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澤超
寒露已過,這個時節(jié)的美味當數(shù)食蟹。螃蟹自古就是宴席上的珍品佳肴,與海參、鮑魚共稱“水產(chǎn)三珍”。清代文學家李漁自稱“蟹奴”,他深諳蟹中滋味:“蟹之鮮而肥,甘而膩,白似玉而黃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至極,更無一物可以上之?!敝袊腼兪飞弦泽π窞樵系拿松僬f也有七八十種,烹調(diào)方法非常多,炸、熘、烹、煎、煮、炒等皆宜。
要問國內(nèi)哪種做法的蟹最好吃,實難評出高低,但要論哪種做法最精致,蘇州傳統(tǒng)名菜雪花蟹斗絕對榜上有名??赐庑危@道菜利用蟹殼做皿,上面蓋著一團“雪花”,輕盈優(yōu)美,舀一勺送入口中,濃郁的蟹香瞬間盈滿口腔。
雪花蟹斗由明初的“蟹黃兜子”演變而來,經(jīng)歷了明、清兩個朝代。“蟹黃兜子”選用大熟蟹30只,取其凈肉,同一斤生豬肉細切,加香油和五個鴨蛋同炒,調(diào)和花椒末、姜等作料,再加面勾芡成餡,最后以粉皮包餡成兜子,上籠蒸熟供食。清代以后,食蟹特別突出蛋的功能,在“蟹黃兜子”的基礎上,成就了康熙時期的“芙蓉蟹”以及乾隆時期的“剝蒸蟹”和“蟹燉蛋”。
時序入秋,古人最喜歡賞菊賦詩,其中自然也少不了吃蟹飲酒。有些更精致的文人覺得改變了蟹形態(tài)的美食,吃起來缺少些韻味,用品蟹八大件工具去吃整只蟹,又不夠雅觀,于是,雪花蟹斗這一吃法便由此誕生。
在蘇州市觀前街太監(jiān)弄35號,始創(chuàng)于清光緒十三年的王四酒家,其招牌菜便是雪花蟹斗?,F(xiàn)在的店老板是我多年的老友,他介紹,做雪花蟹斗非常費工夫,包含蒸蟹、拆蟹粉、炒蟹粉、打發(fā)蛋清、蒸蛋清等工序,一道工序拿捏不到位,都會影響整體口感。其中,炒蟹粉必須講究新鮮,時間放久了,蟹粉就會失去其本身鮮美的味道,正與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隨園食單》中描述的一致,“以現(xiàn)剝現(xiàn)炒者為佳”,時間久了就會“味干而味失”。
王四酒家有位姓張的大廚,做雪花蟹斗已有十來年,他現(xiàn)場演繹了做雪花蟹斗的全過程:蒸熟的大閘蟹拆出蟹肉、蟹膏、蟹黃,蟹殼洗凈后備用。取鍋倒入豬油加熱,下蔥姜爆香,依次放入蟹黃、蟹膏、蟹肉翻炒,過程中加入胡椒粉、黃酒、鹽、糖,炒至沙糊狀態(tài)時盛出備用。另置一鍋,倒油加熱,放入火腿末炒至出油后盛出備用,再將雞蛋清打發(fā)至泡沫狀,上頭點綴火腿末和香菜,放入蒸鍋里快速蒸30秒取出。最后,蟹殼倒置,將炒好的蟹粉塞進螃蟹殼內(nèi),其上覆蓋蒸好的蛋清,定好型后,上鍋小火蒸一分鐘左右。另用高湯、淀粉調(diào)和勾芡,出鍋前澆在蟹斗上即可。
外觀其色如雪,內(nèi)里暗藏鮮肥的蟹粉,香氣四溢。品一口,“雪花”的綿密,蟹粉的鮮美,融合成了絕妙的滋味。我們不僅領略了文人風雅,還頗有一種“舌尖上的風花雪月”之情。
據(jù)了解,20世紀70年代,周總理陪同柬埔寨的親王訪問蘇州。當天的宴會上一定要有蟹,上清蒸蟹擔心外賓吃得太狼狽,于是蘇州松鶴樓飯店的廚師們便巧妙地做了這道雪花蟹斗,借“雪花”的潔白突出色、形、味,烘托雅致,使人倍感蟹之鮮、味之濃。那次宴會之后,這道菜也廣為流傳,最終成為了知名的國宴菜。
(編輯 邢多多 10485722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