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領川 楊瑞連
(1.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文安鎮(zhèn)孟家務中心校,河北 廊坊 065800;2.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孫氏鎮(zhèn)第三中心校,河北 廊坊 065800)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目前,閱讀教學中,教師包辦過度,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低,閱讀教學費時低效。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我們將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有效結合起來,能讓學生自主參與閱讀教學,有效掌握閱讀技巧,提升閱讀能力,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小學階段的語文自主閱讀教學除了為學生今后學習語文打基礎外,也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在這個啟蒙的階段,更要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能夠通過教師的引導,首先形成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從而能夠對閱讀的主題進行把握。通過信息技術,教師可以以視覺和感知的方式呈現(xiàn)課文的內容。例如,多媒體、微教學和電子屏幕,用這些技術將書籍的文字轉換成動態(tài)的教學資源,使學生能夠閱讀文字并更好地理解文字內容。
小學生的想象力是無限的。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主要以教師閱讀和學生自讀的方式為主,過于形式化,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想無法得到提升。而在信息化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可以使教師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向學生提供大量的教育資源,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從而使他們能夠有效地發(fā)展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自主閱讀教學中的應用使擴展和共享教學資源成為可能,這就為教師提供了大量的優(yōu)質教學資源。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等工具將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引入課堂,并轉變?yōu)樨S富的閱讀材料,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借助信息技術,教師還可以通過網(wǎng)絡相互學習和交流。這有助于擴大教材的適用范圍,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例如,以“美麗的家鄉(xiāng)”為主題進行閱讀,教師首先為學生提供大方向;將整個主題分為家鄉(xiāng)的景色、家鄉(xiāng)的事跡、家鄉(xiāng)的人情三個部分;確定好閱讀主題后,指導學生在網(wǎng)上尋找資料,將自身想要閱讀的文章寫出來。學生通過小組交流,分享自己的閱讀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斷擴展自身的閱讀量,以提高閱讀水平。
課前預習是課堂學習的前提和基本條件,在以前的布置的課前預習中,大多數(shù)學生都使用書本學習,缺乏系統(tǒng)性。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沒有教師的指引,導致預習的效率降低,預習達不到預期效果。為了提高學生的預習效果,首先教師可以使用信息技術制作教學視頻,確定教學目標,并指導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預習。其次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內容,收集和匯編有關該主題的材料,并制作思維導圖。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可以根據(jù)思維導圖的框架進行,以突出學習目標和重點。最后,除了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指導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預習;可以針對文本內容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并制作成圖片、PPT 等,促使他們積極地使用教學視頻進行獨立學習。例如,在《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中,首先在布置預習作業(yè)的當晚,通過簡短的視頻會議為學生介紹預習的主要目標和方向。其次,向學生發(fā)送文章的結構以及預習的基本內容,使他們能夠進行針對性的預習。最后,要求學生在父母的幫助下搜集有關唐山地震的視頻和資料。如果學有余力,還可以簡單寫一寫自己的感受,為學生在課堂上進一步學習奠定了基礎。
情境教學適合小學生的形象思維,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一種常用方法。但在過去,教師創(chuàng)造情境大多通過語言描述,學生并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因此,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普遍較低,而導致對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度較低?,F(xiàn)在,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引入自主閱讀教學中,創(chuàng)造適合課程內容和學生感興趣的情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方法為:教師在上課前利用信息技術制作視頻,然后在閱讀課程開始前播放視頻,營造生動有趣的教學環(huán)境,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體驗感,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當學生觀看多媒體視頻時,他們會立即被呈現(xiàn)的視聽效果所吸引,并有興趣探索教學內容,然后積極參加課堂教學活動,以協(xié)助教師完成教學介紹。例如,利用信息技術,將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中的相關視頻片段截取下來,它可以直接顯示出小蝌蚪長出兩條前腿、尾巴變短和消失的過程。這樣,學生可以直接看到小蝌蚪的生長過程,并對本篇文章內容產(chǎn)生了好奇心,激發(fā)了學生閱讀興趣。
課文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的閱讀和表達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學生知識,而且要教學生學習的方式。信息技術的使用可以大大增加學生的聽和讀的可能性,引導他們采用一種自主學習的方式,通過激發(fā)他們的思考來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文本、動畫、圖像和語音的巧妙結合可以增加教學中的信息量,從而提高整體效率和提高學生的總體素質。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自主閱讀教學相結合可以為學生提供直觀和具有感染力的資源。因此,教師首先要分析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基礎,并對學生的學習狀況、能力和經(jīng)驗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內容對視頻、圖片等材料進行收集整理,并將這些材料轉化為閱讀教學視頻。在教室里,教師通過多媒體直接呈現(xiàn)出來,增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例如,在《草原》一文中,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本渥雍芏?,沒有太多修飾語,作者只用“一碧千里”來形容草原的綠色。雖然六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單純的描述還是略顯蒼白。除了一些去過草原的學生,其他學生無法想象草原“一碧千里”的具體場景。為此,教師通過信息技術將網(wǎng)絡上的草原視頻引入到課堂上,使學生可以直接看到“一碧千里”的草原,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原文表達的意境。再比如,在講解《烏鴉喝水》一文時,可以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演示烏鴉飲水的過程,并且將文章的內容直接顯示在學生面前,使他們能夠感受烏鴉喝水的難度,從而幫助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內容。
課后復習是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程內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影響。因為課堂學習時間有限,教師無法重復解釋相同的內容。因此,有些學生沒有正確理解本節(jié)課講解的閱讀知識,在課后也不能通過自己的學習進一步弄懂。為此,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將課程講解錄制上傳到系統(tǒng)中,將學生課上提出的問題、難點等通過視頻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并通過微信等平臺與學生分享,幫助學生在課后進行復習,以便學生可以反復觀看課程,直到他們理解并掌握了課程內容。當學生在復習過程中出現(xiàn)不理解的知識點時,可以通過微信等平臺與教師交流,教師將問題匯總并進行解答。例如,在進行《火燒云》一課的講解時,如果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沒有掌握描述火燒云相關段落的含義,教師可以將這部分的內容錄成視頻并與學生分享。在收到課程之后,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觀看和學習教學內容。扎實掌握描述手法,并會熟練應用這些描寫手法描寫景物,這樣學生既能掌握語文知識,又能積累一定的閱讀技巧。
不同的閱讀內容應創(chuàng)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利用投影、錄像、音樂、計算機動畫等,為不同層次的對象設置不同的教學情境,將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熱情。大量教學實踐表明,音像動畫手段恰當?shù)剡\用于語文課堂,可以引起多感官的興奮刺激,例如,教學有關名山大川、花木鳥獸、寓言故事的課文,教師制作、放映相關的多媒體課件。課堂上,學生看得津津有味,聽得如癡如醉,甚至于眉飛色舞,喜形于色。讓學生對閱讀的內容增強直觀和感性認識,教師再運用形象的語言媒介牽引,學生再通過語言文字就更容易理解、體悟、想象。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初中語文《三峽》一課時,先讓學生初讀課文,然后通過網(wǎng)頁連接《話說三峽》的紀錄片,學生邊聆聽邊觀賞,在視覺與聽覺都是美的享受,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情感油然而生。在教學中,通過影視音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了他們學習新知識的欲望,為深入閱讀分析課文內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美國內華達大學的教育技術學教授麥德克斯在《交互網(wǎng)絡:教育的未來和問題》一文中指出:“教育者僅僅考慮如何把交互網(wǎng)絡引到教室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交互網(wǎng)絡就像書本、電影、電視和計算機等教學媒體一樣,它本身不能產(chǎn)生任何教育作用。只有當教師真正把交互網(wǎng)絡同學校的教學目標、教學組織過程以及學生的學習過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時,它才會發(fā)揮出巨大的教育價值?!?/p>
課外閱讀在課改新理念下給我們帶來了新挑戰(zhàn)新研究,也給我們帶來了新機遇新思考。通過本人的實踐經(jīng)驗,我認為要搞好課外閱讀教學必須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注意選取適當?shù)拈喿x材料。形式多樣,難易適中,富有趣味的閱讀材料,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自覺地對材料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地研讀、體味和欣賞,得到知識的營養(yǎng)、藝術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課外閱讀中,作為閱讀主導者的教師應幫助學生做好選材工作,根據(jù)現(xiàn)代學生心理特點,盡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選擇構思新穎、視角獨特、既富有新鮮知識,又能怡神悅志的材料。鼓勵學生自主選擇材料,讀各種各樣的書籍,還可以讀現(xiàn)代高科技產(chǎn)品,如電腦、光盤、電腦網(wǎng)絡中的信息,讓學生在課外閱讀天地里自由馳騁。心理學家布魯納提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高效率的課外閱讀教學,得力于為學生喜聞樂見的恰當閱讀材料。
2.注意課外閱讀和說寫相結合。新課標要求學生每學期寫一定數(shù)量的讀書筆記,把好詞佳句摘抄下來并寫一定篇數(shù)的感悟。這樣就把課外閱讀的任務和效果落到了實處。要經(jīng)常開展相關活動,比如辦手抄報,課外作業(yè)展覽,講故事等,強化讀寫訓練,持之以恒,幫助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要定期組織交流,結合課堂教學、思想教育、班集體活動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顯露個人閱讀情況,交流經(jīng)驗心得,展示精彩紛呈的知識信息世界,使課外閱讀反饋于日常教學,真正實現(xiàn)閱讀的目的。
綜上,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自主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充分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科技和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相結合的趨勢。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創(chuàng)新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以學生為主體,優(yōu)化信息技術的效率,為小學自主閱讀教學的發(fā)展提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