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中華戲校的京劇人才培養(yǎng)模式*

        2021-11-26 16:15:24王永恩董茳桐
        文化遺產 2021年4期
        關鍵詞:科班戲校京劇

        王永恩 董茳桐

        戲曲從誕生之日起就面臨著人才培養(yǎng)的問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戲曲一直是中國社會最主要的娛樂方式之一,它的觀眾眾多,演出頻繁,這使得戲曲行業(yè)對人才有著旺盛的需求量。培養(yǎng)戲曲的新生力量,使戲曲藝術能夠綿延流傳,是梨園界的重要任務。

        一般說來,培養(yǎng)人才的途徑主要有四種,一是藝學家傳,即戲曲世家有能力培養(yǎng)子弟成才;二是投師學藝,師傅手把手地教授;三是科班,這是最常見的方式;還有一種便是票友下海??瓢嗍侵袊f時培養(yǎng)戲曲演員的機構,是集體學藝的組織。科班在中國的歷史很長,最早可以追溯到唐玄宗時期的梨園,但真正意義上的科班起源于明代。明代嘉靖年間出現(xiàn)了海鹽子弟班和昆曲大小班,專門對初入行的演員進行訓練。

        清中期以來,隨著地方戲的興起,中國的戲曲得到了新一輪的大發(fā)展,科班也隨即如雨后春筍一般涌現(xiàn)出來并日漸成為了培養(yǎng)戲曲藝人最重要的途徑。清末民初,京劇風靡全國,京劇人才的培養(yǎng)日益受到重視。有一定規(guī)模、成系統(tǒng)的科班教學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一批有影響的科班,如小榮椿社、富連成、三樂等應運而生。在長期的教學中,科班逐漸積累了一套富有成效的教學方法,學生往往是幼年入學,在科班系統(tǒng)地學習七年左右,然后出科。

        近代以來,西方的新式教育逐步傳入中國,引發(fā)了中國人教育觀念的巨大轉變,用西式教育模式取代中國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成為一種趨勢,在這種情況下,被視為最遵循傳統(tǒng)的戲曲教育也開始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先后出現(xiàn)了陜西的“易俗社”、歐陽予倩主持的南通伶工學社等一批新型的戲曲教育機構,希冀用新的教育理念培養(yǎng)人才。但遺憾的是,由于種種原因,這些學校存活的時間都不長,未能真正撼動傳統(tǒng)的科班教學方式。而之后于1930年創(chuàng)辦的中華戲曲專科學校(1)中華戲曲??茖W校的校名曾數(shù)次變更,先后有“北平戲曲??茖W?!薄爸腥A戲曲專科學?!薄氨逼绞兴搅⒅袊呒墤蚯殬I(yè)學?!钡榷鄠€名稱,有“中華戲校”“戲曲學?!薄皯蛐!薄皯驅!钡榷鄠€簡稱。為方便起見,本文一律稱“中華戲?!薄^k學時間較長,表現(xiàn)突出,它立足傳統(tǒng),同時又吸收了西式辦學的先進理念,使之成為了一所與傳統(tǒng)科班不同的新型戲曲學校,培養(yǎng)出了一批優(yōu)秀的人才,它的成功標志著戲曲教育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一 、辦學之宗旨

        中華戲校于1930年在北京籌建,同年9月1日正式成立,校址在崇文門外木廠胡同56號,1940年11月停辦。中華戲校隸屬于國民政府教育部,是中等職業(yè)教育機構。

        中華戲校有四位主要的創(chuàng)建者:李石曾、程硯秋、焦菊隱和金仲蓀。李石曾(1881-1973),是晚清重臣李鴻藻之子,曾留學法國,回國后在北大擔任過生物系教授。民國時期著名教育家,故宮博物院創(chuàng)建人之一,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早年曾發(fā)起和組織赴法勤工儉學運動,為中法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貢獻。程硯秋(1904-1958),四大名旦之一。金仲蓀(1879-1945)名士,教育家,著名編劇,為程硯秋創(chuàng)作了《梅妃》《文姬歸漢》《荒山淚》《春閨夢》等多部作品。焦菊隱(1905-1975)畢業(yè)于燕京大學,是戲劇家、教育家和翻譯家。這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負的教育者,他們通曉中西文化與京劇藝術,他們受維新思想和改良戲劇運動的影響,決定用新的教育思想建立一所與科班不同的戲曲學校。他們對科班有深刻的認識,對于它的優(yōu)點和缺點都了然于心,他們認為,要建立新式的戲曲學校并不意味著要把科班的教學手段都統(tǒng)統(tǒng)棄之不用,而是要以新式教育為體,傳統(tǒng)科班教學方式為用,將二者的長處結合在一起,打造出一種新的教育模式。

        在這種教育思想的指導下,中華戲校的辦學宗旨和傳統(tǒng)的科班是有著明顯區(qū)別的,僅以與大致同期的科班富連成相比就可以看出二者的差異。富連成是最卓有成就的民國傳統(tǒng)京劇科班,在成立之初,主辦人葉春善曾和教員們立下重誓:“創(chuàng)辦科班,不為發(fā)財致富、爭名奪利,只為培養(yǎng)教育梨園后一代,永續(xù)香煙?!?2)葉龍章:《喜(富)連成科班的始末》,《京劇往談錄》,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年,第57頁。富連成辦學的目的是為了給各戲班輸送人才,培養(yǎng)的人才能不能被各戲班接納,是考量科班辦得好壞的一個重要指標,葉春善曾有這樣的宏愿:“二十年后,我要讓各戲班里如果沒有我們科班的學生,就開不了臺!”(3)梅蘭芳口述,許姬成整理:《舞臺生活六十年》,《梅蘭芳全集》(一),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68頁。葉春善對富連成的辦學構想是要培養(yǎng)一批業(yè)務精湛的中堅力量,學生學成后不僅能以所學糊口,更能成為頂梁柱??v觀富連成建校以來所取得的成就,葉春善的理想基本得到了實現(xiàn),富連成是民國時期當之無愧的第一科班。

        如果說富連成在對學生的培養(yǎng)中關注的焦點是技藝的養(yǎng)成的話,那么中華戲校的理想則是要學生在技藝和思想、學養(yǎng)上均要齊頭并進,成為帶有嶄新質素的新一代戲曲人。中華戲校在招生廣告中明確地表達了這一點:“以造就戲曲專門人才,改進戲曲及提倡藝術為宗旨?!?4)《中華戲曲學院北平戲曲??茖W校招生簡章》,《戲劇月刊》1930年8月第2卷第12期。田本相等編:《民國時期話劇雜志匯編》第70冊,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7年。從這寥寥幾語中不難看出,學校要培養(yǎng)的人才是能改進戲曲和提倡藝術的藝人,他們不是簡單地傳承,而是要具有繼承、反思和改造的能力。要做到這一點,僅靠傳統(tǒng)的科班教學方式是不行的,必須要給學生灌輸新的知識、新的觀念,方才能夠塑造出戲曲界的新人。針對這個問題,焦菊隱曾說道:“由文人或戲劇專家去替演員改良戲劇,乃是一個應急的及局部的辦法,既不能徹底,又不能普遍?!輪T自身有了認識,有了決心,千萬演員同時自動地去推動戲劇,才能收到全局的普遍的效果。這正如革命運動,僅有一兩個領袖去替大眾謀福利,而大眾本身卻不感到革命的需要是同樣不能成功的?!?5)見李如茹《理想、視野、規(guī)范:戲曲教育的實驗:北平私立中國高級戲曲職業(yè)學校(中華戲校)(1930-1940)》,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19年,第XXV頁。很顯然,焦菊隱的著眼點在于培養(yǎng)能引領未來的戲劇人,這就與把學生定位于戲曲技藝的傳承者的富連成有了不小的區(qū)別。中華戲校制定的《課程標準》中則更準確地說明了這一辦學的目標:

        1. 使學生明了國劇內容,并培養(yǎng)其表演國劇應具之技能,而成為適合時代,能實際生產之戲劇人才;

        2. 培養(yǎng)學生能體察舊劇之優(yōu)點而發(fā)揚之,及審定舊劇之缺點而改良之之能力;

        3. 培養(yǎng)學生融匯舊有戲劇藝術,而能創(chuàng)造新的戲劇之能力;

        4. 發(fā)展學生之戲曲天才,及向上研究之興趣。(6)《北平市私立中國高級戲曲職業(yè)學校課程標準》,1936年報備北平社會局本,北京市檔案館藏。轉引自姜斯軼《京劇“第一科班”富連成社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219頁。

        其中明顯帶有戲曲改良的色彩,這也不難理解,中華戲校創(chuàng)辦者本就是主張戲曲改良的。改良指的雖是藝術形式和內容的改革,但改革的實施者是人,故而只有培養(yǎng)出了有較高水準和開闊眼界的人才方才有可能進行戲曲的改良。中華戲校對于人才培養(yǎng)的構想確實具有了現(xiàn)代教育的理念。

        二、科班之精神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科班對于戲曲人才的培養(yǎng)是有著重要貢獻的,科班出身意味著藝人受過正規(guī)而嚴格的訓練,具備了從業(yè)者的良好素質。中華戲校雖是一所帶有新式色彩的戲校,但其目的還是要培養(yǎng)出京劇人才,只有培養(yǎng)出了若干優(yōu)秀人才并能在京劇舞臺上站穩(wěn)腳跟,乃至于挑大梁,中華戲校的辦學目標才能實現(xiàn)。焦菊隱說,具體的辦學方針要“采用科班之精神,學校之方法”。所謂“科班之精神”,歸結起來無非這樣幾點,一是過硬的師資;二是嚴格的基本功訓練;三是大量的演出實踐。中華戲校在對藝人的培養(yǎng)上,大體還是沿用了科班的方法,但也在不少地方進行了修正和完善。

        中華戲校深知師資對于學校辦學成敗的重要性,因此對于師資的聘用十分慎重。1931年1月,中華戲校董事會成立了“聘任委員會”,委員會由戲劇界知名人士如王瑤卿、李石曾、余叔巖、金仲蓀、徐凌霄、陳墨香、梅蘭芳、曹心泉、張伯駒、程硯秋、焦菊隱、溥西園、齊如山、錢金福、楊小樓等人組成,專門負責為中華戲校聘任優(yōu)秀教師,可見學校對師資的重視程度。

        經過反復篩選斟酌,最終確立了教師名單,教師分為戲曲和音樂兩組,即演員和音樂伴奏。戲曲組的教師有王瑤卿、曹心泉、王榮山、張連福、丁永利、沈三玉、陸喜才等人,這些教師覆蓋了京劇的主要行當,其中還有專教昆曲的教師;音樂組的教師有曹心泉、曹瑞石、馬寶明、張煥亭等,既有文場教師,也有武場教師。學校建立之后,還有一些京劇界的成名人物陸續(xù)加入,如馬連良、鮑吉祥、高慶奎、楊寶忠、王幼卿、王蕙芳、閻嵐秋、程硯秋、程玉菁、沈福山等,他們的加入極大地充實了中華戲校的師資力量。這些教師是知名演員、資深教師和場面名家,有豐富的經驗,在業(yè)界有較高的名望,如王瑤卿、丁永利、蔡榮貴就是其中很重要的教師。王瑤卿原是著名旦角,“四大名旦”都曾拜他為師,人稱“通天教主”;丁永利的工夫好,熟悉很多京劇劇目,對于不同的行當皆有造詣,且擅長教學;蔡榮貴曾位居教師首位,工資最高,他是個全才,不僅能教老生戲,還能給學生排整本大戲甚至還會寫劇本。有報刊這樣評價蔡榮貴和丁永利:“汲古闡今,蒐知飽學,每排一劇,面面俱到,懸之國門,雖千金無以易一字也。”(7)了一:《長坂坡與化外奇緣:戲校新排兩劇》(上),《益世報》1935年10月15日。轉引自李如茹《理想、視野、規(guī)范:戲曲教育的實驗:北平私立中國高級戲曲職業(yè)學校(中華戲校)(1930-1940)》,第300頁。足見中華戲校師資的強大。戲校的很多教師都出身于科班,科班的教育在他們身上打上了深深烙印,他們從自身經驗證明了科班的教學方式是有效的,因此在教學中也自然而然地沿用科班的培養(yǎng)方式。

        學戲是以苦字著稱的,這個“苦”包含了訓練強度大和日日不輟的練習。當時科班的學生每日由練功、排戲、演出等組成,時間安排得很緊,梨園界有一個共識,即功夫需要每日練習,不可有一日松懈,故而一年到頭學生放假的時間屈指可數(shù),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要處于一種緊張狀態(tài)。中華戲校每日對學生的安排也是十分緊湊的,和其他科班比起來絲毫不弱。中華戲校的學生每天5點就起床練功,先是喊嗓,然后是有胡琴伴奏的練唱課,之后是身體運動,包括拿頂、腿功和各種毯子功。練功后8點吃早飯,吃完早飯學生便分行當學戲或排戲,11點午飯。下午有的學生到戲園進行實習演出,其余的學生上文化課或繼續(xù)排戲。中華戲校在教學安排上很注意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每個學生每天的日程安排都是井井有條的,某個時間段該干什么都有規(guī)劃,類似今天的教學課表。這和之前的科班、私寓或一對一的授藝方式都大不相同,那些方式經常有一種隨意性,這就往往會出現(xiàn)無具體的教學計劃和階段性的教學目標,而中華戲校希望用這樣一種嚴格限定時間的方式來有力地推進教學,使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前進。

        和戲班相比,中華戲校的教學目標更為明確,每一個階段要完成相應的任務。學校同樣重視學生的基本功,在第一年里要學會“基礎技術”,即:發(fā)音練習、步法練習、歌唱練習、翻跌武工、器械武工等。第二到六年,“繼續(xù)習練,永不中輟,以期熟練”。(8)《北平市私立中國高級戲曲職業(yè)學校課程標準》,轉引自姜斯軼《京劇“第一科班”富連成社研究》,第215頁。武行的學生對武功的要求比較高,要學習一些高難度的動作,而非武行的學生也同樣要學習武功,只不過難度降低一些。按照京劇科班的通常做法,入學后要先學昆曲,以此作為京劇學習的基礎,中華戲校也不例外,學生要先學昆曲曲牌,然后再學整本昆劇,之后才進行京劇劇目學習階段。

        一個好演員的煉成需要千百次的在舞臺上磨煉,沒有足夠的量就很難引起質的變化。中華戲校的學生經過了第一年打基礎的學習后,從第二年開始就要走上舞臺演出了,每周的演出實習時間要達到18小時。實習是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程度而定的,程度越高的學生演出的機會越多,后來由于學校面臨的經濟壓力日益增加,演出的時間也在不斷增加,幾乎是每天都在演出了。從當時的資料來看,中華戲校的演出安排得很多,演出的劇目也很豐富,且類型齊全,還有不少大規(guī)模的整本大戲,這說明學校的教學劇目多,學生會的戲也多,這反映出學校的教學是很扎實的。學校為了更好地積累劇目,邀請了許多名家來校給學生排演自己的知名作品,如王瑤卿排了《雁門關》《貂蟬》《緹縈救父》《十三妹》《蘇武牧羊》《萬里緣》《孔雀東南飛》等劇,這都是他的拿手好戲。程硯秋是學校的董事,給學生排了《六月雪》《花舫緣》等。程永龍是武生與花臉,他的《胡奎賣人頭》大獲成功,學校便請他來為學生排這出戲。李玉茹在排演《太真外傳》時,學校為她請來了魏蓮芳教她。其余的如馬連良、梅蘭芳、荀慧生、尚小云、李萬春、楊寶忠、王幼卿、朱琴心、金仲仁等都曾來學校排戲,有的甚至還親自去劇場為學生坐鎮(zhèn)。學校也鼓勵學生學習依據(jù)自身的特點學習不同的流派,如宋德珠學的是閻(嵐秋)派、李和曾學的高(慶奎)派、侯玉蘭學的程派、李玉茹學的梅派、王金璐學的楊(小樓)派,等等,對于京劇藝術的傳承是大有裨益的。

        中華戲校成立兩年后,于1932年首次在北平亮相。中華戲校的學生一出場便贏得了很多的關注,觀眾對學生充滿了好奇,想要親眼看一看用新式方法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行不行?!侗毖螽媹蟆吩鴮@場演出有過較多的報道,通過他們的報道可以得知,這些學生行當齊備,雖只學過兩年戲但已經可以演出八個劇目,能支撐長達八個小時的演出:

        此次公演共戲八出。計有《祥梅寺》《行路訓子》《蟠桃會》《入侯府》《雅觀樓》《梅龍鎮(zhèn)》《艷陽樓》《失街亭》。劇中之跑龍?zhí)渍?,亦為本校學生。年齡皆在十五六以下,頗有他日代富連成科班而興之希望。是日劇于午間十二是半開,直演至下午八時五分始完。八劇中,生旦凈末丑無一不備,足證該校人才甚多。(9)《戲專公演記》,《北洋畫報》第826期,1932年9月20日。

        首次演出便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受到觀眾的歡迎,這極大地鼓舞了中華戲校的師生。之后,學生們又去天津巡演十天,同樣受到好評,十天的演出場場爆滿。初戰(zhàn)告捷使觀眾感受到中華戲校雖是新式學校,但基本功扎實,并不輸于傳統(tǒng)科班。

        中華戲校在對學生的培養(yǎng)中,不僅要如科班那樣在學習初期講究一招一式都要“刻模子”,遵照傳統(tǒng)做到位,而且還積極鼓勵學生要學會融會貫通,深刻體察京劇的優(yōu)缺點,揚長避短,不斷改良,演出自己的風格。如王金璐在進校三年后便在老師的指導下排演了新戲《臨潼會》,宋德珠學的雖是閻派,但并不死守閻派,他用心揣摩了荀慧生的表演,并把自己的特點與二者結合起來,在舞臺上塑造出別具一格的旦角形象。通過模仿學習再到創(chuàng)造從而達到新的藝術境界,是中華戲校最終的藝術追求,而要做到這一點的重要前提就是眼界要寬,實踐要多樣化。學校經常組織學生看名家演出,看完戲后自己琢磨,第二天要向老師回課,老師有針對性地予以指點。學校還購買了大量的名家唱片,讓學生多聽,除了聽京劇外,學生還要聽曲藝、音樂等相近的藝術,這使學生獲益甚多。學校和其他高校一樣,經常舉行講座,邀請了來自京劇、戲曲、話劇、美術等專家來講座。學校認為,學生的藝術感悟力要靠“熏”,要給學生營造一個合適的環(huán)境,才易于成才。學校有學生自治會,每周末組織學生舉辦聯(lián)合會,自己編演節(jié)目。他們排過話劇《張文祥刺馬》,還曾請著名導演唐槐秋來校給學生排演《梅蘿香》和《少奶奶的扇子》等外國名劇,學校經常放映國際時事的紀錄片,這些都大大地拓寬了學生的藝術視野。這種有意識地擴展學生的藝術視野,以期達到觸類旁通的方法確實遠非封閉的科班所能做到的。

        中華戲校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是金字塔式的,要抓拔尖的學生,要把他們培養(yǎng)成“角兒”,“角兒”是能給學校帶來榮譽的,沒有“角兒”,中華戲校難以在京劇界立足。但是,能成為“角兒”的學生畢竟是少數(shù),大部分人必將成為二路甚至是跑龍?zhí)椎难輪T,對于這些學習不是特別突出的學生,學校努力要讓他們具備較好的專業(yè)水準和文化素養(yǎng),使他們同樣能夠成為有就業(yè)能力和職業(yè)成就感的人。這樣的培養(yǎng)目標是務實的,也是有效的。

        三、學校之方法

        技藝在京劇藝人的培養(yǎng)過程中當然占有重要的、不可撼動的地位,中華戲校也十分重視技藝的培養(yǎng),但它還有更遠大的目標,那就是要培育出一代新人。焦菊隱曾說:“現(xiàn)在中國社會上辦學校的人對于‘教育’二字不過是在校中專盡了‘教’字的工夫,談不到盡了‘育’字的責任,對于‘訓育’二字亦不過是做到嚴格懲罰的‘訓’字,還是沒有做到培植發(fā)展指導的‘育’字?!幢拘^k學的宗旨,在施行人格教育并抱著‘訓育’二字的真意義去培植革命藝術專門人才?!?10)見李如茹《理想、視野、規(guī)范:戲曲教育的實驗:北平私立中國高級戲曲職業(yè)學校(中華戲校)(1930-1940)》,第XXIV頁。秉持這樣的理念,中華戲校采用了很多西方的辦學方法,注意完善學生的人格,使之成為身心健康的戲曲新人。

        傳統(tǒng)的科班教學往往過分偏重對學生技術的培訓,有著很強的職業(yè)針對性,而在科班學習的學生卻正處于成長期,是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著重要的時期,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時期,但科班多半對此認識模糊,或者也無暇顧及學生的成長需要,他們很少把學生看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并給予足夠的尊重和理解的。學藝的過程漫長而艱苦,在對學員的培養(yǎng)中科班往往是“嚴”字當頭,甚至把學戲叫做“打戲”,意為不打不成器,體罰成為了教學的主要手段之一,這對于學生的人格養(yǎng)成弊大于利。不可否認,確實有相當部分學生得益于這種嚴苛的訓練,成為優(yōu)秀的京劇藝人,但科班對其人格完善的忽視使得這個行業(yè)固有的弱點并未得到矯正,且科班雖為教育機構,但似乎卻從未將自己納入現(xiàn)代教學體系之中,仍然沿用傳統(tǒng)方法組織教學,受時代風尚的影響較小,是一個“獨立王國”。中華戲校注意到了傳統(tǒng)科班教育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意欲對此進行糾正,于是在它的辦學理念中格外強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學校要培養(yǎng)的不僅是有職業(yè)技能的人,同時也是一個有現(xiàn)代意識的合格公民。

        中華戲校和傳統(tǒng)科班在辦學理念上差異最大的應該是對文化課程的重視。中華戲校把文化課置于重要的地位,為此,學校聘請了一批文化課教師,這些教師大多是當時有名的學者,如教國文的華粹深、吳曉鈴;教戲曲史的陳墨香、佟晶心、翁偶虹,還有齊衛(wèi)蓮、徐凌霄、馬文彩、徐伯軒等;此外還有教授英語、法語、日語的教師。在學??磥?,僅有技藝而無文化內涵的藝人的發(fā)展是不全面的,也不符合當下社會發(fā)展的需求。中華戲校的文化課包括通識與專業(yè)兩種,通識課有國文、算術、外語(英語與法語)、歷史、地理等,和當時的中小學課程基本一致。專業(yè)課側重戲劇專業(yè)知識,有中外戲劇史、戲曲理論、戲劇名著選讀及名為“作劇法”的編劇課程。此外還有公民常識教育類課程,講授思想修養(yǎng)、衛(wèi)生、經濟、政治等常識。這些課程的設置表明了中華戲校在辦學觀念上,不僅要培養(yǎng)出合格的京劇人才,更是要培養(yǎng)出有道德、有修養(yǎng)、有理想的合格公民,所以學校尤為關注的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這也可以被看成是對長期以來戲曲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一種矯正。戲曲行業(yè)在中國一直以來都被視為是“賤業(yè)”,大家的娛樂離不開它,但又看不起戲曲從業(yè)人員。許多戲曲藝人出身貧寒,沒有讀書學習文化課的機會,他們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他們的活動空間也相對狹小,又受梨園舊思想的束縛,久而久之,他們成為了一個特殊的群體,一個常和時代脫節(jié)的群體。舊式的科班著重于對學生技藝的培養(yǎng),對于技藝之外的東西少有關注,這使得戲曲藝人固有的缺陷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彌補。中華戲校以高瞻遠矚的眼光,敏銳地認識到,要培養(yǎng)具有時代精神和高素質的戲曲藝人,不能再沿用舊的方法,而是要用新的課程、新的思想來武裝學生,使學生能成為新型的戲曲藝人,藝人只是一個職業(yè),除了擁有職業(yè)技能外,其他方面都應如青年一樣全面健康地發(fā)展。對于這一點,中華戲校有明確的表述:“發(fā)揚中國民族固有道德,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為中心,并采取其他各民族之美德,制定下列目標訓練學生,使學生由實際生活、體驗群己之關系,養(yǎng)成修己待人之善良品性,而成為健全公民?!?11)《北平市私立中國高級戲曲職業(yè)學校課程標準》,轉引自姜斯軼《京劇“第一科班”富連成社研究》,第222頁。中華戲校的文化類課時量在6年的學制中大約占了三分之一,這是以往的科班既沒想過,也無力開設的。

        在這種觀念的引領下,中華戲校進行了劇目建設,對用于教學的劇目要重新梳理,其遵循的基本原則是:“我國樂劇闡揚固有道德,形成一種社會教育。惟其意義、編制、詞句等項,或因今夕時代不同,思潮迥異;或因伶工口耳授受,以訛傳訛,倘經隨時整理、逐步改進,由娛樂藝術化進而至于藝術教育化,自可成一專門之學立足于世界學術之林中?!?12)《中國戲曲音樂院高級戲曲職業(yè)學校呈北平市社會局為修訂岳家莊南天門兩劇意見》,1935年7月26日,北京市檔案館藏。轉引自姜斯軼《京劇“第一科班”富連成社研究》,第220頁。學校的戲曲改良委員會從劇本的主題、內容、唱詞、結構、舞臺呈現(xiàn)等多個方面來進行考量,或不加修改地全部保留,或經修改后成為演出劇目,或舍棄。修訂的方式有:“……三曰修改其此劇及意義;四曰改編,增刪場子使之合理化,均參照研究所整理劇本凡例,及整理劇本城市分別辦理;五曰重編,保存其技術而改變其內容。凡不能修訂、改編、重編者即行廢止?!?13)《中國戲曲音樂院高級戲曲職業(yè)學校呈北平市社會局為修訂岳家莊南天門兩劇意見》,轉引自姜斯軼《京劇“第一科班”富連成社研究》,第220頁。中華戲校之所以格外重視劇目的審定,這和學校所持的戲曲改良的立場是密切相關的,同時也充分考慮到了作品對于青少年成長的影響。這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翁偶虹,他是著名編劇,曾為程硯秋、金少山、李少春、袁世海等多位名角創(chuàng)作作品,代表作有《宏碧緣》《火燒紅蓮寺》《鎖麟囊》等。翁偶虹在中華戲校后主持戲曲改良委員會,承擔修改舊劇、編寫新劇等任務,他對舊劇中的訛誤一一作了修正,同時為學校編寫了大量的新劇本,如《火燒紅蓮寺》《美人魚》《三婦艷》《鴛鴦淚》等,成為了學校有號召力的作品,為學校的劇目建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中華戲校的新觀念除了增加文化課程,提升公民意識外,還實行了男女合校和破除梨園行的一些規(guī)矩。傳統(tǒng)的科班是沒有男女合校的情況的,絕大多數(shù)科班都是只招男生,如富連成就從未招過女生,而一度在北京小有名氣的崇雅社則只招女生,不招男生。其實不止是科班,就是當時社會上的普通學校(新式學校)大部分也是男女分開招生的,男女同校的情況在當時并不普及。對于這種現(xiàn)象,首任校長焦菊隱是持反對意見的,他曾在《今日之中國戲劇》一文中說道,有人認為將男性與女性隔絕便可以使他們不發(fā)生情感上的糾葛,從而能夠專心學業(yè),這種看法沒有考慮到人性的自然需求,對青少年的健康發(fā)展是不利的。鑒于此,焦菊隱主張男女同校,中華戲校成為了第一個男女兼收的戲曲專業(yè)學校,因此吸引了數(shù)量不少的女生,出現(xiàn)了一批活躍在京劇舞臺上的女演員,極大地改變了京劇舞臺長期只有男性演員的狀況。

        梨園界的規(guī)矩很多,供奉、跪拜“祖師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項?!白鎺煚敗焙芏?,各行當?shù)亩疾惶粯樱绲┙枪┓畹氖怯^音菩薩;武行供奉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武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孫武;“場面”供奉的是李龜年,等等,名目繁瑣。每個戲班都要供奉這些神明,藝人要向他們焚香跪拜,求祖師爺保佑。科班也遵循此例,新入社的學員也同樣有這樣一套儀式。焦菊隱認為這些全是封建迷信,不僅不可信,反而是對學生身心有害,與他所主張的現(xiàn)代教育觀念是格格不入的,所以焦菊隱堅決主張廢除這些陳腐的規(guī)矩。中華戲校不允許供奉“祖師爺”,禁止學生在劇場后臺參拜“祖師爺”,教師也不能從事這樣的活動,否則一律辭退。此舉一出,引起了梨園界的嘩然,戲校的教員對此就曾十分抵觸,梨園公會甚至為此禁止中華戲校的畢業(yè)生入會。即使面臨這么大的壓力,中華戲校也沒有讓步。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風氣的逐漸開放,特別是中華戲校取得的成果越來越令人矚目,大家也就慢慢接受了此舉。

        從宏觀上看,中華戲校有新的教學觀念,給傳統(tǒng)的京劇教育帶來了許多革命性的變化。從微觀上看,中華戲校對學生是關心的,許多舉措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的,充分考慮到了學生成長發(fā)育的需要。學校為學生提供了較好的住宿條件,宿舍干凈整齊,通風好,臥具為鐵床,上下兩層,被褥整潔。整個學校的硬件設施比較完備,禮堂、專業(yè)課教室、文化課教室、圖書館、醫(yī)務室、沐浴室、食堂等一應俱全,房屋高大、院落開闊,完全是按照新型學校的模式建成的。學校在飲食上也下了功夫,向學生提供一日三餐,八人一桌,每桌四菜一湯,保證吃飽。這樣的生活條件即使放在整個北平的學校來看,也屬上乘。

        中華戲校相對于傳統(tǒng)科班所作的這些改革是否能得到社會的認同呢?這從學生的來源便可窺知一二。富連成這樣的科班相當多的學生是梨園后代,這說明梨園界對富連成有了較高的認可度。而中華戲校的學生來自非梨園的家庭也較多,其中不少學生的家境比較優(yōu)裕,這表明中華戲校的辦學方針得到了社會較為廣泛的認同。

        中華戲校自1930年9月成立以來便受到了社會各界極大的關注,多家新聞媒體對此進行報道,對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也寄托了很大的希望?!侗毖螽媹蟆吩@樣描述中華戲校:“以改良中國戲劇編制,提高中國戲劇地位,開創(chuàng)正戲劇教育為己任?!?14)秋鷹:《談戲劇教育》,《北洋畫報》第569期,1930年12月27日。類似的表述在報刊上可以看到很多,說明對于這一新事物,肯定的聲音還是占據(jù)主流的。中華戲校十年間,培養(yǎng)出了德、和、金、玉、永五科近300名畢業(yè)生,這些學生中大部分成為了各京劇院團的骨干,也不乏著名表演藝術家,可謂花團錦簇、碩果累累。

        中華戲校的做法在戲曲教育發(fā)展史上是一次大膽的創(chuàng)新,它立足于新式教育的系統(tǒng)內,給人煥然一新之感,同時又認真借鑒了傳統(tǒng)戲曲教育方式的優(yōu)長,能把兩種教育模式的優(yōu)點結合起來,故而能在不長的時間內培養(yǎng)出一批優(yōu)秀人才,為京劇事業(yè)的發(fā)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為之后的戲曲教育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猜你喜歡
        科班戲校京劇
        劇作家(2023年3期)2023-06-12 14:51:01
        “場域”下的民國戲校
        ——讀李如茹《理想、視野、規(guī)范: 戲曲教育的實驗——北平市私立中國高級戲曲職業(yè)學校(中華戲校)(1930—1940)》
        民國北方京劇科班的發(fā)展流向及與“外江派”關系論衡
        戲曲研究(2021年1期)2021-11-02 07:21:48
        光明行
        京劇表演開始了
        童話世界(2020年14期)2020-12-18 05:04:38
        她混進了“科班”情感騙子群
        我的京劇之路
        創(chuàng)辦少兒京劇班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45
        她眼里只有京劇一件事
        海峽姐妹(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7
        不能再耽誤
        37°女人(2009年6期)2009-07-28 05:55:50
        亚洲熟伦在线视频| 在线视频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熟女| 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精品|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成人免费777777被爆出| 毛片免费在线观看网址| 黑丝美女被内射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国产无遮挡aaa片爽爽|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精品|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人成| 精品国产一品二品三品|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高清视频| 国产人成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少妇ay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无码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日韩高清乱码| 精品国产精品三级精品av网址| 曰本人做爰又黄又粗视频|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app| 精品九九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性一交一乱一乱一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成人影院免费观看在线播放视频 | 欲求不満の人妻松下纱荣子|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 亚洲国产成人AⅤ片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更新| 日韩乱码中文字幕在线| 人妻 色综合网站| 玖玖资源站无码专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白浆在线观看| 中国男女黄色完整视频|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97人人超碰国产精品最新o| 美腿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极品美女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无码毛片视频一区二区本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