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貴勇
(云南省昭通市大關縣玉碗鎮(zhèn)中學,云南 昭通 657401)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各項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不僅要教授學生相應的美術知識技能,而且要提高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yǎng)。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chuàng)意實踐和文化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這些能力給初中美術課堂教學帶來了全新的挑戰(zhàn)。但是,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下,初中美術教學還未作出充分的改變。因此,教育工作者更應積極地探索新的美術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更加多樣化的學習途徑,使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得到提升。
核心素養(yǎng),其實就是一個人自身素養(yǎng)的高低,核心素養(yǎng)所包含的方面特別廣,比如我們日常的行為、談吐舉止、社會責任、思想意識等等很多方面,所以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對初中學生整體成長有很大的影響。每個學生的素質文化教育不是天生的,后天的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我們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時候從整體出發(fā),某一方面的突出并不代表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而初中美術課程正是考驗學生綜合能力的一門學科,因此初中美術課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質方面最合適不過了,結合我的教學經驗一起探討核心素養(yǎng)下的初中美術教學途徑有哪些?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可以通過設計美術鑒賞教學的開篇課堂實現。設計的內容要突出主題意識,結合學生的發(fā)展特點和當前的教學趨勢,使美術教學過程更加科學、有效。從學生的角度看,其對藝術作品的態(tài)度、選擇和判斷都反映自身的審美能力和藝術鑒賞力,這些能力的提升與核心素養(yǎng)有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1]。教師通過設計美術鑒賞教學開篇課堂,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邏輯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人文素養(yǎng)。由此可見,美術鑒賞教學開篇課堂的設計尤為重要,教師在設計過程中要突出主題意識。
例如,在學習《水墨交融寫青山》和《筆情墨意抒胸意》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水墨之情”為主題,帶領學生對相關作品展開鑒賞,讓學生理解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水墨畫“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達方式。在鑒賞作品的選擇上,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和課堂教學內容,挑選一些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又能使學生有所收獲的作品,如古今藝術大師的花鳥范作等。以此為導入,學生能夠很快地投入后續(xù)的課堂學習,并緊跟教師的教學腳步,對水墨畫的特點和手法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
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提升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yǎng),教師要緊緊圍繞美術教學的目標,以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為核心,科學地設計教學內容,形成交互式、數字化的美術教學模式。
例如,在教授《蘇州園林》這一課時,教師圍繞認知領域、技能領域、情感領域的教學目標,可以向學生展示一組蘇州園林的圖片,并向學生提問“說出圖片中有哪些景色”,由此引出蘇州園林的主題。接下來,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呈現蘇州四大名園,提出問題“為什么路徑要彎彎曲曲”,并讓學生結合視頻獲得感悟,了解造園手法,體會“借景”的妙處。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地指導學生,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場景呈現聯(lián)系起來。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對美術學科產生興趣,而且能夠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增強想象力。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提升學生的感性思維,而且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基于初中美術專業(yè)學科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感性思維、理性思維同等重要,能夠使學生對美術形成感情,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促使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美、感受美、體驗美。因此,初中美術教學要從發(fā)展學生的理性思維入手,教師要利用好教材中的資源,對學生進行更加全面的教學,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授《身邊的物品》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具有典型特征的常見物品,讓學生更加充分地認識和理解線條、形狀、色彩、空間等美術中常用到的造型要素,并讓學生試著通過自己的理解描繪出物體的立體感。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更多的工具和材料,并將這些材料與身邊的物品聯(lián)系起來,以此讓他們形成抽象思維和理性思維。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學生也能夠更好地利用相應的工具和材料記錄身邊的事物,并通過這些素材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樣不僅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且可以使學生學會表達理性思維和情感。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與多媒體在教學中有了更廣泛的應用。為了使教學更加多樣化,增強教學的有效性,推動信息技術與初中美術學科的整合非常必要。加之當前社會對人才的培養(yǎng)越來越傾向于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信息技術與美術學科的融合也應逐漸走向創(chuàng)新。這就要求教師利用好新興科技,構建新型課堂,對學生開展現代化教學。近年來,微課、慕課等現代化的教學新形式出現。與以往的課堂教學相比,這些教學方式更具有針對性和靈活性,并且更受學生的歡迎。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隨時進行暫停、快進和重播操作,滿足其學習需求。由此可見,與以往的教學形式相比,信息技術的融入使美術教學更生動、形象。教師應積極整合信息技術與美術教學,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活動。
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對學生的發(fā)展至關重要,不僅有助于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而且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和創(chuàng)造能力。因此,初中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內容,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調整教學方式,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課堂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