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潔
(中共福安市委黨校,福建 寧德 355000)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無疑對我國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和人們日常生活都起到了強大的促進作用,隨著各種電子支付和網絡平臺的出現,給我們的生活也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信息化程度不斷加深的今天,廣大人民群眾在進行消費的過程中其信息也擁有著巨大的商業(yè)價值,如果能掌握更多的消費者信息,就意味著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上更加有競爭力。但是,正是由于這種快節(jié)奏的信息發(fā)展,對于消費者信息的不正當竊取渠道也在逐漸加寬,消費者信息被竊取的案例越來越多。由于我國在消費者信息權益這方面的法律保護意識還相對較弱,所以致使消費者信息被竊取的現象還沒有有效的遏止。
信息權是指基于信息這種財產產生的各種權利的總和,而消費者的信息權簡單地說就是消費者的信息財產所產生的權益。消費者的信息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消費者的姓名、性別、年齡、學歷、工作、電話、住址等等,通過這些信息,能夠對消費者的個人情況進行一個大致的了解。對于消費者信息權的有效保障,在法律層面上講有信息決定權、保密權、知情權等,都是基于消費者的信息權而產生的。
信息決定權包含在個人信息權當中,個人信息權是指本人依法對其個人信息所享有的支配、控制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其權利內容具體包括信息決定權、信息保密權、信息查詢權、信息更正權、信息封鎖權、信息刪除權和報酬請求權。個人的信息決定權,可以自由支配自己個人信息是否公開告知,通常如果沒有得到本人允許就將他人的個人信息進行收集或者傳播、利用甚至買賣交易的話,都屬于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與此同時,權利所有人對自己個人信息的傳播方式以及傳播范圍也有控制權利。如果消費者遇到要獲取個人信息的商業(yè)行為,消費者有權了解生產經營者對其個人信息的用途,所以消費者的知情權也就是為了更好地保障消費者了解自己個人信息的用途等情況,更好地對自己的個人信息進行保護。
從客觀角度上來看,消費者的個人信息權包括消費者的信息權,消費者的個人信息權和消費者的信息權是相互依存且不可分割的。不管是消費者的個人信息,還是消費者的信息,它們這兩種狀態(tài)都是作用于自然人的。消費者的信息權一般情況下分為兩個方面,第一,直接客體。對這一類客體消費者的信息讀取,不需要通過任何手段就可以讀取到消費者的信息。例如消費者的姓名、性別、電話、住址等等。第二,間接客體。對這一類客體消費者的信息讀取,就需要通過一些技術手段或者多方面的渠道進行信息的整合之后才能得出。
消費者信息是指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或接受服務的過程中留下的私人信息。消費者的信息一般包括兩種,這兩種屬性分別是人身性和財產性。對于商戶經營者來說,一旦掌握了消費者的這兩種屬性,對于商戶今后的經營發(fā)展和效益收益都會有著強大的積極作用。人身性是指,商家通過收集消費者的信息就可以對消費者的身份進行識別,這對消費者的個人隱私有著很大的侵犯性。財產性主要是體現在消費者的經濟屬性當中,商家通過對消費者的賬戶信息和消費信息進行了解之后,就能夠挖掘大量的潛在客戶,從而增大自身的市場占有率,獲取經濟效益。但是,消費者在現實的消費活動或者商業(yè)活動中,消費者信息的經濟屬性隨著電商的不斷發(fā)展而越來越強,這就自然形成了一種消費者信息在各種渠道下的傳播和交易,對于消費者來說,自己的個人信息也在不斷地被侵犯,從而加大了這種可能性的出現。
電商行業(yè)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也呈現著高速發(fā)展的態(tài)勢,信息技術也為電商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平臺,消費者的信息價值也在這種推動下而越來越高,電商經營者也正是發(fā)現了這其中的商業(yè)價值,只有掌握足夠多足夠準確的消費者信息,才能保障企業(yè)經營者在日益壯大的市場經濟中得以發(fā)展,才能不被市場的洪流所淹沒。與此同時,商戶經營者對獲取的各種消費者的信息進行精細的總結分析和處理工作之后,能夠更加精準地了解消費者個人的喜好信息,進而對自身產品進行更加準確的優(yōu)化工作,使得產品更具有針對性,在優(yōu)化自身的同時,有針對性地向消費者進行宣傳,進而得到更大的經濟效益[1]。由于這種情況的不斷出現,致使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在市場上流通范圍更加廣泛,消費者個人信息被侵犯的現象也屢禁不止。從法律層面上來考慮,對于消費者個人信息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還不健全,更有甚者有些消費者對于侵犯自己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為仍舊沒有引起注意和重視,所以導致在現實生活中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甚至販賣的情況并沒有得到控制反而出現了更加嚴重的增長態(tài)勢。
1.有些不良商家在進行產品的銷售活動中以一定的制度形式進行售賣,例如讓消費者注冊本店會員,注冊成功之后消費者會享受商家提供的各種優(yōu)惠活動,在注冊會員的過程中一般會得到消費者的姓名以及聯系電話的信息,運用優(yōu)惠促銷活動的方式獲取消費者的個人信息,這種做法實際上就是對消費者個人信息合法權益的一種侵害。消費者在注冊會員時所填寫的信息通常情況下與產品沒有直接關系,但是消費者在利益的誘導下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自覺地就將個人信息泄露了出去。這種收集消費者個人信息的行為是一種比較普遍存在的形式,商家在告知消費者填寫個人信息的時候,只會一味地強調填寫個人信息后會有怎樣的優(yōu)惠政策,但一般不會告知消費者所收集這些信息的用途,不良商家就會利用收集而來的消費者個人信息進行交易或者販賣,以從中謀取利益。
2.有些商家在進行消費者個人信息收集的時候,他們的目的也許只在于了解消費者的需求而改進自身商品的宣傳方向,從而更好地促進產品的銷售。但是由于商家在收集消費者個人信息過程中的不規(guī)范,對于消費者的個人信息沒有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致使一些消費者的個人信息不慎被泄露。其實經營者在沒有消費者允許的情況下將消費者的個人信息泄露出去的現象還是很常見的,對于經營者來說,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只是他們進行商業(yè)資源流通的一部分內容,并不會那么嚴格地進行把控,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收到的垃圾短信或者電子郵件,其實就是這種商業(yè)資源流通下的產物。
民商法的修訂,是我國在針對個人信息保護工作中的一項體現,法律是保護我們合法權利最有效也是最有力的手段,民商法在修訂的過程中也是根據我國國情來制定的,以此來更好地保護我國國民的個人信息。
在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權益不受侵害這個方面,其實對于各種商家的治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但就我國現階段的實際情況來看,各個商家在自身自制力管理方面還是相對較差的,在行業(yè)中也缺乏行之有效的行規(guī)。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推行行業(yè)自律制度就出現了很大的困難,所以我們在進行行業(yè)自律的推廣活動中,要將行業(yè)自律的重要性滲透到企業(yè)的管理層面當中,讓企業(yè)認識到行業(yè)自律是一種促進各個行業(yè)之間進行相互監(jiān)督相互鼓勵促進的制度,它不僅能夠優(yōu)化行業(yè)的管理制度,還能夠有效地形成良性競爭[2]。此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也要充分體現在信息保護制度制定的措施中,對消費者的個人信息進行保護,并不是說要求企業(yè)或者商家不對消費者的信息進行互通,而是要求他們要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進行這種正規(guī)的商業(yè)活動,這樣一來,既能夠保障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還可以對消費者的個人信息進行更加完善的保護,當經營者的合法權益與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達到平衡后,可以有效地推進我國信息企業(yè)的有利發(fā)展。另外,完善我國的信息權益保護法,只有完善相關法律并有效實施,才能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得到最有效的保障。
在當今時代,我國對消費者的信息權益保護越來越關注,相信通過未來不斷的實踐和總結,我國對于消費者信息保護方面的制度和法律會越來越完善。