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中國陸軍工兵學校概述
        —— 1932 年8 月南京建校至1949 年12 月重慶起義

        2021-11-27 11:00:08郁長軍黃埔17工校5姜夢飛黃埔18工校8
        黃埔 2021年1期
        關鍵詞:學生

        郁長軍(黃埔17 期、工校5 期) 姜夢飛(黃埔18 期、工校8 期)

        一、南京建校與抗戰(zhàn)實際密切結合

        1931年,日寇發(fā)動九一八事變。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zhàn)打響。當時中國陸軍只有一個獨立工兵團。為加緊整軍備戰(zhàn),1932年8月16日,陸軍工兵學校在南京光華門外創(chuàng)建,校長為林柏森少將(廣東省蕉嶺人,保定軍校工兵科9期,日本高級軍工學校高級班畢業(yè))。1 935年起,蔣介石兼任校長,林柏森升為中將教育長。

        該校開設的普通班,是將各部隊保送之工兵軍官培訓成中級工兵人才,學期約一年,普通班的培訓是該校的主要任務。后又開設要塞班,為要塞之設計施工培訓急需人才,學期約10個月。又開設筑城、爆破、渡河等專業(yè)技術干部培訓班。再成立教導營,培訓各調整師工兵營干部軍士,每期4個月,20個營的培訓在一年半時間里完成。

        1937年,因抗戰(zhàn)部隊急需工兵參謀,學校奉命派員參加作戰(zhàn),任務特別繁重。北戰(zhàn)場滄保線、德石線陣地構筑工事之指導,交通道路之破壞工作;南戰(zhàn)線吳福線及錫澄線工事搬運;江陰要塞及江防要地工事建設;首都附近之破壞準備,均由學校派員。普通班5期學員未畢業(yè)即全部派出,學校教官也派出到各部。獨立工兵組織得到擴充,計獨立工兵營35個,配屬各集團軍總部;獨立工兵團6個,配屬各戰(zhàn)區(qū)長官部。待工校參戰(zhàn)任務稍減,轉為以教學為主。

        二、湖南零陵建校前后的7年全盛時期

        1937年日寇侵犯南京,工校遷至江西省清江,不久又遷至湖南零陵(永州)。因抗戰(zhàn)需要,任務急增,編制逐步擴大。干部從每屆畢業(yè)生中擇優(yōu)留校工作。設備逐步擴充,器材不斷充實,作業(yè)實施及實習場所日漸完備。零陵古城,城西有瀟水,便于渡河教學;城東為丘陵地,為筑城、爆破、測圖、步兵連以下戰(zhàn)術演練提供良好條件。至1944年林教育長調離,當時工校建制為:

        (一)校部分設

        1.教育處:處長鄧樹仁少將(廣東開平人,保定軍校8期工兵科,留學德國,專業(yè)工兵并對要塞工程專研,后調任陸軍軍官第一預備學校中將教育長)。

        (1)教務股:股長唐智麟(廣東人,黃埔軍校6期,工校普通班畢業(yè))。

        (2)印刷所:負責全校教材供應。

        主要技術各系:

        筑城系,上校主任宋耀華。

        爆破系,上校主任丁懷謙(安徽人,工校訓練班普通班畢業(yè))。

        渡河系。

        航道系。

        戰(zhàn)術系,少將主任洪達(保定軍校畢業(yè))。

        各系教官都是校級軍官。另有兵器、電機、數(shù)學等教官室。

        2.研究處:處長朱萼樓少將(保定軍校畢業(yè)),繼任者為黎玉璽少將。該處設有翻譯室,包括德、日、英、俄等語種。

        3.總務處:處長曾由朱萼樓少將兼任。

        (1)管理股:上校股長揭伯屏(湖南鳳凰人,工校普通班畢業(yè)),后任倪隆萬。另有會計室、軍需室、軍醫(yī)室、軍樂隊、運輸隊等。

        (2)器材股:上校股長張覲光,管理兵器和器材。

        (二)校部直屬單位

        1.學員大隊:上校隊長徐廣文,下設隊附負責各班管理。下設:

        (1)干部訓練班:兩個隊,每隊約70人。學員由陸軍各工兵營連選送基層軍官進行技術培訓為主,學期半年。

        (2)普通班:是工校主要培養(yǎng)目標,選軍校工兵科畢業(yè)生,工作3年以上,中尉以上軍官,培訓約一年,每期約70人。該校共辦普通班21期。1944年初,工校保送劉壽松、任啟智、竹六逸、胡關鍵、喻廣中、柴孟選、郁長軍等7人參加該班學習深造。恰逢工校西遷,經(jīng)廣西、貴州,1945年春遷至重慶才畢業(yè)。這是最后一期。

        (3)要塞班:入學必須經(jīng)普通班畢業(yè),學習要塞工程為主的設計及施工,每期20名學員,共辦5期。每期學習10個月。其中第3期因軍事急需,直接從普通班學員中挑選學員。

        2.學生大隊:因抗戰(zhàn)急需基層軍官,由黃埔軍校委托各特種兵學校代訓各科學生。自1937年底起代訓自14期至18期共5期,軍校工兵科學生5期計2321人(抗戰(zhàn)勝利后,在重慶接收第六分校學生約300人未計在內,為軍校19期學生,屬工校學生9期)。

        (1)第1隊(大隊):中校隊長黃德馨(湖北人,黃埔軍校5期),隊附姜翼龍(黃埔軍校6期)。黃德馨調升后,繼任中校隊長,下轄4個連隊,駐零陵中學原址。

        第1連:少校連長孫連盈(山東人,黃埔軍校7期),至第18期時由趙明天少校繼任。

        第2連:少校連長龔坤榮(江蘇崇明人,黃埔軍校8期),第二任為余賜三中校,第三任為陶延少校。

        第3連:少校連(隊)長倪隆萬(湖北人,工校普通班畢業(yè)),第二任何鐘俊少校,第三任張止靜少校。

        第4連:上尉連長周繼周,繼任為陳文輝少校。

        (2)第2隊(大隊):上校大隊長李樂中(山東人,黃埔軍校4期),繼任大隊長唐智麟(廣東人,黃埔軍校畢業(yè)),各隊連干部略。

        學生大隊是由黃埔軍校委托工校代訓工兵科學生,詳細情況如下:

        第14期(工校學生1期):學生大都是沿海大城市退至武漢等地的大學或高等工業(yè)??茖W生,編為甲班。另招收高、初中學生編為乙班。由教導2營負責教育和管理。當時教員大部外調參加抗戰(zhàn),學生管理由該營連排長擔任,實行管教合一,課堂與野外作業(yè)結合。為適應戰(zhàn)場需要,縮短教育時間,只以工兵技術教育為主。

        1938年初,接收山東教導團的學生進行教育。這批學生素質較好,同時劃為14期學生(工校學生2期),畢業(yè)時一部升入普通班深造,同時有多人留校工作。

        第15期(工校學生3期):由工校接收桂林第六分校,昆明第五分校部分學生至畢業(yè)。

        第16期(工校學生4期):1939年3月間,據(jù)說該期學生部分是戰(zhàn)干團的學生。因部隊急需,縮短為半年教學。后來又從各部隊調回工校補訓,以保證學生質量。

        第17期:屬軍校第29總隊工兵科第1隊學生,1939年11月入校。原定學習3年,因戰(zhàn)場急需改為一年半。該期學生在江、浙、皖、湘、粵各省入學,入伍時間為半年。經(jīng)選改,重新編隊。郁長軍這時就編在第1連(隊),連長孫東屏(山東人),排長是張慕凱(江蘇人)、阮錫魁(山東人)、沈端生(湖南人)、鐘汝軾(廣東人),都是第14期畢業(yè)生。至1941年5月15日畢業(yè)留校工作。同連有曾奇才、任啟智、賴復生、鄧惠中等,共留校25人。該隊屬工校學生5期。

        該期第2隊(大隊)學生(工校學生6期)遲幾個月進校,教育時間仍為一年半,畢業(yè)時有20人留校。

        第18期:第2大隊進校3個月,排為工校學生7期。第1大隊于1941年10月接收軍訓部入伍生1團一個大隊來校學習,住零陵中學原址,編為工校學生8期,屬黃埔軍校第18期獨立第7大隊。從入伍生團至軍校學生畢業(yè)累計在校兩年7個月。

        以上學生隊的教育班長都是從練習營軍士中選拔深造,自然成為該期黃埔軍校學生。姜夢飛原名姜熊,即為1943年8月畢業(yè)的該工校代訓黃埔軍校第18期學生(原工校學生8期,即第1大隊第2隊學生)。

        3.教導團:團長(1944年)為崔克儉少將(保定軍校工兵科畢業(yè))。后還有少將團長權**(作者年事已高,只記得團長姓權)。

        第1營:上校營長徐廣文(后調學員大隊長)。

        第2營:上校營長揭伯屏(后調校部管理股長)。

        第3營:上校營長劉偉華(共產(chǎn)黨地下黨員,1948年任上海市城防工程處參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籌建南京工程兵學校)。

        工校建校時就成立教導營,到零陵后,各部隊均需軍士一級工兵人才,教導團擴建,下轄3個營,每營4個連,接收各工兵部隊軍士,接受3-5個月教育,以技術作業(yè)為主,結業(yè)后仍回原單位工作。

        4.練習營:工校初建時只有一個隊,到零陵后擴建為營,下轄4個連。招收初中畢業(yè)的學生,在校學習3年,結業(yè)后分配到各工兵部隊當班長。成績優(yōu)秀的可分在軍校工兵科各學生大隊當教育班長。

        工校設有政治部,少將主任賀醒漢。1945年前后改為新聞處,上校處長徐良麟(湖南岳陽人),負責全校政治教育。各連隊設有政治指導員,擔任政治及國內外形勢教育。

        工校是一所技術兵科的專科學校。學員大隊和教導團都不講授步兵教育,教學以工兵專業(yè)技術實際操作為主。學員大隊由校部各系教官任教,教導團由各連、排長任教。自接收黃埔軍校委托代訓工兵科學生起,在入伍生階段實施步兵連以下的教育,升入學生階段以工兵專業(yè)教育為主。四大主要科目為筑城、爆破、渡河、坑道,其他為測繪、制圖、戰(zhàn)術等,都由隊連排干部擔任教育,并由校部各系教官支援教學,做到管理和教育,理論學習與實習相結合,使學員離校后能勝任本職工作,做好步兵的開路先鋒。

        組建獨立的工兵團(營)是工校的重要任務??箲?zhàn)初期全國只有一個工兵團,至1939年發(fā)展到5個團,1940年又建立第6團(派第1學生隊隊長黃德馨為上校團長),1941年5月又成立第7、8、9、10團(派第2學生隊隊長李樂中為上校團長。第10團到印度進行美式重工程機械裝備,配合美軍工兵部隊,在駐印軍支持下,建成中印史迪威公路通到云南邊境)。這些獨立團(營)的干部訓練、裝備配置等統(tǒng)一由工校林柏森教育長負責完成。

        林柏森于1944年調離工校,專任軍訓部工兵監(jiān),隨同的汪敬熙、鄭學燧、張慕凱、張武林、管伯英等5人,都是第14期代訓的黃埔軍校學生,在1945年被美國西點軍校錄取?;貒螅艟次?、鄭學燧任中國軍事代表團何應欽上將團長的隨從參謀兼翻譯。汪敬熙去臺灣后升至陸軍上將。1946年,林柏森調任聯(lián)勤總部工程署長,后任陸軍總部參謀長、副總司令,1960年冬病逝于臺灣,享年64歲。

        自工校1932年創(chuàng)建至1944年西遷,林柏森教育長歷經(jīng)12年為國貢獻,培養(yǎng)畢業(yè)學員8848人,軍校學生2321人,軍士10802人;組建獨立工兵團10個,獨立工兵營35個。其對工校創(chuàng)建及發(fā)展的貢獻,幾乎與整個抗日戰(zhàn)爭全過程相對應,可謂建功至偉。

        三、西遷重慶重建時期

        1944年,蔣介石不再兼任各軍事院校校長職,原 陸軍工兵學校 取消 陸軍 二字,工兵學校校長改由原工兵監(jiān)廖行端中將擔任(云南昆明人)。少將教育處長鄧樹仁外調,新任教育長黃德馨未到任,黃埔軍校委托代訓19期學生未進校,只有21期普通班學員已開學。這時,衡陽失守,日寇沿湘桂線南進,工校被迫沿黔桂線西遷。歷次增添的器材、設備、兵器都已裝上列車,但無機車牽運,全部損失在各火車站上。

        1944年冬撤至貴州省爐山縣,教職員工星散,只有21期普通班上課。學生第1大隊大隊長姜翼龍上校外調組建獨立工兵第19團。但是駐在貴陽的原第13軍向工校要工兵人才支援美式裝備的使用,工校派出14期章伯祿,15期阮學李,18期吳雯、沙玉華、汪秀成、項蘇生、姜熊等人。

        1945年春,工校遷至重慶紅糟坊,新校址只能安排校本部和學員隊,其他各部均住巴縣。

        1945年日寇投降。9月中旬,最后一期普通班21期畢業(yè)。工校保送的7人中,郁長軍、雷定發(fā)、宋孟達,派在校部教務股工作,其余4人在學員隊工作。全校教官、助教此時均無任務,由少將教育長黃德馨組織開展俄語學習,由翻譯室教官任教,直到1946年9月結束。

        在重慶時期,只在抗戰(zhàn)勝利后接收黃埔軍校第六分校學生300人,為軍校第19期學生(工校學生9期),1 946年10月畢業(yè)。

        四、蚌埠南兵營工兵學校按美式教育新建時期

        抗戰(zhàn)勝利,國民政府回遷南京。工校在光華門外舊址已由中央警官學校使用,乃決定遷安徽省蚌埠市南兵營,按美式教育新制創(chuàng)建新的工兵學校。1947年前后逐步創(chuàng)建,在南京市內設辦事處。在此期間,有兩件大事值得介紹。

        一是在1946年10月,由聯(lián)勤總部成立南京湯山聯(lián)勤學校教官訓練班。入學條件是已取得二等學歷,上尉軍銜,軍齡5年以上,由各學校(如工程兵、軍醫(yī)、財會、韜重兵等)組織考試,及格者保送入學。該班主任由黃維將軍兼任。美國軍校畢業(yè)的陳簡中少將任教務長。全班分4個隊。工校派出上校處長余賜三為副大隊長,上校教務股長唐智麟任第1隊隊長,上校葉在青擔任副隊長,上校倪隆萬擔任區(qū)隊長。參加受訓的有上校教官鄂鳳榮、刑宏之,中校王咸宜,少校教官鄒今睿、劉建遷、李聘三、蔡祖箴、黃克元、魏再生、陳傳綱、張先翼、李鎮(zhèn)美,上尉助教徐希霖、任啟智、劉壽松、柴孟選、竹六逸、胡關鍵、郁長軍等人,和其他學校受訓人員合并成立第1隊。教育內容和方法按照德、日軍事教育法,管理方面,包括編制、教材、教具、人事管理、器材籌給等,按照美國后勤軍事學校的管理方法進行管理。發(fā)給學生參考書40余種,學生在短短9個月內無法讀完。經(jīng)討論決定采取自主閱讀、分組研討并寄出總結材料的方式學習。9個月內只由英軍顧問上過兩次課。至1947年8月,工校受訓人員組織到上海參觀虹橋機場、火力發(fā)電廠、自來水廠等。又到杭州參觀錢塘江大鐵橋和莧橋飛機場。參觀返校后于9月3日結業(yè),轉到蚌埠新校址另行調配工作。

        二是工校接收工兵工程重機械裝訓處,改為工兵工程重機械訓練班,地址在南京中山門外侯家塘。上校班主任段海鵬,中校主任教官張盛林(浙江嘉興人,黃埔軍校14期,工校普通班、要塞班畢業(yè),留學美國軍校,返校任教)。該班分設學員隊和軍士隊。因設備關系,兩個隊錯開招收學員和軍士。學員隊共辦5期。該班設平路機組、推土機組、空氣壓縮機組,還學習抽水機、操舟機等,設有維修車間。學習時間5-6個月。1948年2月,工校保送陳伯玉、張嘉雷、郁長軍3人入該班學習,結業(yè)后留該班執(zhí)教。

        1947年10月1日以后,在蚌埠的工兵學校按美式后勤學校的編制教育與管理和教育方法,結合原有編制進行改組。

        校長仍由廖行端中將擔任。原教育長黃德馨已調工程署任職。改調在沈陽擔任東北保安長官部工兵指揮部李樂中少將回校任教育長,姜熊作為隨從副官隨調回校工作。

        校本部第一處上校處長余賜三負責人事檔案。第二處上校處長唐智麟負責教材、教具、教育用品。第三處上校處長郭子烈負責器材籌給、保管和供應。總務處上校處長倪隆萬負責全校一切事務。

        校部教育系統(tǒng)設:工程工兵系,包括筑城和營造,中校主任教官張慕凱,當時已成立營造工兵團擔任營房建筑。工程機械工兵系,中校主任教官張盛林,設置在南京侯家塘工程重機械班內,原訓練班職責不變。其他各系及研究處、新聞處等仍按原建制不變。

        工校在蚌埠約一年半時間,主要籌建初級班第1期學員大隊。該班相當于過去工校主辦的普通班,由各部隊保送軍校畢業(yè)工作兩年以上在職工兵軍官培訓。該班設兩個隊約300人參訓。與抗戰(zhàn)時期不同,此時的同學們經(jīng)??疵裰骺?,關心時事演變。1948年年初開學幾個月后,就因領導開除、迫害學生引起大罷課,罷課獲得勝利。一個多月后又因迫害、開除學生舉行第二次大罷課,罷課期間只有一個同學(工校第7期學生)坐在教室內,其余都睡在寢室。校方派練習營包圍學生宿舍,架起機槍,由隊長帶人宣讀逮捕名單,用棕繩捆綁學員約8人(內有姜熊,其為地下民盟成員,由民盟中委吳晗同志個別聯(lián)系),押送大鐵橋南側第八綏靖區(qū)軍法處看守所,后轉至校內禁閉室。最后國防部來宣讀命令,說學生 實行罷課要挾,實開軍事院校之先例。本應嚴懲,姑念參加抗戰(zhàn)辛勞,特從輕發(fā)落,開除學籍,送回原單位管制 姜熊是工校保送的學員,即交校研究處工兵雜志社看管。郁長軍回憶宿舍被搜查的情景:“因我的日記及各處來信放在通鋪枕頭下,宣讀逮捕名單時,被鄰床的18期同學任漢升拿走。受三司會審時因無證據(jù),我只以 做好人,做好事 應對。這位同學成了我的救命恩人。”以后該班同學轉至南京接受工程重機械培訓后結業(yè),以后未再開辦。而計劃的高級班學員大隊則未提上議事日程而夭折。

        1948年底淮海戰(zhàn)役爆發(fā),人民解放軍南進,工校搬出蚌埠南逃。

        五、工校南逃經(jīng)南京、零陵,西搬重慶迎接解放

        1949年初,工校搬至南京光華門外原址。短期停留后,又南遷至零陵。郁長軍奉命回校。3月,軍官訓練班第3隊由少校隊長蔡祖箴率領,由上海完成城防任務后回校,郁長軍擔任區(qū)隊長,學術課由校部各系教官任教,6月間學員結業(yè)。此時上海、南京已解放,學校已無教學任務。器材庫存登記造冊工作移交給工兵獨立第8團,全校向柳州撤退。此前動員家鄉(xiāng)尚未解放地區(qū)官兵可申請自愿離職,可發(fā)給三個月生活費,喻廣中即提出回原籍湖南武岡。此時大江南北相繼解放。

        少將教育長李樂中率領一批人向南寧方向撤退,不久南寧解放。

        中將校長廖行端率領大部分人先退至遵義原步兵學校之北。不久,解放軍進貴州,工校乃遷至重慶小龍坎一帶。

        11月下旬,廖行端校長召集官兵講話,當時重慶已陷入混亂狀態(tài)。會后廖行端帶領丁懷謙、余賜三、鄒秉仁、蔡祖箴、田紹啟、鄧志中等人退向成都,大部分人員滯留重慶,由少將朱萼樓、上校徐良麟負責管理。

        11月29日上午,朱處長認為全校人員住得太分散,征得覃家崗中心學校同意,撥部分校舍安頓工校人員,命警衛(wèi)連集中槍枝彈藥封存等待起義。

        30日凌晨,未聞槍聲,人民解放軍已進入市區(qū),通過小龍坎、覃家崗整齊有序地沿公路向歌樂山方向進軍。原工校人員登高揮手致意。

        12月初,重慶市軍管會工程處派軍代表組織學習。經(jīng)一個多月政治學習,第一批參加解放軍特縱部隊的有張慕凱、丁伯容、汪祿寶、雷定發(fā)、郁長軍、黃承楷、熊乃昌、周作麒等8人。

        1950年4月,原工校大部分人員參加解放軍。朱萼樓、葉在青、倪隆萬、徐廣文、郭子烈、秦鐘秀、隋隕楨、李化南、劉明祺、胡增福、任啟智、沈國盛、趙寶剛、許卉鑫、金國苗等,在四川邛崍市成立了一個教員隊。

        1950年冬,按國家計劃修筑成渝鐵路。工兵部隊從支援司令部中分離,另成立工兵司令部和所屬部隊擔負修鐵路任務,原工校參軍人員作統(tǒng)一分配。張慕凱、汪祿寶、雷定發(fā)、趙寶剛、黃承楷、郁長軍等分在司直參謀處、車管處服務。調徐文廣到北京工程司令部。朱萼樓、葉在青、倪隆萬、郭子烈等4人到南京軍事學院任教。金國苗調高級步兵學校任教。其余分到各工兵團任工兵教員。去成都的丁懷謙任工兵司顧問。鄒秉仁在文化教育部門效力。

        解放軍南京工程兵學校在南京光華門外舊址舉辦,原工校教導團第3營營長劉偉華上校奉命籌備。招聘一批原工校的教員任教,有黃鳳丹、鄒今詹、高敦岱、劉建亞、卞又新、高敏輪、徐希霖、焦峻、汪介春等。

        1957年獲悉,工校校長廖行端到成都后即轉機去昆明,參加盧漢領導的云南起義,后調北京工程兵總部任顧問。原工校學生第1大隊大隊長姜翼龍領導的獨立工兵19團也在成都起義。

        猜你喜歡
        學生
        快把我哥帶走
        親愛的學生們,你們并沒有被奪走什么
        英語文摘(2020年9期)2020-11-26 08:10:12
        如何喚醒學生自信心
        甘肅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6
        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
        甘肅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4
        如何加強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
        甘肅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42
        “學生提案”
        當代陜西(2019年5期)2019-11-17 04:27:32
        《李學生》定檔8月28日
        電影(2018年9期)2018-11-14 06:57:21
        趕不走的學生
        學生寫話
        學生寫的話
        国产一区二区白浆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国产av无码无码精品| 成品人视频ww入口|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狠狠| 色一乱一伦一图一区二区精品| 久久婷婷综合色拍亚洲|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剧情| 精品国产黄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伦人人人人人人性|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人妻少妇精品| 扒开美女内裤舔出白水| 天天爽夜夜爱| 女人色毛片女人色毛片18| 亚洲欧美日韩专区一| 欧美日一本|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视频| 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大全中国|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中国大陆一级毛片| 亚洲一级无码AV毛片久久|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a| 亚洲av五月天一区二区| 色爱无码av综合区| 无遮高潮国产免费观看| 女女同性黄网在线观看| 大香蕉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字幕| av成人综合在线资源站|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网站直播|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 老色鬼永久精品网站| 中文字幕视频一区二区| 免费观看mv大片高清|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性色| 欧美一级视频在线| 久草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女人被狂躁高潮啊的视频在线看| 亚洲熟妇一区无码| 日本免费三片在线视频| 女人被男人爽到呻吟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