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超
(黑龍江省大慶市第四中學,黑龍江 大慶 163711)
在以往的語文教育中,學生學習的被動性掩蓋了自身的主動性,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探究,更多地依賴于語文教師的直接講解,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受到抑制,課堂教學效率也因此受到直接影響。在新課改的影響之下,傳統(tǒng)的、單一的語文教學模式已經無法全面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也無法滿足素質教育提出的各項教學要求。語文教師需要及時審視自身教學方面的不足,變被動課堂為主動課堂,將更多教學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在語文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提升課堂教學活躍性,調動學生思維能力,實現高效化、實效化語文課堂的構建。
新的課程改革需要前沿的教育思想和多樣的形式交融呈現,這對高中語文教師的業(yè)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轉變學習方式是課改的關鍵,但實施中依然存在這樣那樣的不到位情況。其中一個原因可能就是教學中缺乏“得心應手”的學習方式,而“學習任務”有可能填補這個“缺位”。簡單地說,它能夠把課堂學習方式從“教師教課文”推向“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所以,教師要認識到單元學習方式的轉變和施教方式轉變的迫切性,抓住課堂這個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單元教學內容的環(huán)節(jié)選擇和情境設計都必須充分考慮到課堂這一載體的可能性、現實性和需要性;第二個是在此基礎上,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教育智慧,在教與學的互動過程中,通過平等思維交流來啟迪學生,實現教師教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比如,針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本質動因,高中語文教學需構建結構化思維體系,即在教學中帶領學生從單個的、孤立的事物中抓住事物之間的聯系,從而以整體性思維把握事物本質特征,建立網絡結構的立體思維體系,實現教和學之中思維方式的提升。那么,“學習任務群”就是在此環(huán)境下提出的一個新術語,代表了一種全新的學習理念[2]。以前是以單篇課文和課時為基本教學單位,課是一篇一篇講的。現在提倡學習任務群教學,希望以學習任務來整合單元教學,突破單篇閱讀精講細析的固定模式。
高中階段的語文內容豐富、廣泛,同時知識性和系統(tǒng)性更強,特別是對學生的知識面和知識儲備、理解能力等方面要求很高,所以高中語文學習任務很大,既需要課上教師的要求和引導,更需要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積累,這樣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才能夠逐漸提升,最終實現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要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學生因為知識儲備、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等方面的差異,在語文學習中一定是呈現層次差異的。面對學生的差異性,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不能“一刀切”,要根據學生的差異性來開展分層教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有所收獲,這樣的高中語文教學才是真正地面向全體學生,有益于學生整體水平的提升[3]。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還要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中心,不僅需要學生在課上認真聽講,還需要學生體驗參與,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所以調整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是非常重要的。具體來說,可以應用情境式教學法來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式、體驗式的學習;通過小組合作教學法,來刺激學生組間競爭,促進學生組內合作,在交流與碰撞中來優(yōu)化學習效果。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有效地輔助教學。語文教材中的部分內容較為抽象,或者是局部來呈現知識,這會增加學生理解消化知識的難度。多媒體技術能夠多角度、多種形式來給學生呈現所學知識,如文字、圖片、動畫、視頻等,這樣不僅僅豐富了教學內容,也能夠對原有知識進行深度挖掘或者拓展,也就便于學生學習和消化知識,這也是學生較為喜歡的教學模式[4]。
作為傳統(tǒng)性較強的科目,語文教育本身對部分學生的吸引力不強,而在高中語文教材中,廣泛、較有難度的教學內容成為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途中的絆腳石。為調動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讓學生對語文學習始終抱有探究欲,教師可進行教學方式的趣味化改進,具體的改進方法分為以下兩種:第一,教師授課語言的趣味化。教師幽默的授課風格能為課堂活動的開展帶來幫助,讓學生真正“喜歡你上課”“愛上語文中的幽默”,為達成此類效果,語文教師在授課中要注意自身的語言設計,以與課文相關的文學典故、人物趣味點評等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將更多精力投入進語文學習中。第二,教學方式的趣味化。新時代學生的思維活躍,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重,為保障教學氛圍的活躍性,教師可利用如“師生互換授課”“電影片斷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來輔助授課。另外,在針對教材中部分問題的分析時,教師可適當結合網絡時事熱點,從學生熟悉的角度出發(fā),調動學生對語文問題的探究興趣,實現高質量的語文教學[5]。例如,在《長恨歌》教學中,該文篇幅較長且學生理解存在一定難度,于是我首先為學生播放了影視資料中楊玉環(huán)的片斷,學生都被楊玉環(huán)的美麗吸引,于是我以“楊玉環(huán)作為四大美人之一,她的故事也算是個悲劇,你想了解一下她嗎?那跟著老師來學習這篇《長恨歌》吧”的引導語言帶領學生進行了學習,在遇到描寫楊玉環(huán)美麗的片段時,我又會為學生展示圖片,該方式較好地吸引了學生興趣,本次課堂教學開展較為成功。
教與學是一體的,要想優(yōu)化高中語文教學的效果,對于學生學法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語文學科對于學生來說是一門容易忽略的學科,學生總是覺得學起來容易,所以付出的不夠;或者是雖然一直堅持付出,但是成效甚微,慢慢地也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密切相關,所以在重視學生學習方法指導的同時,也要重視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要引導學生學會聽課,課前要提前進行預習,增強課上聽課的目的性;在聽課的過程中要有耐心,特別是同學發(fā)言時要學會傾聽;聽的過程中既要動腦更要動手,形成關鍵性的筆記,以便課下梳理和總結知識。要鼓勵學生上課積極參與,上課回答問題或者參與知識的研討,既能夠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還能夠鍛煉學生思維。要重視背記和閱讀的積累,語文能力的提升首先是基礎知識的積累[6]?!盎A不牢,地動山搖”,在讀與背記中,逐步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增加知識積累;通過閱讀能夠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情感認知。要把寫作落到實處,特別是要重視日常寫作的積累,鼓勵學生寫周記或者隨筆,教師也要及時批改,不斷提升寫作能力。最后還要注意引導學生總結反思,“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边@樣的過程就是學生總結提升的過程。學習方法正確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才會不斷提高。
總之,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面臨著新要求、新挑戰(zhàn),這也意味著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需要進行調整。每一位高中語文教師都要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也要重視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以適應新時期教學的需求。要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不斷完善教學評價體系,這樣才能夠把語文教學工作推向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