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闞 黎
安慶市黃梅戲藝術劇院新創(chuàng)的大型現(xiàn)代黃梅戲舞臺劇《獻船》,側重于用詩意化、現(xiàn)實化的理念和手法感悟與詮釋歷史,展現(xiàn)人物的人生價值。全劇共分為五幕,脈絡清晰,人物形象豐滿,藝術特色鮮明,藝術魅力感人至深。
我很榮幸地加入了《獻船》一劇的主創(chuàng)團隊。作為燈光設計人員,在這部新編歷史劇中如何運用燈光技術設備和手段,配合并根據(jù)導演的構思在舞臺上作畫呢?本文就該劇的燈光設計思路、特點、布光及效果,來談談自己的心得。
《獻船》是現(xiàn)代戲,燈光要強調突出主要人物。全劇既要體現(xiàn)近代漁村的風格,又要體現(xiàn)出細膩柔美的黃梅戲特點。因此,燈光設計的原則是:光、色柔硬結合,色彩純凈,燈具要多、新,布光要勻稱、干凈。按照導演的要求,解放軍和村民從相互不理解到融合,在一場場的溝通、交心和互相幫助中升華。為此,燈光設計還必須特別注重對人物的用光,運用光色、光比、角度、光形態(tài)等技術處理手段,烘托出主角水妹子從外形到內心的美。整體而言,《獻船》的燈光設計有如下特點:
(1)燈光除了注重大氛圍的渲染、根據(jù)設定的各個表演區(qū)支點進行布局外,還要特別注重人物形象的布光,要緊緊跟隨演員的調度及其支點的變動而調整。所以,能用追光解決的,盡量少用面光進行大面積鋪光,利用光比和角度的變換,有時是虛的光斑,有時是實的光斑。
(2)小漁村的色彩是黃與綠,而全劇的光色主調是黃與綠,體現(xiàn)了小漁村的平靜寧和。另外,藍色體現(xiàn)了夜晚的冷清孤寂、人物的掙扎與思索。光色主調一個至暖,一個至冷,在布置大氛圍光色的基礎上,還能呈現(xiàn)出人物的心理活動。
(3)為避免演員的特定光與景片發(fā)生沖突,大量使用了成像燈切割片,并嚴格控制光斑。結合本劇的藝術要求與舞臺條件,筆者進行了基本光的布置:面部照明上,面光槽設置了七臺1800W電腦切割燈;逆光設三道,每道為10臺LED搖頭柒色燈,此光源光斑較大、光質較柔,可以讓光幕產生朦朧美;側光設上下各四道,每道裝置兩臺電腦圖案燈,此燈方向性鮮明、質感強,能增加舞臺的立體感和空間感。天排、地排各兩道,分別使用了12臺108珠五色LED燈。
筆者結合三段劇情,來具體分析《獻船》一劇燈光的構思與呈現(xiàn)。
序幕:面幕是一道無縫紗幕,上有歷史物品及照片圖案。觀眾入場時,第一道逆光的LED染色燈開30%的白光,對無縫紗幕進行渲染,體現(xiàn)歷史的厚重及真實感。三遍演出鐘聲過后,無縫紗幕的燈光逐漸熄滅,紗幕升起。
第一幕在燈光設計上有兩處需要強調的地方。第一處是夜晚氣氛的渲染,第二處是人物形象,前區(qū)的解放軍和老村長用逆光勾畫加強人物輪廓,當后區(qū)的日本兵出場時只用側光勾勒,前區(qū)面光部分壓弱,體現(xiàn)緊張的逃避環(huán)境。
第二幕:水妹子看著自己美麗的家鄉(xiāng),等候著自己的戀人,心情激蕩。用側光的圖案燈和切割燈的動感輪做出圖案疊加和水紋效果,燈光柔和,色溫降低,照射在水妹子的臉部與身上,讓觀眾感受水妹子的美好心情。隨著水妹子和戀人的一段對唱,四道頂光的電腦圖案燈打出橙黃色的花樣圖案,美麗花樣圖案鋪滿舞臺,電腦染色燈、LED燈則隨著柔美的音樂用淺綠色鋪滿全場。配合著淡淡的薄霧效果, 舞臺顯示出一片世外桃源景象,有花有水,充滿了寧靜祥和的氣息。隨著音樂一轉,伴隨著飛機的轟鳴和槍炮的爆炸聲,20臺光速燈交叉打出強烈的光速,配合不規(guī)則的頻閃效果,LED柒色燈轉換成深藍,后區(qū)天幕的燈光轉成深紅,體現(xiàn)出戰(zhàn)爭的冷酷與凄慘。
第三幕:藏船。這是鄉(xiāng)村的夜晚,老村長帶著幾名村民在漁灣深處到處尋找地方藏船。隨著一陣冷凄凄的夜鳥叫聲,天排地排用深藍燈光投射在表示沙洲的天幕上,淺藍色的逆光在舞臺上鋪底,營造出漁村夜晚的寂靜景象。村長帶領著幾位村民上場,面光部分用弱弱的高色溫光鋪設在舞臺上,體現(xiàn)出他們緊張、忐忑的心情。隨著村民和水妹子們的離去,面光收去,一道追光跟著村長走上后平臺,看著寧靜的漁村,村長不平靜的心情用高色溫的追光體現(xiàn)強烈對比。在《獻船》的演出中,燈光設計還采用其他多種技術手段和表現(xiàn)方式,如在劇中大量采用新型LED燈、電腦燈進行景物上光、演員面部照明及造型,多方位布光增強舞臺的空間感;主要人物大量使用高效柔光追光,以保證不讓大片面光破壞舞臺的立體感;使用煙霧機營造浪漫氣息;適當運用光景、光束點綴劇情等。
總之, 燈光設計要結合劇本、導演要求,配合演員表演、舞美、服裝造型、音樂等各個藝術部門進行創(chuàng)作,才能完美展現(xiàn)舞臺布景、人物造型、環(huán)境氣氛,延伸人物的內在思想情感;才能引導觀眾的情緒,使之產生共鳴和聯(lián)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