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汀 張歡 吳艷杰
(海軍工程大學 作戰(zhàn)運籌與規(guī)劃系,湖北 武漢 430033)
航?;A課是各海軍院校發(fā)展時間最長的特色性基礎課程之一,無論是教學資源的儲備還是教員的教學經驗相對于新興課程來講都更為豐富。而現在,全國大學都在呼吁消除“水課”,建設“金課”,提升課程的教學質量。航海基礎課雖是一門傳統(tǒng)課程,也應順應改革潮流,給課程“減負”,以智慧教學模式提升課程施訓效率,這樣才能讓學員在有限的時間內接收到更多有價值的信息,不只是局限于課本中低階、陳舊的文字,更多的應該是一些應用型知識和科學的思維方式。海軍工程大學的航?;A課目前一共有60 學時,包括有理論知識講解和實作兩個部分,理論知識包括有地文航海、天文航海、導航儀器等內容,主要是基本概念和方法,難度適中,而實踐部分有航跡繪算、海圖作業(yè)、天文查表計算等,課程施訓中期會組織專門的實作考核,在課程結束后的航海實習中,學員也會通過在不同海區(qū)海況下進行實作的方式加深對理論知識和實作步驟的理解?,F在,航海技術在不斷進步,另外,教學方式相比原來也應該有所改變,這樣才能提升課堂效率,提升學員能力。
目前航?;A課程使用的教材為大連艦艇學院編寫的2013 年版的《航?;A》,一共十一章內容,在平時的教學中,航海基礎的教學以課本為中心,施訓的重點內容為地文航海和天文航海,其中尤以地文航海為重,而導航儀器和海洋氣象的相關內容涉及較少。通過對學員的平時作業(yè)和期末考試試卷的批改中可以發(fā)現,學員普遍對于儀器和海洋氣象的內容掌握較差,目前,教材內容滯后于實際發(fā)展、課堂上涉及的內容少,沒能引起學員足夠的重視,這對他們將來走上工作崗位、適應工作環(huán)境會有一定影響。
在課時不變的情況下,合理的整合相關內容,突出重點就成了教學模式改革的重中之重。首先,減少地文航海中的理論授課內容和時間,增加學員實作練習時間和練習次數,練習中和練習后及時講解,強調易錯內容,讓學員在錯誤中更明確海圖作業(yè)的重點;其次,雷達定位與導航和陸標定位的重復內容可以進行適當整合,比如說在訓練學生進行距離定位時,為學員提供雷達測得的某些物標的距離或方位參數,引導他們學會雷達定位的方法,為他們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打好基礎,建立信心;另外,教學計劃中的自學或略講內容也需要確定學員應達到的標準,不能讓非重點內容變成非必要內容,以潮汐潮流計算這部分內容為例,本來這部分內容是船舶進入狹水道或布雷掃雷準備時應掌握的一項技能,但受課時所限,無法詳細講解,可以在前一節(jié)課即將結束時,給學員布置一到兩道簡單的計算題,在當次課時,請一位學員上臺講解其中一道題,加深學員對計算過程的記憶,通過和其他學員交流來發(fā)現自己的易錯點,在航海實習過程中,也可將這部分內容融入海圖作業(yè),對實際航行海區(qū)進行潮汐計算。精練課程內容是教學模式改革的必要準備工作,而課堂內容與實際應用接軌,教員和學員才能從網絡上獲取更多新鮮有價值的信息,減少學員課上學的內容和未來實際工作脫軌的現象。
疫情期間,航海基礎的30 個學時為線上教學,這應該是航?;A課程向智慧課堂模式轉變的一次很好的嘗試。實踐證明,智慧課堂模式相比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有很多優(yōu)勢,首先,教員和學員的溝通渠道增加了,在班級小管家上可以隨時發(fā)布課堂公告,提醒學員下堂課需要攜帶的作圖工具等,其中避免了每次都要通過課代表傳達訊息的不及時性和誤差;其次,網上提交作業(yè)更加迅速,網上平臺上能直接反映出作業(yè)的提交率,教員批改也更方便,也可以及時對作業(yè)書寫情況進行反饋,反饋結果能被數據化,更為直觀;另外,作為一門發(fā)展時間較久的課程,在網上可以找到很多航海學的相關資源,特別是天氣學部分,能用視頻和動畫作為導入,明顯能加深學員對本部分內容的理解,課堂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為了保證授課過程順利有效率的進行,前期儲備是非常關鍵的,目前網上有的資源主要包括大學的講課視頻,課件,后期要想推進教學改革,還需經過教學團隊集體的努力,在一段時間內完成資源建設,包括教材、電子書、動畫、微課、實驗視頻、模擬實驗、案例等等。大多教員具有基本的網絡使用能力,但是對于專業(yè)制圖,視頻剪輯軟件還不是很熟悉,像比如說photoshop、3DMAX 以及一些常用的視頻剪輯軟件都是教員可以通過自學掌握的工具。最后將所有制成的素材進行整理,建立一個資源庫,可以方便教員按需求下載使用。同時在使用中,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的想法和意見也可以及時的融入,真正形成一個動態(tài)流動的生態(tài)體。
目前在雨課堂和釘釘等平臺,都可以發(fā)布課程相關的課件、預習資料、視頻、語音或者拓展閱讀資料,現在甚至可以將所有知識點、小問題、視頻和語音都進行整合,做成預習課件,學員在瀏覽了預習課件之后,還可以將問題反饋給教員,在正式上課時,教員就可以有的放矢,突出重點難點,教員也可以在預習課件中插入一些問題,通過學員的回答情況,能及時發(fā)現學員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予以解決。另外,預習課件的形式可以盡可能豐富一些,比如引入慕課或微課,其中慕課用于強調每堂課的學習目標和重點內容,微課主要用于慕課之間的銜接或者介紹小知識點。
在線上課程直播過程中,可采用快問快答的方式,每個知識模塊選取3 到5 個問題,多采用選擇題模式,內容為基本知識點,主要考核對知識點和概念的理解,這種快速問答的方式能保證學員課上提高注意力,及時消化知識點。而課后作業(yè)的布置,可以先在幻燈片的最后一頁進行展示,接著發(fā)布到平臺上,學員可以用拍照等方式在線上提交作業(yè),提交截止時間過后,教員可以在平臺上進行批改,并發(fā)布正確答案,平臺可以馬上統(tǒng)計得出客觀題作業(yè)的正確率,清晰地反映出學員的掌握情況。
“以學生為中心”是現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其含義就是讓學員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引領課堂,這樣的教學模式讓學員在教學活動中處于中心地位,體現了以人為本的人性化教學,激發(fā)了學員對課程的興趣,提升了學員的自學能力,培養(yǎng)了學員的自信。具體到航?;A課程,轉變學員在課堂里承擔的角色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學員對一門課的印象通常會受到授課方式的影響,如今面對00 后為主的學員群體,應找準他們的興趣點,用他們熟悉的內容進行引入,比如航?;A的第一個課時,教學目標是讓學員了解海洋和航海發(fā)展史,那就可以從我國歷史上幾個重要的航海發(fā)展期開始講起,里面涉及明朝的“海禁”政策,就可以聯系到我國目前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講到漢朝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萌芽時期,就可以將如今興旺的絲綢之路與之對比,表現出我國航海事業(yè)的逐步穩(wěn)進,再比如說是講到助航標志,也可以將其和交通安全標志進行類比,兩者都是為了保障人員和財產安全。
無論是軍隊院校還是地方院校,如今的大學教育都是“走堂式”教學模式,很多教師上課即來下課即走,和學生的交流僅僅局限在課堂上短暫的90 分鐘,交流機會的缺乏會使得教員根本無法清楚了解學生的個體實際情況,個性化教學自然也無從談起。作為教員,應該主動去接收學員對課程的反饋,并進行詳細記錄,課前準備時也應該對學員的基本情況進行初步了解,包括他們的專業(yè)背景,興趣愛好等等,主動關心學員也會讓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學習效率自然也就水漲船高。
教學改革的浪潮已經襲來,要想對一門傳統(tǒng)課程進行改革,教員需要結合現在的各種科技手段來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積極地探索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改革之路,同時也不能忽視學員在課堂里的重要位置,一切應以課程中傳遞的信息的有效性和學員對信息的掌握程度出發(fā),著力于構建一個高效率課堂,實現學員的自主發(fā)展和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