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萍
(河北省衡水市阜城縣碼頭鎮(zhèn)南辛小學,河北 阜城 053700)
自上世紀80 年代以后,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就開始進入人們的關注視野。伴隨著城鄉(xiāng)發(fā)展的巨大差異以及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發(fā)展,使大批農民工從農村走向城市,為城市的發(fā)展貢獻力量。但同時也忽略了以孩子的教育問題,使留守的兒童沒有在童年時期得到來自于父母的應有的關愛,這就使他們的行為習慣有非常大的問題,這需要社會關注留守兒童的生活問題,不斷通過各種途徑改善他們的生活學習狀態(tài),關注他們、關心他們、關愛他們,使他們得以快樂成長。
(一)學業(yè)方面的問題。很多留守兒童在學習動機方面沒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他們把自己的學習看作是一種不得不去做的事情,沒有進一步前進的動力,好一些的則把父母對自己的物質獎勵看作前進的動力。這些孩子留守在家中,只有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在溝通與教育當中存在著非常大的代溝,這讓他們覺得難以交流,而感到非常的孤獨,在學校學習過程中期望可以得到老師和同學的關愛與呵護。這些孩子在學業(yè)當中因為缺乏必要的監(jiān)護人教育,其自控能力非常差,學習缺乏自主性,除了在校期間老師的教導之外,其余時間就成了空窗期,他們來自于家庭的督導幾近于無,另外,因為監(jiān)護人的文化水平、時代觀念以及行為不同,對于孩子的學習督促也就不太好。這就導致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非常差,盡管在學習中遇到困難,但也難以得到監(jiān)護人的幫助,這就使他們的成績很難有提高。
(二)品德與心理健康情況。兒童時期正是樹立遠大理想,不斷認知世界的關鍵時期。家庭與父母在其中起到的引導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從價值觀、道德規(guī)范等方面都得不到適時而恰當的引導,而隔代人的教育則充滿了溺愛與物質化,這就容易使留守兒童的行為當中產生消極應對,無論是人生觀還是價值觀都偏離正向觀念。他們沒有正常而良好的家庭氛圍,缺乏親切而密切的親子互動交流,兒童自己的想法得不到好的表達途徑,這就使孩子的情感不能得到有益的回應,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淡漠對親情的渴望,甚至形成自閉心理,在認識問題時容易產生偏離正常的行為與做法。
(一)發(fā)揮群團組織對留守兒童的關愛作用
對農村獨守兒童的關愛保護力量當中,社會群團是一支非常重要且不可忽視的力量。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不足,他們的成長環(huán)境面臨著非常大的困境下,要積極引入社會群團力量,使他們真正參與進來,一方面,能夠與家庭、學校共同形成教育的合力,減輕家庭的負擔,不斷壯大關愛留守兒童的力量;另一方面,群團組織帶有公益性質,團體本身的正能量則可以起到以身作則的作用,為留守兒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使他們能夠常懷感恩之心,感激好心人對自己的關愛與幫助,等到長大成人以后,能夠以同樣的方式來回報社會。
目前,關愛農村兒童有著重要作用的社會團體組織有團委、婦聯與關工委等,這些組織與群眾聯系密切,有得天獨厚的與留守兒童聯系的條件。相關組織要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通過廣泛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影響力,將自身調動的優(yōu)勢社會資源傾注到留守兒童的成長上。例如婦聯,這是在我國關愛與保護留守兒童的重要社會力量??赡芡ㄟ^婦聯聯合一些相關的社會公益組織,舉辦關愛主題活動,邀請留守兒童教育專家,讓家長與學校教師都參與到這些活動當中來,為留守兒童的教育提供教育思路,讓留守兒童的身邊的教育者及家長可以有更多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更好的幫助孩子成長。共青團在青少年團體當中有著非常大的號召力與影響力,在幫助留守兒童方面有著重要作用,應該發(fā)揮其重要有益作用,通過城鄉(xiāng)孩子幫扶結對活動,讓城鄉(xiāng)孩子之間產生密切關聯,相互合作、相互幫助、互相影響、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二)借助公益組織關愛留守兒童
在現代社會階段,已經不同于傳統農村社會,沒有過去的人際和睦、鄰里互助的氛圍,社會在工業(yè)化進展當中,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漸趨冷漠。這一變化對于留守兒童而言,帶來的就是親情缺位、內心沒有依靠,心理健康建設無從談起,需要更多的社會公益組織去關愛他們。
在現代化手段日益豐富的今天,互聯網已經賦予了公益組織新的手段。無論是企業(yè)家還是明星都可以通過互聯網追蹤自己投入資金的使用情況,縮短幫助留守兒童的時空距離,使自己的愛心投入可以及時到位。無論是互聯網、微信、微博等“云”平臺等共享方式,都能夠將社會上的愛心人士集合起來,直接將社會資源轉化為對留守兒童真切的幫扶行為,使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條件得以改善,為他們進一步的學習奠定良好的物質教育基礎,發(fā)揮公益組織的力量,不僅有利于兒童學習與生活環(huán)境的進步,更可以在社會當中起到良好的模范帶頭作用,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讓全社會都能夠真正關注留守兒童的教育與成長,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總而言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社會發(fā)展過程當中出現的重要課題,需要舉社會之力來解決,尤其是發(fā)揮社會關愛力量各自不同的優(yōu)勢,通過現代化的方式參與到留守兒童的成長過程當中來,改善其生活與學習的物質環(huán)境,讓他們可以有一個比較好的心態(tài)來參與學習,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