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吾
(江蘇省南京市盲人學校,江蘇 南京 210000)
融合教育,一種滲透著人文精神和運用高科技的教育理念和辦學形式。
半個世紀以來,在國際教育機構(gòu)與國際福利組織的發(fā)起下,融合教育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經(jīng)過了三個不同的階段:
第一階段:20 世紀60 年代末到80 年代末期,由美國首先發(fā)起。以后在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得到積極響應的回歸主流運動(mainstreaming movement)為標志,也可以說是為回歸主流運動揭開了融合教育的序幕。有一部分特殊教育工作者、特殊兒童的家長加入在其中。
第二階段:20 世紀80 年代到90 年代之間。這時候認為傳統(tǒng)的盲、聾、弱智的純醫(yī)學分類對教育來講,沒有太多的指導意義,應從社會心理的角度更多地關(guān)注兒童的教育需要。反標簽化和反鑒定評估中純醫(yī)學觀點和主張無歧視評估是這一時期世界特殊教育發(fā)展中討論的主要話題。認為通過某些簡單的評估就給各種有身心障礙的兒童貼上不同的殘疾兒童的標簽,會給這些兒童一生的發(fā)展帶來許多不利的因素,因而產(chǎn)生負面的影響。這一時期進一步涉及到對特殊兒童的篩查、鑒定、評估等問題。融合教育思想的倡導者建議用"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child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來代替殘疾兒童(handicapped children)的稱呼。
第三階段:20 世紀末至今天。在這段時期,連續(xù)召開的幾次區(qū)域性、國際性的特殊教育會議,如:“1990 年在泰國召開的世界全民教育大會、1993 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我國哈爾濱召開的"亞太地區(qū)有特殊需要兒童、青少年教育政策、規(guī)劃和組織研討會"、尤其重要的是1994 年在西班牙“薩拉曼卡召開的世界特殊教育大會”之后,會議分別通過了著名的《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實現(xiàn)全民教育的行動綱領(lǐng)》,大多數(shù)國家和地區(qū)對融合教育的思想有了較深入的理解和認同,使得融合教育的思想更為完整與成熟。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以人為本,非常重視全名教育。從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在“十三五規(guī)劃”期間,更為重視“融合教育”的實施與發(fā)展,注重每一個學生都要受到良好的教育。
我所在的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就開始了隨班就讀教學模式。隨班就讀的學生進入到自己所在地區(qū)的小學、中學進行全日制的學習。這時的“融合教育”正處在第一與第二階段交替的節(jié)點。不論從教學模式還是在人文關(guān)懷方面都屬于一種研究與探索的十七。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葉,我國開始了對有殘疾的學生開設了音樂、美術(shù)、按摩學科的“高等教育”,當時的模式叫“回歸主流教育”,為我國今后的“融合教育”開辟了一個很好的起點。
記得我在九十年代教學過程中,遇到了三位江蘇省第一批視障者隨班就讀學生,其中一位女同學兩位男同學,他們來自于江蘇北部地區(qū)的鄉(xiāng)村。雖然是”隨班就讀”的初期,這三位學生與普校的孩子們一起讀完了小學四年、有的讀完了整個小學階段,進入到特殊教育學校開始了另一種的學習形式。
在盲校的學習中,我感覺這幾個隨班就讀的學生很有與外界交流的能力;為人熱情;基礎(chǔ)知識還是很不錯的。這其中一位后來還成為了我校學生會主席。
如今全國各地在省、市、縣級都已建立了資源中心,除了為不同程度障礙的學生提供教學輔助工具、放大教材、盲文教材的翻譯、漢文考卷打印之外,資源中心的老師與志愿者們還要去隨班就讀學生所在學校巡視指導、省市資源中心每年都要開辦幾次隨班就讀學生輔助教學活動。
作為一名特教老師、資源中心的志愿者,每學期都要給我所指導的隨班就讀學生尋求輔助教學工具,給他們郵寄放大的教材。在資源中心舉辦的輔助教學活動中,我自然是最關(guān)注自己所教授的學科——“音樂”。
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樂者,通倫理者也”。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也說過:“開發(fā)人類智慧的鑰匙一把是文字,一把是數(shù)學,一把是音符。”
音樂是一種藝術(shù)形式和文化活動,音樂能使人舒緩心情、放松身體、享受快樂、情緒宣泄等。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我與隨班就讀學生介紹音樂,就從興趣著手:
小朋友,你們聽過八音盒的音樂嗎?讓我來播放一首八音盒音樂。
好啦。樂曲播放完畢了,你們喜歡聽八音盒的音樂嗎?想不想知道八音盒是怎樣發(fā)出那“叮叮咚咚”聲音的?
那么清脆、優(yōu)美、動聽。下面就讓我來給小朋友們介紹八音盒這件“小樂器”:八音盒是一種以機械發(fā)條為動力的小小禮品盒,由一個嵌滿小鋼刺的圓筒緩緩旋轉(zhuǎn),小鋼刺刮動各個音高不同的小鋼片而奏出固定的音樂,各個八音盒由于圓筒上的小鋼刺分布不同,奏出的音樂也就各不相同。八音盒的外形小巧玲瓏,奏出的音樂輕微但清脆。歐洲人民常用它來作為饋贈的禮品。
剛才我播放的樂曲名叫《維也納的八音鐘》。樂曲是匈牙利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柯達伊在他44 歲那年,根據(jù)一個匈牙利民間故事創(chuàng)作的
其中的第二首就是《維也納的八音鐘》。故事描寫哈里自吹他與公主一起來到維也納富麗堂皇的王宮,突然聽到宮中的八音鐘叮叮當當?shù)卣趫髸r的情景。在樂曲中柯達伊使用了鐘琴,用它奏出固定音型“1 5 2 5”,在這固定音型的襯托下,出現(xiàn)了歡樂的主題:這一主題由木管和鐘琴一前一后隔半小節(jié)(兩拍)輪奏,生動地描繪了八音鐘的聲響,夸張而富于童話色彩的旋律形成輕松愉快的氣氛。
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也參加到“八音中”的故事中來呢?
好的。我們現(xiàn)在將小朋友分成兩個組,一個組用小打擊樂器“沙錘”、“碰鈴”來模仿大鐘的發(fā)條和鐘聲,另外一個小組跟著音樂做韻律操哦。然后交換角色再次表演,看誰表演的好……
在音樂的引導下學生們?nèi)硇牡耐度氲娇鞓放c美好的氣氛中。
接著老師播放當下流行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你笑起來真好看》。隨班就讀的孩子們一起跟著李昕融、樊桐舟、李凱稠的歌聲唱起來,開心的笑起來:
想去遠方的山川
想去海邊看海鷗
不管風雨有多少
有你就足夠
喜歡看你的嘴角
喜歡看你的眉梢
白云掛在那藍天
像你的微笑
你笑起來真好看
像春天的花一樣
把所有的煩惱所有的憂愁
統(tǒng)統(tǒng)都吹散
你笑起來真好看
像夏天的陽光
整個世界全部的時光
美得像畫卷
小朋友們剛才的表演很精彩。從你們的表演中我知道每個人都喜愛音樂,每個人都是音樂家。
那么什么是“音樂”呢?在萬物宇宙中有許許多多的音,有的音人耳能聽見,有的音人耳確聽不見。音樂中所用的音是人耳聽見的一部分音,它是因為物體震動而產(chǎn)生的。例如:用小勺子敲擊水杯能聽見清脆悅耳的響聲;用鼓槌敲打鼓面會聽到咚咚作響的聲音……
音樂中的音有四個物理屬性:高低、長短、強弱、音色。
音的高低是由于物體在一定時間內(nèi)振動頻率次數(shù)的多少所決定。震動次數(shù)多音就高,反之音則低。
音的長短是因為音延續(xù)時間的長短所致。音延續(xù)時間長,音的實質(zhì)就長,音延續(xù)時間短,音的實質(zhì)必定短。
音的強弱是與振幅大小有關(guān)。震動幅度大,音一定是強,反之乃是若。
音色是取決于發(fā)音體的性質(zhì)(木質(zhì)、陶制、皮革)、形狀以及梵音的多少而派生出來的。
了解了音樂的四個基本物理屬性,為我們的音樂學習開啟了一扇方便的大門。
美好的旋律還是動聽的歌曲都需要曲譜來告誡音樂家作品的節(jié)奏、旋律、情緒?,F(xiàn)在國際上用來記錄曲譜的形式有“簡譜”、“五線譜”、“吉他譜”等等。
不管是線譜還是簡譜都需要用視力來讀取,那么我們視障者群體又是怎樣讀譜的呢?下面讓我來給同學們介紹一位盲人“發(fā)明家”,他就是法國的盲人“路易斯·布萊葉”。
路易斯·布萊葉(Louis Braille,1809 年1 月4 日出生,1852 年1 月6 日逝世,年僅四十二歲)。路易斯·布萊葉生于法國巴黎東部的考普瓦利,他在盲人學校制作了第一個用點位來表示的字母,起名為盲人點子法,用來記錄語言、數(shù)學、音樂符號、無伴奏齊唱。供盲人使用的由突起點組成的書寫和閱讀方法,從那時起一直使用至今。那一年他才十五歲。為了這個“突起點組成的書寫和閱讀方法”,他經(jīng)歷了許多坎坷,也奮斗了他的一生。
路易斯·布萊葉的“突起點文字”由六個點位組成,分上、中、下三層,每一層左右各一個點位。
他的“盲文音樂符號”與“數(shù)學符號”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路易斯·布萊葉用上、中兩層的變化記錄音的高低,用下層的兩個點位來區(qū)分音的實質(zhì)。
通過音樂旋律的互動、人物生平與凸起的盲點介紹,下面讓我們開始最基本的練習:
第一、學習音符:首先認識唱名,然后讓學生掌握音的實質(zhì)變化。
第二、采用短小經(jīng)典的兒歌進行視唱。
第三、結(jié)合小樂器進行演奏。
盲文音樂符號的學習,需要結(jié)合音樂作品循序漸進不斷的練習,才能達到應用自如的禁地,從中拓寬隨班就讀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學生們的音樂水準與音樂表現(xiàn)力。俄國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說:“因為音樂這種藝術(shù)就其性質(zhì)而言,對神經(jīng)有著直接的生理上的作用?!蓖ㄟ^對隨班就讀學生音樂性趣與技能的培養(yǎng),激發(fā)隨班就讀學生樹立“自信心”、提高“自我價值觀”的認可、去發(fā)展實現(xiàn)自己美好廣闊的人生。
我國在十四五規(guī)劃中更加重視“融合教育”的發(fā)展,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強化依法治教理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隨盡隨,堅持科學評估,堅持尊重差異,因材施教,堅持普特融合,提升質(zhì)量,完善隨班就讀資源支持體系,加強資源教室建設,發(fā)揮資源中心作用,實現(xiàn)特殊教育公平而有質(zhì)量發(fā)展,促進殘疾兒童少年更好融入社會生活。
融合教育,一種滲透著人文精神和運用高科技的教育理念和辦學形式。從2014年至今已有十多名視障者通過放大考卷、盲文考卷通過了普通高考以及全國研究生考試,都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
伴隨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融合教育和信息技術(shù)的結(jié)合越來越緊密,這是一次教育上范式性的改革,引發(fā)人們對普教和教師教育的指導思想,培養(yǎng)目標,管理方式,教育內(nèi)容,教育方法和教學手段等問題進行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