方式來改善這一現(xiàn)象,然后在對其進行試算。對于梁、柱的配筋,可以選擇減小梁、柱的截面尺寸,還可以參照梁、柱的裂縫寬度與軸壓比,之后在進行試算;當梁、柱的截面尺寸經(jīng)嚴格計算后能夠滿足設計的基礎要求時,還需要認真且仔細地審查梁、柱的配筋率,這樣可以有效確保設計的經(jīng)濟性和最大的安全性。
在設計多層混凝土結構中梁的配筋時,需要將結構中梁的縱向鋼筋的配筋率掌控在0.5~1.5%的區(qū)間內,在確定配筋率的基礎上,可以適當?shù)剡x取一些直徑相對較小的鋼筋,這樣可以增加混凝土對其的包裹面積,同時還有利于縮小梁構件的實際裂縫寬度。單從地震影響的方面來講,為了更好地滿足強剪弱彎的設計要求,可以通過增加梁構件中的斜截面的受剪承載力,同時,還可以通過降低正截面中的受彎承載力。在對結構進行實際的設計時,可以讓梁端及梁中的負彎矩與正彎矩分別乘以0.85~1.0與1.1~1.3的系數(shù),或者增加2mm的兩端箍筋直徑。在設計多層混凝土結構中柱的配筋時,為了能夠更好地滿足抗震作用下的強柱弱梁要求,可以適當增加柱的構造配筋,適當降低梁的構造配筋。當真正發(fā)生地震時,可以確保梁在柱之前遭到破壞,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損失。由此可以看出,點算中的參數(shù)調整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另外,還可以讓結構中的縱向構造鋼筋的配筋率乘以 1.2~ 1.6 的系數(shù),進而實現(xiàn)滿足要求的目的。
結束語:通過以上分析可見,人們不僅關注多層房屋結構的適用范圍,并且其設計理念在當前的相關領域中也越來越被重視。盡管,多層房屋的結構設計要比高層建筑的結構設計簡單很多,但仍需注意其細節(jié)方面的設計。對此,相關設計人員要深入強化對多層房屋結構特性的學習和研究,不斷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相關的設計方案,只有從根本上消除各類建筑事故,才能更好地確保多層房屋結構設計技術的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