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紅萍,季曉燕,陳之陽,黃 江
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眼科,江蘇蘇州 215000
糖尿病(DM)是臨床常見的代謝性疾病,其主要并發(fā)癥為微血管及大血管病變,其中微血管病變的發(fā)生率較高[1]。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DR)是最常見的DM微血管并發(fā)癥之一,據(jù)統(tǒng)計,超過60%的DM患者會并發(fā)DR[2]。目前DR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有研究表明,一氧化氮(NO)、脂氧素A4(LXA4)、脂肪因子(Apelin)可能與DM及其多種并發(fā)癥的嚴重程度相關[3-5],但目前該3項指標與DR的關系仍鮮有報道。本研究通過檢測DR患者血清NO、LXA4、Apelin表達水平,分析其與DR嚴重程度之間的關系,旨在為DR的診斷及病情監(jiān)控提供依據(jù)。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5例DR患者作為觀察組,另選擇同期80例非DR的DM患者作為對照組,50例體檢健康者作為健康組。納入標準:(1)患者符合2型DM診斷標準;(2)入院前患者無眼部手術及外傷史;(3)DR患者經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檢查確診為視網(wǎng)膜病變;(4)患者年齡≤70歲;(5)患者精神正常并配合本研究。排除標準:(1)患者合并惡性腫瘤疾?。?2)患者合并脈絡膜脫離、青光眼、角膜新生血管等眼部疾?。?3)存在嚴重心、肝、腎功能異常;(4)患者腦血流圖、CT掃描檢查發(fā)現(xiàn)視網(wǎng)膜之外的血管出現(xiàn)動脈粥樣硬化等并發(fā)癥;(5)存在嚴重代謝綜合征;(6)主動申請退出本研究。觀察組男39例,女46例,平均年齡(60.29±5.38)歲,平均DM病程(21.38±6.49)個月,平均體質量指數(shù)(BMI)為(24.73±2.09)kg/m2,平均收縮壓(124.38±13.28)mm Hg,平均舒張壓(76.59±6.94)mm Hg;對照組男36例,女44例,平均年齡(60.75±6.14)歲,平均DM病程(21.72±7.13)個月,平均BMI(24.71±2.13)kg/m2,平均收縮壓(125.23±14.19)mm Hg,平均舒張壓(77.19±7.43)mm Hg;健康組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齡(61.29±8.32)歲,平均BMI(24.12±1.93)kg/m2,平均收縮壓(121.89±15.12)mm Hg,平均舒張壓(78.19±8.97)mm Hg。受試者組間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所有受試者在入組后采集空腹靜脈血,采用硝酸還原酶比色法檢測血中NO水平(試劑盒,意大利PANERA公司,批號:AAPR194-1),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患者血中LXA4(試劑盒,德國IBL公司,批號:IC-LXA4-Ge)、Apelin(試劑盒,武漢CUSABIO公司,批號:CSB-E14334h-1)水平,檢測前遵照檢驗項目標準操作規(guī)程并使用原廠試劑進行操作和質控,嚴格遵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檢測操作并繪制標準曲線行定量分析。并在患者入組后對觀察組患者DR病情嚴重情況進行評估,包括Ⅰ期:后極部位中心出現(xiàn)小出血點及微血管瘤;Ⅱ期:出現(xiàn)出血斑及黃白色硬性滲出;Ⅲ期:有白色棉絨斑并伴隨出現(xiàn)出血斑;Ⅳ期:眼底出現(xiàn)纖維增殖和新生血管;Ⅴ期:眼底玻璃體出血,出現(xiàn)纖維增殖和新生血管;Ⅵ期:眼底有纖維增殖和新生血管,并出現(xiàn)視網(wǎng)膜脫離顯像。
2.13組各指標檢測結果比較 觀察組NO及Apelin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和健康組,LXA4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和健康組,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各指標檢測結果比較
2.2觀察組不同病情嚴重程度患者各指標檢測結果比較 Ⅰ~Ⅲ期DR患者NO及Apelin水平明顯低于Ⅳ~Ⅵ期患者,LXA4水平明顯高于Ⅳ~Ⅵ期患者,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不同病情嚴重程度患者各指標檢測結果比較
2.3DR嚴重程度與NO、Apelin及LXA4表達水平的相關性分析 DR嚴重程度與NO和Apelin的表達水平呈正相關(r=0.863、0.541,P<0.001),與LXA4表達水平呈負相關(r=-0.869,P<0.001),見表3。
表3 DR嚴重程度與NO、Apelin及LXA4表達水平的相關性分析
DR是常見的DM微血管并發(fā)癥之一,其臨床癥狀主要有視物模糊、視力下降等,嚴重者會出現(xiàn)失明[6]。眼底檢查是臨床常用的確診方法,但普及率較低[7]。隨著血清學檢查技術在疾病診斷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探尋與DR病情相關的血清特異性指標對DR的篩查具有重要意義[8]。
DR病情的發(fā)展主要體現(xiàn)為微血管內皮基底膜變厚以及微循環(huán)發(fā)生障礙。研究表明,毛細血管管腔變窄會導致血流改變,從而使視網(wǎng)膜出現(xiàn)缺氧缺血狀態(tài)并促進新生血管的形成[9-10]。有研究發(fā)現(xiàn),抑制NO可以避免視網(wǎng)膜出現(xiàn)缺血損傷,提示NO可能參與DR的發(fā)生發(fā)展[11]。Apelin在葡萄糖穩(wěn)態(tài)維持、免疫調節(jié)等方面均發(fā)揮重要作用,而LXA4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12-13]。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和健康組相比,觀察組NO及Apelin水平升高,而LXA4水平顯著降低,提示患者NO、Apelin以及LXA4水平對DR的發(fā)生發(fā)展具有一定的影響。進一步對DR患者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隨著患者病情加重,其血清NO及Apelin水平逐漸升高,而LXA4水平則明顯降低,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DR嚴重程度與血清NO及Apelin水平呈正相關(r=0.863、0.541,P<0.001),而與LXA4水平呈負相關(r=-0.869,P<0.001)。NO作為血管活性物質,屬于內皮依賴性血管收縮因子和血管舒張因子,有研究表明,DR患者血清NO水平異常升高可能導致患者體內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增加,加速患者視網(wǎng)膜出現(xiàn)缺血性損傷[14]。有研究報道,血清Apelin與血管緊張素Ⅱ通過影響氧化應激對血管內皮造成損傷,導致血管腔狹窄,限制視網(wǎng)膜組織血流,最終導致DR的發(fā)生以及病情加重[15],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此外,有研究報道,LXA4水平的降低則可能導致核因子κB水平被有效抑制,導致血管生成相關細胞因子被進一步調控,進而使患者病情加重[16]。有學者指出,LXA4可有效調節(jié)體內多種物質的釋放和表達,對DM的發(fā)生發(fā)展起到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17]。本研究結果顯示,隨著患者病情加重,其血清LXA4水平也顯著降低,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DR嚴重程度與血清NO及Apelin水平呈正相關,而與LXA4水平呈負相關,臨床上可通過檢測患者血清NO、LXA4、Apelin水平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但本研究臨床樣本量較小,且并未對患者進行長期隨訪,有待后續(xù)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