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歡,袁 麗,馬 原
(新疆醫(yī)科大學第六附屬醫(yī)院脊柱外一科,烏魯木齊830000)
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凸是一種病因不明的脊柱的三維立體畸形,近年在所有類型的特發(fā)性脊柱側凸患者中的比例為8% 至21%[1],目前矯形內固定術是多數(shù)學者普遍采用的治療方式[2]。有研究顯示,基于對術后癱瘓、殘疾及疼痛及感染的顧慮,接受脊柱側凸矯形手術的患者通常會有較嚴重的焦慮狀態(tài)[3-4]。焦慮會對自身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損害,術前患者往往容易變得焦慮,對手術存在恐懼心理,而這種焦慮狀態(tài)可能會導致高、疼痛敏感性病理生理反應,并產(chǎn)生額外的鎮(zhèn)靜止痛等藥物需求,手術依從性降低,甚至拒絕接受計劃手術。因此有學者建議,通過有效的術前宣教干預,醫(yī)療保健提供者盡量減少患者對即將進行的手術的恐懼[5]。有研究報道,術前宣教干預減少焦慮,減輕疼痛,改善心理健康,提高患者滿意度。然而,由于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關注點和不同的焦慮類型,對其干預效果也不盡相同[6]。因此,對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凸矯形手術患者的術前焦慮和術后疼痛進行良好的護理是近期的重點,但是沒有足夠的證據(jù)證明醫(yī)療專業(yè)人員在臨床上對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凸矯形手術患者實施術前宣教。本研究基于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凸矯形手術患者較多的特點,對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凸矯形手術患者進行健康宣教,使患者及其家屬明確手術意義和相關注意事項,減輕其手術疑慮,降低焦慮狀態(tài),從而探討這類干預對患者焦慮情況的影響。
1.1 研究對象以2015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新疆醫(yī)科大學第六附屬醫(yī)院脊柱外一科接受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凸矯形手術的72 名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干預組患者39 例,其中,男性18 例,女性21 例,平均年齡(13.7±6.6)歲,對照組33 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7例,平均年齡(12.4±7.1)歲。納入標準:(1)年齡10~25 歲;(2)主彎Cobb 角45~100°;(3)單一后路側凸矯形融合固定;(4)所有手術由同一組醫(yī)師完成;(5)隨訪3 年以上;(6)自愿參與并無聽力及視力損害。排除標準:(1)既往有其他器官重大疾病史;(2)既往有脊柱手術史;(3)重度僵硬型脊柱側凸需行前后路聯(lián)合手術;(4)有明確脊髓神經(jīng)功能損傷。
1.2 干預方法
1.2.1 對照組干預方法 由新疆醫(yī)科大學第六附屬醫(yī)院脊柱外一科資深醫(yī)護人員用5~10 min 的時間根據(jù)檢查表為患者口頭提供手術前后的注意事項和步驟,并回答患者提出的任何問題。
1.2.2 干預組干預方法 由新疆醫(yī)科大學第六附屬醫(yī)院脊柱外一科資深醫(yī)護人員運用視頻、動畫、文字相結合等先進的多媒體技術為患者進行30~40 min的多媒體課程講解,內容包括疾病介紹(脊柱結構、常見脊柱疾病、特發(fā)性脊柱側凸后路矯形手術和麻醉方式);手術環(huán)境(術前檢查,手術室和手術恢復室,以及手術室和恢復室溫度等通常的設置);手術程序(進入手術室和手術室之前的時間和安排,術前、術中如何保持清潔,術后如何護理,家屬注意事項,恢復室注意事項;術后護理(傷口、引流管、導尿管的護理;背墊的應用;術后活動及鍛煉等措施)。
1.3 研究方法每個患者填寫兩份問卷來測量焦慮和疼痛評分。本研究使用監(jiān)護儀測量患者生理指標(心率、呼吸頻率)。所有測量分2 次進行:第一次測量是在手術前一天下午3點,第二次測量是在手術后第二天下午3 點(手術完成時間為下午1~2 點)。兩組完成問卷調查,并在相同的物理環(huán)境中測量其物理指標。
1.4 效果評估
1.4.1 患者焦慮狀態(tài)量表 本研究評估患者焦慮狀態(tài)利用了狀態(tài)-特質焦慮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7]。本研究強調焦慮狀態(tài)只使用了20個項目的狀態(tài)建構項目。每個項目都有一個4 分量表答案,從1 分(很少)到4 分(總是),可能的總分從20分(最低焦慮水平)到80分(最高水平)。
1.4.2 疼痛視覺模擬量表(VAS)[8]在一張紙上畫一條10 cm 的水平線來測量疼痛程度。左邊說“不痛”,右邊說“最痛”。除此之外,還檢測患者身體指標。因為焦慮和疼痛極有可能影響個人的身體狀況,包括心率和呼吸頻率。
1.5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20.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前一天比較干預組術前一天的心率、呼吸頻率、STAI 評分、VAS 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前一天不同評價指標比較
2.2 兩組患者術后第二天比較干預組術后第二天心率、呼吸頻率等生理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STAI評分、VAS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組焦慮明顯輕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第二天不同評價指標比較
本研究旨在探討術前運用多媒體健康宣教對緩解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凸矯形手術患者焦慮和疼痛的影響。研究結果提示,系統(tǒng)的術前健康宣教能明顯減少患者圍術期焦慮和疼痛狀態(tài)。有研究認為患者焦慮狀態(tài)在手術當日達到最高[9],而本研究中對照組焦慮水平的動態(tài)變化證實了這一觀點。但是,本研究發(fā)現(xiàn)健康宣教干預組患者卻顯示出了不同的狀態(tài):患者在手術當天的焦慮水平明顯低于手術前一天。因此本研究認為術前宣教干預有效降低了患者術前焦慮。一項關于冠狀動脈造影和血管成形術前便攜式患者教育視頻有效性的隨機對照試驗發(fā)現(xiàn),術前多媒體健康宣教提高了接受冠狀動脈造影和血管成形術的患者的知識并減少焦慮[10]。但是也有報道關于抗凝治療的多媒體患者教育干預在知識提高和滿意度方面與傳統(tǒng)方法相似[11]。這種不同的結果可能歸因于該研究所納入的患者的特點和手術類型?;颊咴诹私馐中g的相關知識后,就會有一定的心理準備,能緩解其緊張情緒和焦慮感,同時樹立手術成功和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12]。
除了減少焦慮外,本研究術前宣教可以減輕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凸矯形手術患者的術后疼痛。這與心臟手術患者術前宣教干預的結果一致[13]。該研究還稱,接受宣教干預的患者在疼痛控制方面的滿意率明顯高于未接受干預的患者,但是本研究并未涉及到患者滿意度的調查。
除了焦慮和疼痛狀態(tài)之外,本研究發(fā)現(xiàn)兩組患者心率等的次要生理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可能是因為心率受焦慮之外很多其他因素的影響。
本研究設計仍存在一些不足。本研究所有納入的患者都是同一個科室接受治療的,并且基本特征都無顯著差異性,這可能會影響結果的代表性,但同時也消除了兩組患者之間可能影響術后焦慮和疼痛狀態(tài)的外在因素的差異,使結果更有可靠性。研究中,沒有發(fā)現(xiàn)宣教干預對心率、呼吸頻率等身體指標的影響,這可能是由于對混雜變量的控制不力。同時考慮到本研究納入的患者數(shù)量較少,為了進一步探討運用多媒體宣教干預對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凸矯形手術病人的影響,未來需要使用更大樣本對異質性患者進行研究進一步證實本研究的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