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杰 趙健瑞 張曉泳
(河北省滄州開放大學,河北 滄州 061000)
任務型教學模式(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odel)是指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外語的過程中,通過各種互動式的語言交流、交際活動,接觸并領悟英語篇、使用并完成學習課題的教學途徑或教學模式。其核心思想就是要模擬人們在社會、學校生活中運用語言所從事的各類活動,把語言教學與學習者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的語言應用結合起來。這種“用語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學理論也逐漸引入我國的基礎英語課堂教學,是我國外語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趨勢。它可以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水平設計出不同的任務活動。在任務目標的指引下,學生可以利用有效信息資源,采用多種手段,達到完成任務的目的。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進行對話性互動,進而產(chǎn)生語言習得。任務,既可以讓學生學到語言,又有利于學生自身發(fā)展。任務型教學讓學生體驗學習的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英語學習的交際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是吸收了以往多種教學法的優(yōu)點而形成的,它和其他的教學法并不排斥。
任務型教學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和以人的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它可根據(jù)學生不同水平設計出不同的任務活動,讓學生通過與學習伙伴合作去完成任務,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fā)揮學生的內在潛力,提高其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發(fā)展其認知策略,培養(yǎng)其與人共事的合作精神和參與意識,還可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實現(xiàn)自我價值。
任務型教學法以任務組織教學,在任務的履行過程中,以參與、體驗、互動、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習者自身的認知能力,調動他們已有的目的語資源,在實踐中感知、認識、應用目的語,在“干”中學,“用”中學,體現(xiàn)了較為先進的教學理念,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有效的外語教學方法。
任務型教學模式把學生的注意力聚集在怎樣利用英語作為交流的工具來完成任務,而不只是關心自己所說的句子是否正確,任務完成的結果為學習者提供自我評價的標準,并使其產(chǎn)生成就感。這些目標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學生是直接的受益者。它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以任務為中心和以活動為方式”的思想,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這也正和遠程開放教育的教學理念相吻合。
Skehan(1989)對任務有如下論述:意義優(yōu)先、任務完成為主、評估基于任務完成與否。也就是說,任務重視學生如何溝通信息而不強調學生使用何種語言形式;任務具有在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際”;學生應把學習的重點放在如何完成任務上,對任務進行評估的標準是任務是否成功完成。因此,信息溝通活動屬于任務范疇;而教師講解、學生抄寫的活動不是任務,而是練習。
英語專業(yè)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在遠程開放教育英語教學實踐中,圍繞應用型高等英語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探索既有專業(yè)特點、又有開放教育特色的英語專業(yè)實踐教學模式,是重點,更是難點。
1.以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為基點,不斷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和專業(yè)技能。
(1)任務的設置要與教學材料相融合
精心設計任務型教學活動。外語教學的過程實際上是把教材內容活化為學生交際行為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結合教材進行活化處理,把文字形式轉化為聲情并茂的語言活動。把握各個單元的語言功能話題在真實生活中的運用情景,根據(jù)教學內容、教學條件以及學生的英語水平,設計出符合真實生活的任務型教學活動。
任務的設置要具有可操作性,任務的設置要考慮開放教育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學習能力,同時,學生的個體差異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開放教育學生的生源復雜,英語基礎普遍較差,詞匯量不足,語法知識薄弱,這已成為制約學生英語水平提高的瓶頸,所以任務的設置難度要適中,便于操作。使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活動,在活動中找到自信心獲得成就感。
教學實例:
教學SEFC BOOK1 Unite 16 Fire,圍繞“制定一個家庭火災逃生計劃(make a home fire escape plan)”這一話題,我們可以為學生設計了下列任務:
1.Find the fire hazards of the rooms of the house.
Correct the fire hazards.
Safety tips to make a house safe.
How to respond safety to home fire.
其目的在于使學生能夠運用英語解決真實生活中所存在的問題,從而達到“為用而學、用中學、學中用”的目的。此任務的實施步驟分訴如下:
在完成任務一“尋找房間的危險”之前,先讓學生看一段介紹Michelle 所住房屋的錄像片段,觀察他家的bedroom,living room,kitchen,bathroom 等不同房間所存在的火災隱患,從而為完成這一任務打下基礎。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二“消除火災患源”,可以讓學生4 人一組進行有針對性的討論。學生在完成前兩項任務的基礎上結合錄像內容,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圍繞smoke alarms,fire extinguisher,doors and other things that easily catch fire,cooking safety,heating safety,electrical safety 等方面進行討論,進而完成任務三“房屋安全建議”。第四個任務是“如何安全逃離火災現(xiàn)場”,學生結合課文。
所學到的知識和一般性常識找出應對措施。通過完成此項任務,學生能夠很清楚地了解火災發(fā)生時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如何才能安全逃脫現(xiàn)場。
學生討論的結果總結和整理如下:
Have something wet cover your face or your body to avoid being burned.
Before opening any door in a fire,feel it first to avoid being trapped.
When escaping,stay low to the floor,because smoke rises during a fire.
Get out fast and never hide or take time to gather up your belongings.
Use the stairs instead of the lift if you live in the upper floor of a tall building.
Stay outside no matter what has happened. Do not go back for anything.
Call 119 or the fire department for help.
Choose a safe place to meet outside after you have left your home.
從而,學生在任務型教學真實場景中,通過完成任務的學習活動來掌握真實、實用和有意義的語言。
(2)優(yōu)化面授課堂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師必須精心準備,合理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活動,優(yōu)化課堂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讓課堂變成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和鞏固語言知識的實踐活動的場地。例如,《跨文化交際》課上我們講東西方文化差異時,給學生觀看了一段錄像,內容是有關中國學生到外教家做客時的尷尬境地。觀看完畢,教師請學生就觀察到的現(xiàn)象提出問題,并比賽看誰提的多、提的好。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以上問題進行討論,通過小組分析、討論,同學間互相交流、互相評價、互相協(xié)商得出小組意見。接著,各小組進行有代表性發(fā)言,在熱烈爭論的氣氛中教師及時點評發(fā)言內容。最后,師生得出共識。通過學生間的合作學習和師生間的交流、互動,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3)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自主實踐
一是創(chuàng)建良好的網(wǎng)上資源,為學生自主實踐創(chuàng)造條件。在教學中根據(jù)課程特點,以突顯學生的需求為出發(fā)點,設計開發(fā)豐富的課程資源;利用學校教學平臺提供PPT、錄音帶、VCD、IP 課件、網(wǎng)絡課程等,為學生自主學習營造良好的網(wǎng)絡語言實踐環(huán)境。二是培養(yǎng)學生形成利用網(wǎng)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通過電話答疑、Email、BBS、班級QQ 群、網(wǎng)上小組討論等實時與非實時教學活動,實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三是結合課程形成性考核的要求,促使學生利用網(wǎng)上資源進行大量的、與課程教學目標相吻合的聽(網(wǎng)上音頻材料)、說(通過磁帶、MP3 等方式錄音)、讀(網(wǎng)上閱讀)、寫(通過Email、QQ、MSN、BBS等用英語進行交互等)實踐訓練。
2.以形成性考核為標尺,加強實踐教學過程的監(jiān)控
在課程教學中,始終堅持將學生的個人自主實踐、課堂教學實踐和課外實踐記入形成性考核成績。以語言交際模塊的課程《變化中的英語》為例,形成性考核的內容包括“自主學習記錄”(10%)、書面和口語作業(yè)(70%)、課內外實踐活動(10%)、網(wǎng)上交流討論(10%)四部分組成。學生除了提交詳細記錄個人自主學習的報告、書面作業(yè)外,口語作業(yè)須提交音頻。同時,把網(wǎng)上交流討論發(fā)起的有效話題、有效回復話題的個數(shù)等也作為形成性考核的內容。
需要進一步發(fā)展和完善任務型教學模式,就得要求學生運用所學語言完成具體任務,并強調學生要主動參與。當然,任務型教學模式也存在一些尚不完備的地方,比如任務的等級評定是任意的,并且任何形式的活動在語言教學中都受到排斥,學生以結對子或小組的形式來完成任務過程中教師的參與度都有待進一步探討和研究。
在任務型教學模式中,教師是從“學生”的角度來設計教學內容的,學生的活動具有明確的目標指向、具體的操作要求。在各項活動中,學生的大腦始終處于一種激活狀態(tài),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和興趣,整個學習過程都是積極、主動的,學生有話可說,有感而發(fā),他們獲得的不僅僅是現(xiàn)成的知識點,還有語言運用的能力。因此,任務型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思路,一種宏觀的語言教學策略,是可以在開放英語教學中得以嘗試并實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