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蘭初
(玉林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廣西 玉林 537000)
近年來,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劇和我國更大規(guī)模減稅降費政策因素影響的情況下,不少地方的政府制造業(yè)和房地產業(yè)減收比較大,收入增長緩慢。明年甚至是今后一段時間,這種影響財政收入減收因素仍可能持續(xù),地方新增的可用財力將更加有限,但由于社會各方對政府資金需求仍在持續(xù)增長,政府財政收支出現了供求矛盾。在這種情況下,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勢在必行。
財政資金包括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的財政收支,和與國家財政有關系的企業(yè)、事業(yè)和行政單位的資金收出。在我國,財政資金作為社會資金的主導,體現了國家對社會資源的調配,對社會經濟起導向作用。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在現今財政收支矛盾加大背景下,尤具重要現實意義。
首先,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有助于更好地發(fā)揮財政政策的積極作用。政府推行減稅降費措施,財政收入相應減少,壓力增加。同時,通過財政支出安排推動社會經濟發(fā)展,財政支出缺口增大。而政府財政政策的實施目的,就是為了促進社會經濟發(fā)展。因此,在財政資金分配與使用過程中,政府可以充分運用政策的優(yōu)勢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促進社會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從而使用政府各項政策得以落實,在社會經濟中發(fā)揮積極作用,引導社會經濟和諧發(fā)展。
其次,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有助于政府財政壓力得以緩解。面對經濟下行壓力,財政需要為提振經濟服務,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將財政資金進一步盤活,讓財政資金發(fā)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一方面,政府通過減稅降費,使企業(yè)負擔下降,有助于地方經濟快速恢復,為地方財政增加新的收入渠道,抵消政策實施后的財政壓力;另一方面,企業(yè)負擔減輕后,對政府的依賴性減少,使財政資金壓力得以減緩。
最后,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有助加強對財政資金的使用監(jiān)督。過去,對資金使用效率不夠重視,財政資金使用監(jiān)督也存在一些問題。部分財政資金監(jiān)管弱化,使用效果不佳。如今,現行財政管理體系下對財政資金的使用過程展開各種監(jiān)督,如通過對財政資金分配、使用及運用結果進行全方位的監(jiān)督,有助于財政資金得以盤活,資金使用效率不斷提升,對財政資金實施有效監(jiān)督,達到較好的使用效果。
一直以來,對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問題并未引起重視,財政資金在生產、基建等項目中重復投資,在部門中存在浪費、資金沉淀等現象時有發(fā)生。由于財政資金是一種社會公共資金,各部門對資金爭取積極而使用效率并未關注,從而導致效率低下。其主要原因如下:
從財政資金的使用決策安排上看,政府投資項目的決策程序存在不少漏洞,政府部門缺乏健全的決策機制,缺乏完善的監(jiān)督程序,投資項目科學決策能力不佳。較為常見的建設基本建設,挖、壓、占、修補、擴建等工程項目繁多,呈現出“常態(tài)化”,然而缺乏系統規(guī)劃,領導意志在決策中占了主導,造成財政資金極大浪費。在管理實踐中,部分地方政府領導對投資項目并不在行,管理觀念落后,不能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缺乏科學的投資決策能力,而又沒有相應的投資管理團隊,在投資項目審核上把關不嚴,造成重復投資,財政資金出現浪費。
由于財政資金屬于公共資金,大多不需要償還,因而成為部門單位爭取的目標。一些部門單位出于私利爭取財政資金并不是為了達到資金效率提高這一目的,并沒有考慮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問題。有的部門由于財政資金不用白不用的心理,在資金使用上存在思想觀念上的錯位。不力求節(jié)儉,而是講排場,搞豪華裝修,對辦公桌椅經常更換,一些公共設備由“共享”變成“獨享”,導致資源浪費。同時,一部分領導干部在政績觀上也存在錯位,如追求面子工程,抓大項目,大搞基建投資,樹立政府形象工程等。有的甚至忘記了財政資金“先保吃飯,再行建設”的使用本質。在建議上投資過大,甚至舉債建設,而對基礎教育、社保福利等民生工程出現虧欠。
預算編制是保障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提升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對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提升有著重要影響。然而,在預算編制過程中,從審計角度看,仍然存在部分部門預算項目的編制不夠細化、部分預算指標執(zhí)行率低、未嚴格壓減一般性支出、專項經費中列支日常一般性支出、國有資產管理臺賬管理不到位和會計核算不規(guī)范等問題。從預算執(zhí)行情況來看,年度中追加經費和采購預算的現象比較頻繁,漏編、少編預算的情況仍然存在。部分項目由于資金未分配、前期工作不到位等原因,其實未能形成支出,占用預算指標的情形仍不少見。同時,在預算執(zhí)行過程中,人為調整預算的因素較多,真正按預算編制執(zhí)行的較少,預算約束力不強,從而對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提升產生較大影響。
內部控制是指一個單位為了實現其經營目標,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保證會計信息資料的正確可靠,以及經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在單位內部采取的相互制約、績效評估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措施與手段的總稱。實行內部控制,將有效提高包括財政資金在內的所有資金的規(guī)范性和透明度,提高資金的聚焦性和使用效率。針對上文分析的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低下的原因,加強單位內部控制建設,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在建立內部控制組織架構過程中,科學決策機制應當包含風險評估、專家論證、審核審批、集體決策等環(huán)節(jié)。在財政資金使用決策的過程中,內部控制的決策機制應貫徹始終,以此來杜絕政府投資項目決策程序中存在的漏洞,如集體決策環(huán)節(jié)可避免上文提到的“領導意志”;審核審批控制直接關系到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結合風險評估,可避免項目缺乏規(guī)劃;專家論證環(huán)節(jié),邀請行業(yè)專家為政府投資項目提供政策咨詢、決策建議,投資把關,保證政府投資項目的科學性,降低政府投資風險。
內部控制監(jiān)督機制建設包括:日常監(jiān)督、內部審計、績效考評和紀檢監(jiān)察。其中績效考評是單位運用特定的標準,采取科學的方法,對承擔職責的各級管理人員工作成績做出價值評價的過程。財政資金績效考評的重點是全面、客觀、公正、準確的考核領導干部政治業(yè)務素質和履行職責的情況。根據財政資金的不同投向,通過事前的可行性分析、事中的規(guī)范合理性分析和事后的績效考評獎懲,做到考評標準合理、過程公正、結果公開。在這種考評體系下,可以增強領到干部的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觀念,在財政資金分配、使用過程中力求效益,重視財政資金使用效果。同時,也會扭轉部分領導干部錯位的政績觀,在追求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時會受到財政資金績效考評體系的制約。
在對財政資金執(zhí)行內部控制時,堅持預算控制:一是編制預算時,應從經濟形勢、發(fā)展大局、財力實力出發(fā),精打細算,有保有壓,科學合理編制好預算。二是按照財政預算批復在單位進行內部預算批復,明確各預算指標的支出金額,設置規(guī)則并嚴格執(zhí)行。三是規(guī)范預算追加和調整的程序,預算調整必須經過嚴格授權審批,保證預算的嚴肅性。四是預算控制貫穿財政資金支出過程,做到財政資金分配使用到什么地方,風險控制就追蹤到什么地方。五是將預算管理與單位內部各部門責任相結合,加大責任在預算體系控制中的分量,將財政資金支出的權力與責任落實到具體崗位、人員,單位內部業(yè)務、綜合部門與財務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由此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財政資金的使用是否妥當,影響到財政資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經濟穩(wěn)定三大職能能否正常發(fā)揮。為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針對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低下的原因,加強單位內部控制建設時,注重決策、監(jiān)督和執(zhí)行機制的建設,提高對財政資金的決策能力、績效評價和預算控制,是促使財政資金使用更加高效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