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韋敏
(河北省淶源縣燕趙學校,河北 淶源 074300)
一、創(chuàng)建良好的師生共讀氛圍良好的閱讀氛圍是師生共讀活動順利開展的基礎,也是提高學生閱讀質量的重要保障。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建良好的師生共讀氛圍呢?筆者擬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理解。1.在互動中加強和學生的交流與溝通隨著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確立,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開始重視學生閱讀自主性的挖掘。筆者認為,在師生共讀活動中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前提。為此,筆者特地在閱讀過程中設置了“演一演”等活動,帶領學生扮演閱讀內容中的人物,這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就能更認真、更仔細地體會人物的心理特征及情感變化,還能在與教師的合作中對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與此同時,筆者還將一些字謎、詩謎等引入師生共讀活動的閱讀交流中,通過教師出謎語、學生猜結果以及學生出謎語、教師猜結果的方式,有效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2.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作潛能在師生共讀活動中,教師既要與學生保持親密的互動,又要學會在潛移默化中充分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作潛能,使學生在充分領受閱讀魅力的基礎上真心喜歡上閱讀,從而積極主動地投入閱讀活動。筆者在師生共讀活動中采用了“講一講”“畫一畫”“唱一唱”等策略。其中,在“講一講”環(huán)節(jié),筆者要求學生就自己所見、所聞、所感發(fā)表觀點和意見;在“畫一畫”環(huán)節(jié),筆者要求學生根據(jù)閱讀內容用紙筆描繪想象畫面,并將其中的優(yōu)秀繪畫作品展示在班級文化墻上;在“唱一唱”環(huán)節(jié),筆者讓那些具有音樂功底的學生將一些與閱讀內容相關的歌曲演繹出來。在此類活動影響下,學生因為自身才華得以發(fā)揮,或因受到教師和同學肯定而生出強烈的自信。在此自信的牽引下,他們勢必會在閱讀活動中產(chǎn)生巨大的動力,從而在師生共讀活動中不斷取得優(yōu)異成績。
二、展開高質高效的閱讀指導教師如何才能在師生共讀活動中給予學生恰到好處的指導呢?在筆者看來,不妨從以下兩方面入手:1.教會學生基本的閱讀技巧熟練掌握閱讀技巧有助于學生迅速了解閱讀內容、準確提煉關鍵信息,從而達到高效閱讀的目的。因此,筆者在教學中經(jīng)常有意識地傳授閱讀方面的技巧。比如在閱讀敘事性較強的文章時,筆者就讓學生抓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及起因、發(fā)展、高潮、結局等關鍵信息;在閱讀議論性較強的文章時,筆者就讓學生抓住中心論點、論據(jù)、論證等信息;在閱讀說明性較強的文章時,筆者讓學生著重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征、說明的順序以及說明的方法等信息……這樣學生就能在閱讀過程中迅速、有效地抓住文章關鍵信息,高效地領悟文章的思想情感。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比掌握知識技能更為重要。因此,在師生共讀活動中,教師務必要加強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使之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高效率、高質量的閱讀活動中。第一,全心全意,專心閱讀。分心、分神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最大障礙,它不僅使學生好不容易建立的閱讀心境轟然瓦解,還使他們很難再次進入到相應的閱讀情境中。因此,要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們就必須將一切能夠讓學生分心、分神兒的事情扼殺在萌芽之中。第二,備好紙筆,隨讀隨記。在閱讀過程中,教師不妨要求學生準備好紙筆等常用工具,并將閱讀過程中遇到的一些生僻字詞、寓意豐富的精彩語句或對自己觸動較大的語句記錄下來。持之以恒,聚沙成塔,學生的素材積累和情感積累便會發(fā)生質的變化,從而促進其閱讀、寫作能力的綜合提升。第三,抗拒誘惑,邁向正軌。由于信息技術的進步,學生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已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在此環(huán)境下,學生的專注力已經(jīng)下滑。與此同時,網(wǎng)絡資源良莠不齊、泥沙俱下,在其影響下,很多學生會因受不住誘惑而深陷網(wǎng)絡不良信息的泥淖。
三、進行潛移默化的自我提升在師生共讀活動中,教師不妨在和學生交流溝通的過程中實施一系列潛移默化的引導,讓學生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引導下更深刻地領悟閱讀內容。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意保護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將學生的潛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來,以確保能在不遠的將來為國家培養(yǎng)一批有文化、有思想、有創(chuàng)意的人才。比如,《小王子》是法國作家圣·埃克蘇佩里的一部兒童文學作品。在這部作品中,作者以一位飛行員的口吻,講述了小王子從自己星球出發(fā)前往地球的過程中的經(jīng)歷。在這本極具想象力的經(jīng)典著作中,作者通過對狐貍、玫瑰、蛇、國王、天文學家、愛虛榮的人、扳道工、沙漠花、酒鬼、商人、點燈人等的敘述,將作品和諧而又完美地融合成一個整體。教師可以將自己的一些想法融入師生共讀活動中,并就此與學生探討與溝通。與此同時,教師應格外注意引導學生發(fā)揮其想象力,使之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相關內容的研究與探討之中。比如,在閱讀《小王子》后,筆者便讓學生根據(jù)小王子的經(jīng)歷猜想一下:“作品中讓你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哪一個故事?”“小王子還有可能遇到其他什么東西嗎?(人、動物、植物)”“請同學們盡情發(fā)揮想象力,談談小王子與玫瑰的結局將會如何?!痹诋惓狒[的討論中,有的學生描述了若干年后,飛行員在外出旅行時再次見到小王子的場景……由此可見,在一系列問題的引導下,學生不僅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中,還能在討論中將其想象力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來。最后,當筆者要求學生將其所思所想形成文字時,絕大部分學生竟然都沒有了以往的拘謹不安,有些學生甚至還表露出了躍躍欲試的神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