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璐璐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遼寧 沈陽 110000)
總書記在2018年9 月10 日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diào):“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备咝5乃枷胝谓逃ぷ饕邳h的引領下開展,堅持黨建引領,把黨建育人融入“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中,形成育人整體合力,幫助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更好地成長成才。
高校的一切工作都圍繞育人開展,高校黨建育人是做好“三全育人”的首要任務,是實現(xiàn)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前提。一方面,通過黨課、講座等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理論教育,用先進思想理論武裝學生的頭腦,可以使學生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提升思想境界和道德修養(yǎng);另一方面,通過愛國主義教育、黨的先進精神教育,可以鼓舞大學生的斗志,堅定正確信念。
“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發(fā)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fā)展的作用。”是文化建設的要求。高校黨建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基本保障,高校黨建育人在高校文化建設和文化育人中起著引領作用,“大思政”視域下,必須發(fā)揮高校黨建育人的引領作用,引領校園主流文化建設,教育引導廣大師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黨的工作方向就是高校的前進方向,高校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主戰(zhàn)場,也是黨建帶團建的主陣地,因此,“大思政”視域下高校黨建育人是加強團建工作的保障,共青團工作的開展要緊緊圍繞黨的方針政策開展,只有在黨的基本理論、基本方針、基本政策的引導下,共青團的工作才能夠有章可循,薪火相傳。
“大思政”視域下,高校黨建工作本身就有育人的職責,高校黨支部承擔著黨員發(fā)展、教育、培養(yǎng)的重要任務,黨員是學生中的優(yōu)秀代表,可以發(fā)揮其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去引領、影響、凝聚、服務廣大學生,增強基層黨支部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黨支部在各項育人活動中不斷創(chuàng)新方式,完善了高校黨建工作形式,使高校黨建工作更加豐富化、多樣化。
雖然“大思政”視域下高校黨建育人發(fā)展體系逐步形成,但是“大思政”視域下高校黨建育人模式仍舊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高校黨建育人往往是以基層黨支部為單位開展,因此重視對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與管理,對于普通黨員,黨建育人的功能體現(xiàn)得不明顯,只是簡單地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以至于很多普通同學在道德修養(yǎng)和思想品德方面與黨員存在一定的差距。
高校黨建育人方式存在單一化、形式化、程序化等問題,大范圍的開展黨建育人一般采取講座、思想政治理論課等,但是,這種填鴨式的黨建教育往往使學生產(chǎn)生反感與厭倦心理,教育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小范圍的黨建育人往往以主題黨日、參觀活動為主,活動形式陳舊,缺乏后續(xù)的總結與反思,只是為了完成任務,就失去了黨建育人的意義。
高校黨建工作很多時候獨立于思政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課堂”往往采取灌輸式的方式向學生傳達黨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缺少與黨建育人的深層次融合,內(nèi)容上缺乏時代性與創(chuàng)新性;黨日活動、團日活動與思政融合不夠,“第二課堂”作用發(fā)揮不明顯。
黨建育人是實現(xiàn)“三全育人”的前提、是加強團建工作的保障,但是目前黨建育人的引領作用發(fā)揮得不突出。一方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fā)揮不明顯,部分黨員理論學習不扎實,參與活動不積極主動,沒有做好榜樣示范;另一方面,黨建帶團建缺乏完善的體系,在高校黨團分屬于不同的部門,在工作中溝通交流不夠,未能形成黨建引領團建的良好氛圍。
1.找準切入點,促進深度融合
高校要認真分析,找準黨建工作與立德樹人工作的契合點,將傳授黨建知識、黨建理論與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加強大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提高大學生的能力有機結合起來,構建體系完善、相互提高的育人格局,真正將三全育人落到實處,構建“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模式。
2.既掌舵定向,又狠抓落實
發(fā)揮黨建把方向、管大局、做決策、帶隊伍、保落實的核心作用,同時狠抓育人工作的落實,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到教育方方面面、體現(xiàn)在育人各個環(huán)節(jié),將“三全育人”的理念貫穿于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各個方面。
3.把握關鍵因素,提高育人效果
在明確培養(yǎng)目標的基礎上,要掌握工作技巧,把握好黨建育人的態(tài)度、溫度、維度、精度。擺正態(tài)度,將黨建育人作為黨建工作的首要任務;擁有溫度,多利用一些面對面、深入溝通交流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黨建育人的溫暖;把握維度,要注意黨建育人的范圍,不僅僅是黨員、入黨積極分子,還包括所有普通學生;注意精度,對于不同的學生,教育的重點內(nèi)容,教育采取的方式要體現(xiàn)差異化、針對性。
1.構建“黨建進寢室、育人入寢室”育人新模式
大學生在上學期間,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寢室度過的,寢室是大學生學習、生活、交友的重要場所,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寢室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載體和黨建工作的重要平臺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寢室”這個重要陣地,構建“黨建進寢室、育人入寢室”的育人新模式,充分發(fā)揮寢室第二課堂的重要作用。以學院為單位在寢室建立“黨建育人工作室”,同時根據(jù)學生年級、專業(yè)等劃分黨員責任區(qū),發(fā)揮黨員和學生干部的示范帶動作用和監(jiān)督引領作用,幫助學生解決寢室存在的衛(wèi)生問題、室友矛盾等影響寢室和諧的各項問題,促進寢室文化建設,達到黨建育人目的。
2.多媒體融合、多平臺協(xié)作,創(chuàng)新黨建育人載體
利用“易班”平臺,以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為切入點,將黨建育人內(nèi)容有機融合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學習強國”平臺,讓理論學習常態(tài)化,在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的政治思想、黨建知識在潛移默化中提升,達到思政與黨建協(xié)同育人的目的;利用“智慧黨建”平臺,黨員帶頭學,入黨積極分子和普通學生跟著學,營造黨建育人的氛圍,達到黨建育人的目的。
3.豐富活動形式,打造實踐育人模式
結合實際情況實際,豐富活動形式,創(chuàng)新黨建育人方式,打造實踐育人模式,使黨員、入黨積極分子、普通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會議室,走進田間地頭,走進紅色教育基地等,讓大家親身感受現(xiàn)場氛圍,進行現(xiàn)場體驗,把思想和學習工作擺進去,激發(fā)黨員、入黨積極分子、普通學生的參與熱情,在實踐中達到黨建育人的效果。
1.輔導員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黨建育人有機融合
輔導員在黨建育人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為輔導員平時與學生直接接觸多,對學生的各項情況比較了解,在潛移默化中引導著學生成長成才的道路,因此要發(fā)揮好輔導員黨建育人的作用。輔導員要在黨的中心工作的引領下,根據(jù)學生成長成才規(guī)律,找準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點,將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創(chuàng)新性的開展育人工作,達到幫助學生成長成才的目的。
2.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黨建育人同向同行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進行黨建育人的有力武器,在“大思政”視域下要推動高校黨建育人和思想政治理論課育人二者協(xié)同發(fā)展、同向同行,構筑大思政工作格局、形成育人合力。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有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守好責任田,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嚴肅性,利用黨史、黨情、黨建理論感染學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做好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和指導者;高校思政課教師與黨務工作者結對子,促進業(yè)務工作與思想工作有機融合,更好的推進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黨建育人同向同行。
3.堅持“黨建帶團建”,強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黨建帶團建模式的融入,引導著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對于有效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建立黨員先鋒示范崗,樹立榜樣,樹立典型,促進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fā)揮,引導團的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另一方面,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特別是團委與組織部要建立常態(tài)化交流協(xié)作機制,創(chuàng)新性開展一些黨團共建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強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大思政”視域下高校黨建育人既有共性,也有個性,各高校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因材施教,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多角度、多方面創(chuàng)新,促進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達到育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