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虹羽 張建林
摘要 北碚公園是重慶典型的山地公園之一,擁有特色的植物資源和植物景觀。通過資料查找和實地調(diào)研,分析重慶北碚公園園林植物資源與利用方式,歸納出北碚公園植物資源分布的特征,從不同的植物空間角度出發(fā),探討植物資源利用的多種方式。針對北碚公園在植物資源利用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優(yōu)化建議。
關鍵詞 北碚公園;植物資源;利用;調(diào)查分析
中圖分類號 S 68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20-0134-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20.034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Garden Plant Resources and Utilization in Beibei Park of Chongqing
LU Hong-yu,? ZHANG Jian-lin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6)
Abstract Beibei Park is one of the typical mountain parks in Chongqing, with characteristic plant resources and plant landscapes.Through data search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landscape plant resources and utilization modes of Beibei Park in Chongqing were studied and analyzed, an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resources in Beibei Park were summarize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fferent plant spaces,various methods of plant resource utilization were discussed.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utilization of plant resources in Beibei Park,corresponding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Beibei Park;Plant resources;Utilization;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作者簡介 盧虹羽(1995—),女,四川樂山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與規(guī)劃設計。? *通信作者,教授,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風景園林工程設計理論與實踐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1-17
隨著城市的開發(fā),人們的使用需求與公園的自然屬性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山地公園的群落類型接近自然群落,具有生物多樣性高、生態(tài)敏感性強的特征。而一些山地公園的設計片面強調(diào)視覺效果和經(jīng)濟成本,出現(xiàn)了與生態(tài)保護相背離、與景觀環(huán)境不融合的情況。因此,在山地公園開展植物資源及其利用方式的系統(tǒng)性研究顯得十分必要。
重慶作為典型的山地城市代表,具有多種類型的山地公園[1],北碚公園就是其中之一。該研究對北碚公園的植物資源和利用情況進行調(diào)研,為山地公園的植物群落景觀設計提供基礎理論和案例支持。通過對于不同空間的植物資源進行分析,能夠更加了解植物群落景觀與地形環(huán)境的關系。同時對于弘揚地方特色、指導新建山地公園植物群落景觀的設計是十分必要,對其他城市山地公園植物群落景觀的構建同樣具有借鑒性。
1 調(diào)查場地及研究方法
1.1 北碚公園基本概況 北碚公園始建于1930年,位于北碚區(qū)中心的火焰山上,現(xiàn)有面積7.43 hm2。內(nèi)有作孚紀念園、盆景園、休閑茶園等,是重慶公園中建園較早,富有歷史文化和山地景觀特色的綜合性公園[2]。北碚公園的植物配植以自然為宗,而又有章法。喬、灌、花、草交相配合,布置適宜,構成幽雅、古樸、野趣的自然景觀[3]。
1.2 調(diào)查方法
1.2.1 實地調(diào)查法。通過實地調(diào)研的方法,統(tǒng)計北碚公園內(nèi)部植物種質(zhì)資源,包括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種類,同時記錄不同植物空間的植物資源的應用情況和配植方式。并通過拍照的方法記錄具有代表性的植物配植形式。
1.2.2 文獻查找法。在實地調(diào)研的基礎上,結合北碚公園和重慶山地公園植物資源及其應用的相關論文,對調(diào)研結果進行進一步的完善。
2 植物資源分布特征
2.1 植物種類豐富,生長茂盛
目前,北碚公園的園林綠化覆蓋率達到90%以上,森林郁閉度約0.7,呈現(xiàn)林木蔥郁、花木繁茂的景象[4]。公園內(nèi)部具有多樣的喬木、灌木、草本植物,構成自然野趣的植物生態(tài)群落景觀(表1)。
2.2 鄉(xiāng)土樹種較多
由于北碚公園歷史久遠,故具有較大數(shù)量的鄉(xiāng)土樹種,園內(nèi)主導植物群落為常綠闊葉林,優(yōu)勢樹種為樟、黃葛樹、小葉榕、楝、樸樹、欒樹等,且生長較為茂盛[5]。
3 植物資源利用情況
3.1 植物資源利用特征
3.1.1 觀賞植物種類多樣。擁有多種觀花、觀葉、觀果等觀賞植物,在視覺上豐富人們的植物景觀體驗[6]。
3.1.2 不同季相變化。園內(nèi)具有多種觀花、彩葉等具有季相變化的植物,形成四季有景,且景色各異的植物景觀[7]。
3.1.3 植物層次豐富。多層次的喬灌草配植基本能滿足各功能區(qū)的需求及人們觀賞的心理需求,除此之外,由于重慶的山地地形形成了特殊的立體綠化景觀,多樣的植物配植形式和植物層次形成了具有重慶山地特色的植物景觀。
3.2 植物資源利用研究 根據(jù)北碚公園內(nèi)部植物的空間形式,主要將北碚公園分為六大空間,分別為道路空間、活動空間、節(jié)點空間、濱水空間、風景林和立體綠化空間。
3.2.1 道路空間。根據(jù)北碚公園中的道路形式和道路等級,將公園內(nèi)部道路劃分為一、二級道路,游憩小徑和梯臺3種類型[8]。
(1)一、二級道路。園內(nèi)的主要道路寬度約≤3.8m,道路周邊所用的植物主要有各類竹子、小葉榕、黃葛樹、棕竹、八角金盤等,一般以喬—灌—草3層植物配植類型進行造景(圖1~ 表2)。
(2)游憩小徑。北碚公園中的游憩小徑多分布于緩坡之上,形式一般包括:兩側均為植物;或一側為有攀緣植物的擋土墻,另一側為植物,整體給人幽靜、蔭蔽之感。由于場地濕度大并且植物茂盛,故所用的植物一般具有耐陰、喜濕的特點,主要植物包括有棕竹、八角金盤、鳶尾等(表3)。
(3)梯臺。由于北碚公園屬于山頂型公園,場地內(nèi)部高差較大,故場地內(nèi)多處使用臺階連接場地。公園由南、北兩個入口組成,入口均使用臺階的形式連接,內(nèi)部道路也多臺階。
①北入口道路。北入口植物配植是典型的軸線遞進式空間布局,即植物對稱布置在軸線兩側,各類植物空間按中心軸線縱深方向?qū)訉舆f進,具有明確的方向性、引導性與序列感 (圖4)[9]。
北碚公園的入口通過對植6株木犀引導向上的游線,通過臺階的層層遞進進入到中部為植物主景的過渡空間,再通過規(guī)則式種植的灌木帶進入孤植木犀的小型休閑空間,再通過修剪整齊的灌木帶進入較大的以水景為主的活動廣場。植物配植也經(jīng)歷了疏—密—疏—密—疏—密—疏的關系(表4)。
②南入口道路。南入口臺階的植物布置形式與北入口完全不同,為不規(guī)則式植物布置,營造出的道路植物空間較為開闊,運用的植物種類更為豐富,但多而不亂。配植類型為喬—灌—草,植物為荷花木蘭+垂枝紅千層+紫薇+紅楓+日本珊瑚樹+蠟梅+小葉黃楊+梔子+紅花檵木+南天竹+金葉女貞+花葉絡石+腎蕨+狗牙根+麥冬。
③內(nèi)部小路。內(nèi)部小路的登山步道多為直線型,周圍植物多規(guī)則對稱式布局。兩側或種植相同植物,形成莊嚴有秩序的植物空間;兩側或種植不同植物,形成開敞、半開敞、封閉等多種植物空間。植物配植形式多樣,多以樟、三角槭、各類竹子、紅葉石楠、鳶尾等植物形成喬—灌—草多層植物配植。
臺階時而設計成折線形式,如九道拐,一側為擋土墻,結合植物,營造曲折迂回之感。所用的植物主要有三角槭、麥冬等(表5)。
3.2.2 活動空間。北碚公園的活動空間主要分為文化廣場、中心廣場、兒童樂園和小型集散場地。因地形限制,公園中的活動場地數(shù)量少、尺度小,多布置在半山腰[10]?;顒訄龅匦枰鄬挸ǖ目臻g,所以廣場上通常布置成樹陣、綠化分隔,喬木下方種植麥冬等草本植物,營造開敞空間[11]。場地邊緣種植大量植物,將中心活動場地留出來,也可隔絕場地噪音,同時提供遮陰休憩的區(qū)域(圖5~7,表6)。如兒童樂園通過喬灌木形成的綠化帶、樹池分割各個運動區(qū)域,并且采用喬木與地被組合的模式,限定林下運動場地。上層喬木使用的是黃葛樹,下層種植了耐陰的玉簪、春羽等。
3.2.3 節(jié)點空間。
(1)植物作為主景。部分節(jié)點以植物作為主要景物,選用的植物種類較為豐富,并且注重植物色彩和質(zhì)感的對比,一般情況下為喬—灌—草的植物搭配,植物層次豐富,多結合小型景觀石,形成四季變化的植物節(jié)點景觀(圖8~10,表7)。
(2)構筑物與植物結合。除了植物自身形成節(jié)點景觀之外,植物也常常結合廊架、雕塑、亭子、建筑等構筑物,硬質(zhì)邊緣用植物的方式進行軟化,形成對比與融合兼有的復合型景觀,植物常常起到點綴和烘托氛圍的作用。
如作孚園雕塑景觀中,雕塑下方圍繞一圈鋪地柏起到襯托的作用,左右兩側種植梔子和荷花木蘭,后側為麥冬和黃楊,植物與雕塑相互映襯,營造莊嚴肅穆的氛圍(圖11~1 表8)。
3.2.4 濱水空間。北碚公園中的水景分散,較大面積的水體集中在影園內(nèi)部,該場地以蒲桃為主要樹種,加上樟、蘇鐵、山茶、矮棕竹、天竺桂等植物,配有亭、橋、石等景觀要素,營造古典園林的美好意境(圖14)。
公園其余水景面積較小,池內(nèi)水生植物多為白睡蓮,周邊配植有風車草等耐水濕植物,種類較為豐富,但缺乏色相變化(圖15~16,表9)。
3.2.5 風景林。北碚公園的風景林空間主要集中在西南部,主要是以喬木結合地被植物的方式進行配植。喬木主要選取黃葛樹、小葉榕、樟、刺桐、 廣玉蘭、木犀、復羽葉欒樹,地被植物為絡石、甜茅。
3.2.6 立體綠化。北碚公園內(nèi)部具有大量的陡坡、堡坎,園內(nèi)多通過擋土墻的形式進行處理。擋土墻是處理山地公園高差問題最為常見的做法,是防止土坡坍塌,承受側向壓力的構筑物[12]。
(1)花壇式擋土墻。一般情況下多使用花壇式擋土墻,擋土墻常采用碎石、石塊、片石景墻的方式結合植物進行景觀化處理,植物多選用花葉絡石、地錦等藤蔓植物(圖17~19,表10)。
(2)退臺式擋土墻。退臺式擋土墻是指著高差較大的地方修筑擋土墻時,將墻面拆分成幾段的形式,并且在分段處設置一定寬度的種植池,用以種植小型植物。退臺式擋土墻有效減輕較大高差的墻體所帶來的心理壓抑感和壓迫感,利用軟質(zhì)材料形成的樹池減少了擋土墻帶來的生硬感,使空間更具層次性和景觀性(表11)。多選用藤蔓植物與灌木、喬木相結合,形成豐富多變的立體景觀。
4 結果分析
4.1 存在的問題
4.1.1 后期管理維護不到位。北碚公園自建成至今已近90年歷史,部分場地的植物長勢雜亂。除此之外,筆者在進行實地調(diào)研的期間突發(fā)小雨,道路濕滑,部分山間小路、影園水邊以及盆景園附近小路上青苔遍布,安全性有待提升。
4.1.2 邊坡部分裸露。由于北碚公園位于山地之上,其自身就具有大量的邊坡,部分裸露的邊坡位于游客的必經(jīng)之路,影響美觀,與周圍環(huán)境的過渡和協(xié)調(diào)性較差。
4.1.3 濱水植物景觀有待提升。北碚公園內(nèi)部水景較少,且水景配植的植物種類單一,以陸生植物造景為主,水生植物少,并且缺少在色彩和質(zhì)感上的對比,使得濱水空間的景觀性不足。
4.2 優(yōu)化意見
4.2.1 加強后期養(yǎng)護管理 。定期修剪生長過于茂盛的植物,維護營造具有立體層次感的植物景觀[12]。注意植物的病蟲害防治,后期管理時應加大病蟲害的預防力度。
4.2.2 注重邊坡美化。對于不同傾斜度和高度的邊坡采用分級綠化的方式,增加植物的立體覆蓋率,避免邊坡的處理方式過于雷同,豐富公園的植物景觀層次[14]。
4.2.3 增加濱水植物的豐富度。選擇耐水濕、具有觀賞價值的植物,豐富濱水植物資源,將植物景觀與水質(zhì)改善相結合,將景觀與生態(tài)措施相結合,形成生態(tài)化的園林[15]。同時對于裸露的駁岸也進行植物的景觀化處理,可以運用藤本植物,結合花灌木和喬木等進行遮擋。
參考文獻
[1] 張建林.重慶主城區(qū)山地公園植物群落特征與景觀設計[D].雅安: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11.
[2] 夏昕昕.重慶主城區(qū)山地公園邊緣空間景觀規(guī)劃設計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6.
[3] 張婉婷,張建林.重慶市北碚公園植物景觀調(diào)查與評價[J].林業(yè)調(diào)查規(guī)劃, 2019, 44(2):164-170,176.
[4] 李德虹.都市里的綠洲──北碚公園[J].中國園林,2001(3):49-50.
[5] 李素霞.重慶市節(jié)約型園林植物配置模式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1.
[6] 吳楠,李鵬.沈陽市綠地樹種應用情況分析及樹種選擇建議[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20,48(12):112-116.
[7] 樊崇玲.重慶市主城區(qū)公園植物配置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評價[J].南方農(nóng)業(yè),2018,12(1):96-102.
[8] 陳昊.城市公園道路綠地植物景觀的SBE評價[D].重慶:西南大學,2012.
[9] 王婷.山地城市公園凹地形空間植物景觀設計探究:以重慶市為例[D].重慶:西南大學,2018.
[10] 李雪嬌.重慶山地城市公園灰空間規(guī)劃設計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6.
[11] 王婷,張建林.重慶山地公園凹地形空間植物景觀設計探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43(11):92-98.
[12] 夏昕昕,張建林.北碚山地城市公園邊緣形態(tài)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42(1):128-135.
[13] 鄒雍雪.城市快速拓展背景下的重慶市北碚區(qū)公園系統(tǒng)規(guī)劃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6.
[14] 王仁君.重慶市北碚區(qū)城區(qū)公園植物景觀美景度研究[D].雅安: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11.
[15] 徐巧.重慶山地公園植物景觀構建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